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实验中样本污染如何处理?
2025-10-27 来源:网络
在ELISA实验中处理样本污染需从样本采集、处理到检测全流程进行严格防控,以下是关键措施:
一、样本采集与保存
1.避免溶血与细菌污染
血液样本采集时需使用无抗凝剂或EDTA-Na2抗凝管,避免溶血(血红蛋白干扰HRP显色)及细菌污染(内源性酶干扰)。
2.分装冻存
样本需按单次用量分装,短期保存于2-8℃,长期保存于-7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导致蛋白降解。
二、样本处理规范
1.特殊样本预处理
唾液/尿液:离心去除杂质(唾液4000×g离心10分钟,尿液1000×g离心15分钟)。
组织样本:用预冷PBS匀浆后5000×g离心5-10分钟,取上清检测。
2.稀释与混匀
高浓度样本需预实验确定稀释倍数,稀释后轻柔混匀避免气泡,剧烈振荡可能破坏蛋白结构。
三、操作流程控制
1.分区操作与耗材管理
设立样本制备区、加样区、孵育区,使用一次性枪头(每样本更换)和独立移液器,避免交叉污染。
2.加样与洗涤
垂直加样防止飞溅,洗板时确保洗液注满孔位,拍板力度适中避免残留酶标物。
四、环境与仪器维护
1.温育与显色
孵育温度稳定在37℃,显色时间严格按说明书控制,避光操作以减少非特异性显色。
2.仪器清洁
定期检查洗板机管道是否堵塞,酶标仪滤光片需清洁,高滴度样本检测后清洁仪器。
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ELISA样本污染风险,确保检测准确性。
注:以上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数据,实验需严格遵循说明或咨询技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