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质量管理
企业员工应进行哪些培训?
2025-04-23  来源:食品质量管理公众号
  食品生产中的 “人” 不仅是劳动力,更是食品安全的 “守护者” 和 “责任人”。从原料验收的 “火眼金睛”,到生产线上的 “分秒必争”,再到应急处置的 “临危不乱”,人的每一个行为都串联着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链条。

 

  企业管理者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培训提升能力、通过制度规范行为、通过文化凝聚共识,将 “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 “体系” 的客观约束性深度融合,最终构建 “人人都是质量安全员” 的防控体系,这才是食品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的食品安全培训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培训内容包括:

 

一、食品安全基础理论培训

 

  1.食品卫生与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基础

 

  讲解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特性、繁殖条件及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例如通过案例说明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控制措施

 

  传授如何通过温度(如冷链管理)、湿度、时间(如食品保质期)、pH 值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生长,例如强调冷藏温度需控制在 0-4℃的原因。

 

  2.食品污染与危害识别

 

  污染类型

 

  生物性污染

 

  寄生虫、致病菌等(如李斯特菌对孕妇的危害)。

 

  化学性污染

 

  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重金属(如铅、汞)等。

 

  物理性污染

 

  异物(如金属碎屑、玻璃碎片)混入食品的风险。

 

  危害分析

 

  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分析生产各环节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例如原料采购环节的农药残留检测重要性。

 

二、食品生产操作规范培训

 

  1.个人卫生与健康管理

 

  操作要求

 

  工作前、如厕后必须洗手消毒,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需戴手套、口罩。

 

  禁止在生产区域饮食、化妆,防止头发、首饰等异物混入食品。

 

  健康申报

 

  要求员工如实申报传染病(如流感、肝炎)、皮肤病等健康状况,避免带病上岗。

 

  2.生产流程标准化操作

 

  原料控制

 

  培训员工识别合格原料的标准(如新鲜度、感官指标),拒收变质或包装破损的原料。

 

  掌握原料储存要求,如分区存放、先进先出(FIFO)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加工过程控制

 

  不同品类食品(如即食食品、生鲜食品)的加工流程差异及关键控制点(CCP),例如熟食品中心温度需达到 70℃以上并维持适当时间以杀灭致病菌。

 

  设备清洁与消毒规范,如生产线每日停机后的清洗流程、消毒剂浓度配比(如次氯酸钠溶液浓度需控制在 50-100ppm)。

 

  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如符合食品级标准)及封口质量检查,防止微生物侵入。

 

  成品储存环境的温湿度监控(如冷冻食品需维持 - 18℃以下),定期检查保质期。

 

三、食品安全法规与企业制度培训

 

  1.国家及地方食品安全法规

 

  解读《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法规,例如强调标签必须标注过敏原信息(如乳制品、坚果)的要求。

 

  结合案例说明违规后果,如生产不符合标准食品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2.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体系

 

  讲解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 22000 等体系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监控措施。

 

  记录要求

 

  培训员工正确填写生产记录、检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确保可追溯性。

 

  岗位职责

 

  明确不同岗位(如操作工、质检员、仓储员)的食品安全责任,例如质检员需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感官、微生物指标抽检。

 

四、食品安全应急与持续改进培训

 

  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制定应急预案并培训员工掌握以下技能:

 

  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如产品变质、异物投诉)时的上报流程与时限。

 

  配合企业启动召回程序的操作,例如如何识别问题产品的批次、数量及流向。

 

  面对消费者咨询或投诉时的沟通话术与责任界定原则。

 

  2.持续改进与案例分析

 

  内部审核与自查

 

  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内部食品安全检查,例如通过模拟审核发现生产现场的卫生死角或操作不规范问题。

 

  行业案例学习

 

  分析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如某品牌奶粉污染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加强原料供应链管控的重要性。

 

  新技术与法规更新

 

  及时传达食品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如区块链溯源)、新法规(如欧盟食品包装新标准),确保员工知识与时俱进

 

五、不同岗位的针对性培训重点

 


























岗位



培训重点



生产操作工



个人卫生操作、设备清洁消毒流程、加工参数(如温度、时间)的精准控制。



质检员



检验标准(如微生物、理化指标)、抽样方法、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仓储物流员



原料与成品的储存条件(温湿度、防鼠防虫)、搬运过程中的污染防控(如叉车清洁)。



销售人员



产品储存运输要求(如冷链物流注意事项)、消费者投诉的初步响应流程。




六、培训实施建议

 

  1.分层级培训

 

  新员工需通过基础理论与操作规范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老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复训,重点学习法规更新与案例分析。

 

  2.多样化形式

 

  结合理论授课(如 PPT 演示)、现场实操(如洗手消毒演练)、视频教学(如食品加工过程动画)、模拟演练(如召回流程实战)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3.考核与反馈

 

  通过笔试、实操考试、现场观察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收集员工反馈以优化培训内容(如增加某类过敏原防控的专项培训)。

 

  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可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从人为因素层面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企业产品质量与品牌声誉。

质量提升  认证辅导   SC咨询 

供方审核  企标备案  风险排查

质量客服食品小Q:18905354660(微信同号)

点击查看更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