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因环境因素和消费习惯的不同,各地主栽的茄子类型也有差异。茄子品质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评价进而决定其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对茄子品质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开展品质育种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有关茄子品质的初步研究报道。然而,目前探索影响茄子品质主要因素的研究还十分有限。为此,本试验选取了3种皮色的6个茄子品种(绿茄、白茄、紫茄各2个),对其感官及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探索茄子口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茄子品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
一、材料与方法
01试验材料
供试白茄品种为白玉4号和白玉,紫茄品种为长丰3号和农夫2号,绿茄品种为碧玉1号和盐步秋茄。其中白玉、长丰3号和农夫2号为市售主栽品种,白玉4号和碧玉1号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品种,盐步秋茄为广东省佛山市地方品种。均于2019年7月播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11月采收,采收后1 d进行品尝试验及相关品质指标分析。
02果实外观指标测定
从收获的果实中随机选取5个果实,使用直尺测量果实横径和纵径,使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质量。
03果实口感评价
随机选取20人组成口感评价小组,使用适合对多种样品进行排序的顺序实验法进行评价。每品种选取3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将茄子去皮,取果实中段最外侧果肉,沿果实纵轴切成长5 cm,宽、高均为1 cm的茄条,在常温常压下沸水蒸15 min,冷却至室温后开始品尝,每品种品尝后均用纯净水漱口。评价员按照综合口感对6个品种进行排序和记录。
04果实质构分析
每品种选取5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将口感评价试验同部位的果肉切成边长1 cm的正方体,每个果实取 1块果肉,采用质构仪,配P/75探头(直径75 mm)进行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试验,由质地特征曲线得到果实硬度、黏附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地参数。测试参数:测前速度5 mm ・ s-1, 测试速度2 mm ・ s-1,测后上行速度2 mm ・ s- 1,果实受压变形25%,2次压缩停顿时间5 s,触发力5.0 g。
05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每品种选取3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进行品质指标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分析试剂盒测定;可溶性糖、 VC、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含量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所有试验步骤均按照标准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06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基本分析,使用DPS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01外观品质及口感评价
6个茄子品种果实表型如图1、表1所示,单果质量最大为长丰3号(312.16 g),最小为盐步 秋茄(57.84 g)。果实横径最大为农夫2号(5.42 cm),最小为盐步秋茄(2.30 cm)。果实纵径最大 为盐步秋茄(36.96 cm),最小为白玉(26.82 cm)。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间是否存在可辨别的口感差异,使用顺序实验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表2), 碧玉1号的综合口感明显好于其他5个品种,排名第一。

02质构分析质构分析
结果显示(表3),盐步秋茄硬度最高(4550.52 g),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白玉硬度最低(2748.24 g),变异系数为20%。黏附性最低的品种为碧玉1号(-15.60 g ・ s-1),最高为白玉4号(-4.49 g ・ s-1),变异系数为44%;白玉4号和盐步秋茄的黏附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弹性值在0.69~0.80 mm之间,变异系数为5%,均无显著差异。

胶着性最高为盐步秋茄(1936.12 g),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最低为白玉(1 043.19 g),变异系数为24%。咀嚼性白玉最低(746.74 mJ),盐步秋茄最高(1 545.51 mJ),且著高于其他品种,变异系数为30%。回复性长丰3号最高(0.21),白玉和碧玉1号最低(0.16),变异系数为10%。
0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分析
细胞壁组分含量是影响果实质地的重要因素。碧玉1号纤维素含量最高(7.77 mg ・ g-1),且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农夫2号纤维素含量最低(6.8mg ・ g-1),变异系数为4%;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白玉(10.46 mg ・ g-1),最低的是长丰3号(6.98 mg ・ g-1),变异系数为14%;果胶含量最高的是白玉(1.67 mg ・ g-1),最低的是农夫2号(0.99 mg ・ g-1),变异系数为21%(表4)。

对质构性状和细胞 壁组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表5),弹性、胶着性、咀嚼性三者间相关性较高。果胶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相关性较高,且均与回复性呈负相关。

04可溶性糖、VC和粗蛋白含量分析
碧玉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最低(表6)。结合感官评价结果推测, 可溶性糖和VC含量高可能是碧玉1号口感评价最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05主成分分析
以特征值大于1.0为标准提取主成分(表7), 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903%, 基本可以代表原始变量。

