食品伙伴网
检验技术
实验室常说的“菌落”和“菌苔”,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2025-09-24  
 微生物实验室里,“菌落”和“菌苔”是两个出现频率极高的术语。无论是刚进实验室的萌新,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每天都在与它们打交道。虽然听起来都很熟悉,但你是否真正理解它们背后的区别与联系?混用这两个词,可能会让同行觉得不够专业,甚至可能导致实验记录出现偏差。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厘清这对“孪生兄弟”究竟有何不同。


一、什么是“菌落”?


菌落,通常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几个聚集在一起的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培养基这片“土地”上,由一个“祖先”开枝散叶形成的独立“部落”或“克隆集团”。


关键特征:




  1. 起源单一:理想情况下,一个菌落来源于一个单细胞,是纯种细胞的集合体。




  2. 独立分布:在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上,你会看到多个彼此分离的、独立的菌落。




  3. 形态多样:菌落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我们常通过观察其大小、形状(圆形、不规则形等)、边缘(光滑、锯齿状)、颜色、表面(光滑、粗糙、湿润、干燥)、隆起度等来对其进行描述。




主要应用:



二、什么是“菌苔”?


菌苔,则是指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由无数个菌落生长、连接、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片均匀的、连绵不绝的菌体层


把它想象成“部落”无限扩张,最终连成一片,覆盖了整个“国家”的疆域。


关键特征:




  1. 起源多元:由海量细胞接种或生长后融合而成,不强调单一克隆来源。




  2. 连绵成片:看不到独立的菌落,而是覆盖在培养基表面的一层菌膜。




  3. 形态均一:通常看起来是均匀的一片,失去了单个菌落的细致形态特征。




主要应用:



三、一张表格,快速总结核心区别










































特征 菌落 菌苔
定义

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独立子细胞群体



无数菌落融合形成的、连绵不断的细菌层


形成方式

稀释、划线分离,细胞分散



密集接种,细胞集中生长


形态

独立、分散;形态多样,是鉴定依据



连成一片;形态均一


“祖先”数量

通常为一个(单克隆)



通常为无数个


常见培养基 平板

培养基


斜面

培养基、平板培养基上密集涂布


主要用途 分离、纯化、计数、鉴定 扩增、保藏、制备菌液

四、如何形象地理解?


记住一个简单的比喻:



在实验操作上:



结语


分清“菌落”和“菌苔”,不仅仅是咬文嚼字,更是对微生物实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菌落关乎“分”,旨在分离和识别;菌苔关乎“合”,旨在扩增和利用。 下次在实验室说起它们时,相信你可以更加准确、自信地使用这两个术语,展现出严谨的科学素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