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检验技术
【速看】微生物检测50道核心填空题(含答案+解析)
2025-08-22  
 微生物检测填空题 (50道)




1. 微生物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________或其________。


2. 无菌操作的核心原则是防止________微生物污染样品或环境。


3.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生物安全等级分为________级(BSL-1到BSL-4)。


4. 高压蒸汽灭菌的常用条件是________℃下维持________分钟。


5. 干热灭菌法主要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灭菌。


6.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时,需遵循________和________原则。


7. 冷冻样品应在________℃以下保存和运输,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8. 水样微生物检测(如总大肠菌群)通常采集________ml。


9. 对固体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时,常使用________或________。


10. 制备样品稀释液时,最常用的稀释液是________或________。


11. 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可分为________培养基、________培养基和________培养基。


12. 用于分离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中,常加入________作为凝固剂。


13. ________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允许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14. ________培养基(如SS琼脂)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促进目标微生物生长。


15. ________培养基(如EMB琼脂)能通过颜色变化或产生特定产物来区分不同微生物。


16. 倒平板时,培养基温度应冷却至约________℃左右,以免烫死微生物或产生过多冷凝水。


17. 倾注平板法主要用于________样品的活菌计数。


18. 涂布平板法适用于________样品或________样品的活菌计数。


19. 划线分离法的主要目的是获得________菌落。


20. 在EMB培养基上,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常呈现________色,带有________光泽。


21. 革兰氏染色是区分细菌________性的经典方法。


22. 革兰氏染色步骤依次是:结晶紫初染→________媒染→________脱色→________复染。


23. 革兰氏阳性菌最终呈现________色,革兰氏阴性菌最终呈现________色。


24. 抗酸染色(如Ziehl-Neelsen法)主要用于检测________属细菌。


25. 芽孢染色中,常用的复染剂是________。


26. 荚膜染色通常采用________染色法,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27. 细菌的________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产生细胞色素C氧化酶。


28. IMViC试验是用于鉴定________菌群的重要生化试验组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试验。


29. 吲哚试验中,加入________试剂后呈现红色环为阳性,表明细菌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30. 甲基红试验中,培养基pH≤________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


31. V-P试验中,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试剂,出现红色为阳性。


32.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中,能利用柠檬酸盐的细菌会使培养基中的________指示剂由绿色变为________色。


33. 糖发酵试验中,产酸通常使培养基中的________指示剂变黄,产气则可在倒置的________中观察到气泡。


34. 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在含有________或________的培养基中观察到黑色沉淀。


35. 尿素酶试验阳性,培养基(含________指示剂)由黄色变为________色。


36. 凝固酶试验是鉴别________的重要试验,阳性表明该菌可能具有致病性。


37. 用于厌氧菌培养的常用设备是________罐或________培养箱。


38.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形成菌膜等。


39. 观察真菌菌落形态时,常注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征。


40.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扩增。


41. PCR反应体系包含模板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缓冲液。


42. 设计PCR引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物的________值相近,通常为________℃左右。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可以同时实现________和________。


44. 凝胶电泳中,________染色常用于观察DNA条带。


45. ELISA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


46. 在直接ELISA中,酶标记在________上。


4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常用于________检测,结果通常在________分钟内判读。


48.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检测非无菌药品中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的总量。


49. 无菌检查法用于证明药品或医疗器械是否________。


50. 在微生物检测结果报告中,若未检出目标菌,应报告为________或________(根据方法要求)。




答案与解析





  1. 微生物; 代谢产物/毒素 (解析:检测对象包括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生的有害物质。)




  2. 外源/外来 (解析:无菌操作的核心是防止环境或其他来源的微生物污染实验材料。)




  3.  (解析: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处理不同危险程度的微生物。)




  4. 121; 15-20 (解析: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湿热灭菌条件。)




  5. 玻璃器皿; 金属器械/油性物质/粉末 (解析:干热适用于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且耐高温的物品。)




  6. 随机; 适量 (解析:确保样品能代表整体,并满足检测需要。)




  7. -18/-20 (解析:冷冻温度能有效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繁殖。)




  8. 100/250/500 (解析:常见取样量,具体标准可能不同。100ml是很多水质标准中的常用量。)




  9. 均质器/匀浆器; 无菌研钵和研棒 (解析:使样品均匀分散,便于微生物释放和计数。)




  10. 无菌生理盐水; 磷酸盐缓冲液(PBS)/蛋白胨盐水 (解析:维持渗透压,减少对微生物的损伤。生理盐水最常用。)




  11. 液体; 固体; 半固体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状态的培养基。)




  12. 琼脂 (解析:琼脂是理想的培养基凝固剂,常温凝固,不被大多数微生物分解。)