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2.449,方差贡献率为40.825%,其中作用较大的性状为可溶性糖、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1.805,方差贡献率为30.091%,其中作用较大的为纤维素含量。第3主成分特征值为 1.319,方差贡献率为21.987%,作用较大的是VC含量。
三、结论
本试验通过感官评价发现不同茄子品种间存在综合口感差异,通过质构、相关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在质地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糖和VC含量可能是影响茄子口感的主要因素。后续还需要利用相关性状差异更大的品种,更加细化的感官评价指标结合相关生理指标分析来证实此推测。
一、材料与方法
01试验材料
供试白茄品种为白玉4号和白玉,紫茄品种为长丰3号和农夫2号,绿茄品种为碧玉1号和盐步秋茄。其中白玉、长丰3号和农夫2号为市售主栽品种,白玉4号和碧玉1号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品种,盐步秋茄为广东省佛山市地方品种。均于2019年7月播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11月采收,采收后1 d进行品尝试验及相关品质指标分析。
02果实外观指标测定
从收获的果实中随机选取5个果实,使用直尺测量果实横径和纵径,使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果质量。
03果实口感评价
随机选取20人组成口感评价小组,使用适合对多种样品进行排序的顺序实验法进行评价。每品种选取3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将茄子去皮,取果实中段最外侧果肉,沿果实纵轴切成长5 cm,宽、高均为1 cm的茄条,在常温常压下沸水蒸15 min,冷却至室温后开始品尝,每品种品尝后均用纯净水漱口。评价员按照综合口感对6个品种进行排序和记录。
04果实质构分析
每品种选取5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将口感评价试验同部位的果肉切成边长1 cm的正方体,每个果实取 1块果肉,采用质构仪,配P/75探头(直径75 mm)进行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试验,由质地特征曲线得到果实硬度、黏附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地参数。测试参数:测前速度5 mm ・ s-1, 测试速度2 mm ・ s-1,测后上行速度2 mm ・ s- 1,果实受压变形25%,2次压缩停顿时间5 s,触发力5.0 g。
05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每品种选取3个大小、色泽、成熟度相对一致的果实进行品质指标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分析试剂盒测定;可溶性糖、 VC、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含量采用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所有试验步骤均按照标准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06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基本分析,使用DPS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01外观品质及口感评价
6个茄子品种果实表型如图1、表1所示,单果质量最大为长丰3号(312.16 g),最小为盐步 秋茄(57.84 g)。果实横径最大为农夫2号(5.42 cm),最小为盐步秋茄(2.30 cm)。果实纵径最大 为盐步秋茄(36.96 cm),最小为白玉(26.82 cm)。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间是否存在可辨别的口感差异,使用顺序实验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表2), 碧玉1号的综合口感明显好于其他5个品种,排名第一。

02质构分析质构分析
结果显示(表3),盐步秋茄硬度最高(4550.52 g),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白玉硬度最低(2748.24 g),变异系数为20%。黏附性最低的品种为碧玉1号(-15.60 g ・ s-1),最高为白玉4号(-4.49 g ・ s-1),变异系数为44%;白玉4号和盐步秋茄的黏附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弹性值在0.69~0.80 mm之间,变异系数为5%,均无显著差异。

胶着性最高为盐步秋茄(1936.12 g),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最低为白玉(1 043.19 g),变异系数为24%。咀嚼性白玉最低(746.74 mJ),盐步秋茄最高(1 545.51 mJ),且著高于其他品种,变异系数为30%。回复性长丰3号最高(0.21),白玉和碧玉1号最低(0.16),变异系数为10%。
0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量分析
细胞壁组分含量是影响果实质地的重要因素。碧玉1号纤维素含量最高(7.77 mg ・ g-1),且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农夫2号纤维素含量最低(6.8mg ・ g-1),变异系数为4%;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白玉(10.46 mg ・ g-1),最低的是长丰3号(6.98 mg ・ g-1),变异系数为14%;果胶含量最高的是白玉(1.67 mg ・ g-1),最低的是农夫2号(0.99 mg ・ g-1),变异系数为21%(表4)。

对质构性状和细胞 壁组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表5),弹性、胶着性、咀嚼性三者间相关性较高。果胶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相关性较高,且均与回复性呈负相关。

04可溶性糖、VC和粗蛋白含量分析
碧玉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最高,粗蛋白含量最低(表6)。结合感官评价结果推测, 可溶性糖和VC含量高可能是碧玉1号口感评价最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05主成分分析
以特征值大于1.0为标准提取主成分(表7), 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903%, 基本可以代表原始变量。

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2.449,方差贡献率为40.825%,其中作用较大的性状为可溶性糖、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1.805,方差贡献率为30.091%,其中作用较大的为纤维素含量。第3主成分特征值为 1.319,方差贡献率为21.987%,作用较大的是VC含量。
三、结论
本试验通过感官评价发现不同茄子品种间存在综合口感差异,通过质构、相关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在质地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糖和VC含量可能是影响茄子口感的主要因素。后续还需要利用相关性状差异更大的品种,更加细化的感官评价指标结合相关生理指标分析来证实此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