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批次不合格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14批次不合格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汕尾市城区信益贸易部销售的标称海丰县云峰天然净水厂生产的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汕尾市城区百佳宜桶装水行销售的标称海丰县云峰天然净水厂生产的沁源山泉(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润心田饮用水店销售的标称佛山市南海区里水浩浪饮用水厂生产的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深圳市龙华区通达雪糕批发行销售的标称湖南浏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老绿豆冰棍,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隆隆升贸易商行销售的标称汕尾市福厚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谷物福星糕,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紫金县城金悦食品商店销售的标称东莞市添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麻花,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南月月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加工销售的斋炒面,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佛山市三水顺峰饮食有限公司加工销售的斋肠,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中山市黄圃镇贰嘉少食店使用的浅碟,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中山市黄圃镇余姐猪脚饭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百顺美食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明早见点心店使用的碗,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惠州市臻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加工销售的炒斋面和泰香米白粥,菌落总数不符合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一种致病力较低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装饮用水消费周期较长,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将增加危害人群健康的可能性。造成铜绿假单胞超标的原因有:水源受到污染;生产过程过滤/纯化装置未正常运转;加工环境、设备和器具的清洁卫生有缺陷;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该菌群的检出表示可能受到粪便的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使用有大肠菌群的餐具,可能会引起人体腹泻、肠胃感染等不适症状。造成餐饮具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餐馆卫生环境较差、洗餐具的水受到污染等。
3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分别为荔i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伍忠林销售的泥鳅,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惠州市惠城区王松州蔬菜行销售的香芹,毒死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惠州市惠城区鸿兴蔬菜配送行销售的芹菜,毒死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食用恩诺沙星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恩诺沙星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鱼的皮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100μg/kg。淡水鱼中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有: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残留超标。
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目前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之一,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等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中规定,毒死蜱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芹菜中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菜农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或滥用农药。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头昏、头痛、无力、呕吐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导致癫痫样抽搐。
3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分别为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布吉百鸽笼店销售的梅菜干,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顺德区广睿富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红茄子,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广州)有限公司顺德天佑城店销售的青尖椒,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镉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镉对人体具有慢性蓄积性的危害,长期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引起肾脏和骨骼损伤等健康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辣椒和茄子中镉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辣椒和茄子中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过程中富集环境中的镉元素。
6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
6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分别为梅州市梅县区雪润雪糕店销售的标称仙桃市沙湖楚丰食品厂生产的雪莲小丸子(柠檬味)甜味冰,三氯蔗糖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湛江市霞山民豪生活购物广场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东嘉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爽脆黄瓜,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惠邻肉菜超市销售的淮山(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汕头市金平区林红食品店销售的那哥鱼丸(预制鱼糜制品),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潮州市湘桥区赖锦杰食品店销售的标称汕头市子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脱盐盐渍海蜇,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聚乐荟超市销售的小菠萝(份),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和柠檬黄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是一种甜味剂,热稳定性好,温度和pH值对它几乎无影响,适用于食品加工中的高温灭菌、喷雾干燥、焙烤、挤压等工艺。甜感呈现速度、最大甜味感受强度、甜味持续时间、后味等都非常接近蔗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中三氯蔗糖的最大使用量为0.25g/kg。造成冷冻饮品中三氯蔗糖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使用三氯蔗糖或者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具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但过量食用会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干制蔬菜(脱水马铃薯除外)中二氧化硫的最大残留量为0.2g/kg。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有:生产者使用劣质原料以降低成本后为提高产品色泽而超量使用二氧化硫;使用时不计量或计量不准确;使用硫磺熏蒸漂白这种传统工艺或直接使用亚硫酸盐浸泡所致。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其甜度是蔗糖的40―50倍。长期摄入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商家为增加产品甜度而超范围使用甜蜜素。
柠檬黄又名食用黄色4号,水溶性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人工合成着色剂,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如果长期摄入柠檬黄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肝脏等造成损害。柠檬黄检测值超标的原因有:商家为改善产品色泽、提高市场价值而过量使用;商家掺假造假滥用色素。
11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
11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分别为梅州市梅江区金利来雪润雪糕批发店销售的标称珠海市伊格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凤梨口味金装雪糕,蛋白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江门市惠祥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嵊州市米果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脏脏年糕片(红糖味),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海丰县城东清凉咸杂店销售的巴浪鱼(盐渍鱼),组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深圳宝安区裕兴隆批发商行销售的标称东莞市添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葱麻花(糕点),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开平驿福百货经营部销售的标称佛山市南海区麦之田糕点烘焙坊生产的扶阳艾草黑豆饼,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文坚茶餐厅使用的汤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中山市石岐区富源轩茶楼(普通合伙)使用的汤碗,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鼎湖区中宏酒楼使用的圆菜碟,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遂溪县遂城好品汇百货经营部销售的标称广州倍恩力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河北弗蒙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联合邦利牌益生菌粉,双歧杆菌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淘宝网铭牛公司(经营者为深圳市铭牛贸易有限公司)在淘宝(网店)销售的标称阜阳宏宇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安徽全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源牌金针菇牛磺酸片,水分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淘宝网百草轩营养食品馆(经营者为丰顺县汤南镇百草轩食品坊)在淘宝(网店)销售的标称江西樟树市庆仁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庆仁牌多种维生素钙铁锌口服液(橙子味),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计)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消毒餐(饮)具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餐具清洗消毒过程中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过量,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或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最终残留在餐(饮)具中。
双歧杆菌属细菌是人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双歧杆菌可以作为益生菌用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具有改善肠道健康等功效。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产生维生素K及维生素B,还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双歧杆菌是特别严格的厌氧菌,对环境中的氧气和温度都特别敏感。保健食品中双歧杆菌含量不达标可能是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原料不达标或者运输储存过程温度控制不严导致。
水分属于理化指标,水分高低反映产品的含水量。合理的水分控制,可避免产品的功效成分或营养物质分解、酶解变质、霉变等,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水分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控制不到位、包装材料密封性差、储运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等。水分超标可能引起保健食品霉变、功效成分或营养物质产生变化等。
维生素C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有助于维持骨骼、牙龈的健康。日常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严重可导致坏血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C基本无毒,但过量服用可能产生泌尿结石等一些不良作用。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的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保健食品维生素C含量不达标的原因有:质量控制不严格,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时间过长或使用不当的加工方法从而导致维生素C分解和损失;运输储存过程不规范,高温光照导致。
组胺是是一种低分子杂环族有机化合物,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含组胺较高,摄入过量组胺可引起过敏型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0136-2015)中规定,组胺在盐渍鱼(高组胺鱼类)中的最大限量值为40mg/100g。盐渍鱼中组胺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不当或产品原料腐败等原因致使细菌分解鱼体中的组氨酸为组胺,使组胺含量升高。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