  13. 基础/营养 (解析:提供基本营养,无选择性。)




  14. 选择性 (解析:添加抑制剂抑制非目标菌,利于目标菌生长。)




  15. 鉴别/指示 (解析:通过指示剂或特定反应区分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




  16. 45-50 (解析:温度过高会杀死微生物或使琼脂无法凝固,过低则易凝固无法倒板。)




  17. 液体/可溶性 (解析:样品可直接或稀释后与熔化的琼脂混合。)




  18. 含菌量低; 对热敏感 (解析:样品涂布在已凝固的培养基表面,避免热琼脂的损伤。)




  19. 单个/纯 (解析:通过划线稀释,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菌落。)




  20. 紫黑/深紫; 金属/绿色 (解析: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伊红美蓝结合,呈现特征性金属光泽。)




  21. 阴阳 (解析:基于细胞壁结构差异的染色分类法。)




  22. 碘液; 酒精/乙醇/丙酮; 番红/沙黄/稀释复红 (解析:标准革兰染色四步法及常用试剂。)




  23. 紫; 红/粉红 (解析:革兰阳性菌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呈紫色;革兰阴性菌被脱色后吸收复染剂呈红色。)




  24.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解析: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具有抗酸特性。)




  25. 番红/沙黄 (解析:复染使菌体呈现红色,与绿色的芽孢形成对比。)




  26.  (解析:染色背景和菌体,而透明的荚膜不着色,在深色背景下呈现透明晕圈。)




  27. 氧化酶 (解析: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存在,是区分细菌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奈瑟菌属、假单胞菌属通常阳性。)




  28. 肠杆菌; 吲哚(Indole); 甲基红(Methyl Red); V-P (Voges-Proskauer); 柠檬酸盐(Citrate) (解析:IMViC是这四项试验的首字母缩写,用于区分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等肠道菌。)




  29. 柯凡克(Kovac's) (解析:柯凡克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与吲哚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30. 4.4 (解析:甲基红在pH 4.4以下显红色,4.4以上显黄色,阳性表明产强酸能力强。)




  31. α-萘酚; 氢氧化钾/KOH (解析:V-P试剂由α-萘酚乙醇溶液和40% KOH组成,与乙酰甲基甲醇反应呈红色。)




  32. 溴麝香草酚蓝; 深蓝/普鲁士蓝 (解析:细菌利用柠檬酸盐生成碱性产物,使指示剂由绿变蓝。)




  33. 溴甲酚紫/溴麝香草酚蓝/酚红; 杜汉小管/Durham tube (解析: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变色;杜汉小管倒置于试管中收集气体。)




  34. 硫酸亚铁; 硫代硫酸钠/醋酸铅 (解析:细菌产生H₂S,与铁离子或铅离子结合生成黑色FeS或PbS沉淀。)




  35. 酚红; 粉红/紫红 (解析: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使培养基变碱,酚红由黄变红。)




  36.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解析:凝固酶能使血浆凝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和鉴定指标。)




  37. 厌氧; 厌氧 (解析:提供无氧环境以培养专性或兼性厌氧菌。)




  38. 均匀浑浊; 沉淀; 菌膜/菌环 (解析:不同生长特性反映细菌对氧的需求、运动性等。)




  39. 大小; 形状; 颜色; 质地(绒毛状/粉末状等) (解析:真菌菌落形态是重要的初步鉴定依据。)




  40. 体外DNA/核酸 (解析: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体外通过温度循环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41. 引物; dNTPs (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 DNA聚合酶(Taq酶) (解析:PCR反应必需的五大组分。)




  42. Tm (解链温度); 55-65 (解析:引物Tm值相近且合适,是保证扩增特异性和效率的关键。常用引物Tm在55-65℃之间。)




  43. 扩增; 定量 (解析:qPCR通过荧光信号实时监测扩增过程,实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量。)




  44. 溴化乙锭(EB)/GelRed/SYBR Green (解析:这些染料能嵌入DNA双链,在紫外光下发出荧光。EB有毒性,后两者更安全。)




  4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解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的缩写。)




  46. 一抗/检测抗体 (解析:在直接ELISA中,酶直接标记在识别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一抗)上。)




  47. 快速/现场; 10-15 (解析:胶体金层析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肉眼判读,常用于即时检测(POCT)。)




  48. 需氧菌; 霉菌和酵母菌 (解析: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需氧菌总数和霉菌酵母菌总数两项。)




  49. 无菌 (解析:该检查旨在证明产品中无存活微生物存在。)




  50. 未检出; < [方法检出限] (解析:报告结果需明确是未检出,或注明低于方法的检测限值。)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