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场景一
产前检查同种免疫抗体引起的HDFN的可能性。
1、定义: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DFN)是指因胎母血型不合,通过胎母输血,母体针对与其不同的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产生相应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2、适用范围:Rh及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见。其他血型系统,如MNSs、Kell、Kidd、Duffy、Lewis、Diego等血型系统也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而ABO-HDFN和抗-M-HDFN目前较常见的、可发生第一胎,母体常常存在IgM+IgG的抗-A/B、抗-M,进行母体血抗体效价检测时,需要使用巯基试剂灭活IgM抗体活性,以便检测共存的IgG抗体。
3、操作步骤:
3.1 0.2M的2-Me或0.01mol/L DTT与受检母体血清在试管内等量混合,加塞置室温30分钟(或37℃ 10分钟)
3.2 处理后血清用盐水倍量稀释,每管50μl,稀释到第10管
3.3 每管加相应3%(A/B/MN)红细胞盐水悬液50μl,以3400转/分1000g离心后15秒后,肉眼观察,记录盐水介质凝集效价
3.4 37℃孵育30分钟,三洗,用抗人球法检测IgG抗体效价
4、结果判定:当抗球蛋白介质凝集效价大于等于盐水介质凝集效价二管(4倍)时,可以认为抗球蛋白介质凝集效价即为IgG抗体效价。
注意事项:由于开始血清已被2-Me稀释1倍,因此倍比稀释的第一管时为4倍稀释。
适用场景二
解离IgM抗体引起的自身凝集[1]
1、原理:巯基试剂可以裂解将单体亚单位连接成五聚体IgM分子的二硫键,这种五聚体分子可以呈冷凝集自身抗体性质,与自身红细胞的反应发生凝集。巯基试剂可以消除红细胞的自发凝集,为血型提供不凝集的标本。
2、适用范围:本方法常用于IgM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干扰ABO血型正定型。
3、操作步骤:
3.1 用生理盐水稀释红细胞浓度为50%。
3.2 在红细胞中加入等量的0.01mol/L DTT或0.1mol/L 2-ME。
3.3 37℃孵育10min(2-ME)或15min(DTT)。
3.4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3.5 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稀释至适合的浓度,用于血型检测。
适用场景三
处理红细胞后进行自身抗体的吸收
1、原理:ZZAP试剂由1%半胱氨酸激活的木瓜酶溶液、0.2M DTT,PH 6.5 PBS组成,联合应用蛋白酶(木瓜酶或无花果酶)和二硫苏糖醇(DTT),破坏和解离红细胞膜上抗体。IgG分子经巯基试剂处理后增加对蛋白酶消化的敏感性。当包被了IgG分子红细胞用ZZAP 试剂处理后,IgG分子失去其完整性,并从红细胞膜上解离下来,蛋白酶的作用是增加处理后红细胞的吸收能力。
2、适用范围:用于在免疫溶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中处理红细胞,用于吸附除去血清标本中游离的温自身抗体和冷自身抗体,对其中的同种异体抗体进行检测。也可用于消除自身红细胞凝集现象。
3、操作步骤:
3.1冷抗体自身吸收
3.1.1 将ZZAP试剂2m1加入2m1压积的自身红细胞,混合,37℃,20-30min。
3.1.2 生理盐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彻底去除上清。
3.1.3 加入2m1自身血清,混合,4℃,30-40min。
3.1.4 900-1000g离心4-5min,将血清移至另一干净的试管中。
3.1.5 如吸收效果不满意,可重复步骤3.1.1至3.1.4。
3.1.6 最后一次吸收后用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同种异体抗体。
3.2 温自身抗体的自身吸收
3.2.1取两支试管,各加1m1压积的自身红细胞,2m1 ZZAP试剂混合,不时摇动试管,37℃,20-30min。
3.2.2生理盐水洗涤细胞3次,最后一次彻底除去上清。
3.2.3加入同体积血清至ZZAP 处理过的红细胞,混合,37℃,20-45min。
3.2.4 900-1000g离心4-5min,收集血清。
3.2.5重复步骤3、4,将血清再吸收一次,离心,收集血清。
3.2.6用该血清与红细胞谱试剂反应,检测同种异体抗体。
3.3.ZZAP处理异源红细胞吸收病人自身抗体
3.3.1 R1R1、R2R2、rr三种O型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离心压积,去除上清。
3.3.2 每一体积细胞加入两体积的ZZAP试剂,混匀,37℃,20-30min,不断摇动。
3.3.3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最后一次彻底去除上清。
3.3.4 将处理的红细胞与病人血清同体积混合,37℃,30-60min,不断摇动。
3.3.5 900-1000g离心4-5min,收集血清。
3.3.6 将吸收过的血清与新的红细胞(与吸收用的红细胞为同一人份)混合,如反应,重复吸收过程直至无反应。
3.3.7 用吸收过的血清与红细胞谱试剂反应,检测同种异体抗体。比较存在和除去的同种异体抗体活性。
适用场景四
处理红细胞后进行抗体检测
1、原理:二硫苏糖醇(DTT)是有效的还原剂,能破坏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共价键,从而影响抗原蛋白的二级结构。根据蛋白结构识别抗原的抗体在抗原蛋白结构破坏后不与该抗原反应。KELL血型系统抗原对DTT非常敏感。Knops血型系统抗体及抗-LWa,抗 -Yta, 抗-Ytb, 抗-Doa, 抗-Dob, 抗-Gya, 抗-Hy和抗-Joa等抗体不与DTT处理后的细胞处理。
2、适用范围:这种抑制技术有助于识别部分抗体或确定血清是否含有其他潜在的同种抗体和靶向药物达雷妥尤(抗-CD38)干扰的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
3、操作步骤
3.1 DTT溶液(0.2 M DTT ,pH 8)和PBS洗涤的压积红细胞以4:1混合。
3.2 在37℃孵育30~45分钟,每5分钟混匀一次。推荐30min以上
3.3 用PBS洗涤4次。可能发生轻微的溶血;如果溶血过多,可使用略小体积的DTT(2-3倍体积)洗涤新鲜的红细胞,重复以上步骤。推荐3400r,1min
3.4 用PBS制成2%~5%红细胞悬液。
3.5 用含有可疑抗体的血清测试DTT处理的细胞。
3.6 选择E+红细胞为阳性对照细胞,K+红细胞为阴性对照。DTT处理后分别用抗-E和抗-K血清测试对应的细胞,阳性细胞出现阳性反应,阴性细胞阴性反应才可证明DTT处理有效。
适用场景五
转化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细胞[2]
1、原理:IgG型抗体分子有抗体重链和两条轻链由二硫键(S-S)连接而成。使用巯基试剂去除连接在两条重链的二硫键能增加IgG铰链区的灵活性,能增加IgG分子的Fab端抗原结合位点之间的距离,修饰后的IgG型分子在低蛋白介质(盐水)中能直接凝集红细胞。
2、适用范围:将红细胞致敏后不能导致红细胞凝集效价≥32的IgG型抗体转化为能直接凝集红细胞的IgG型抗体。
3、操作步骤:
3.1 准备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含有效价≥32的IgG型抗体的血清。
3.2 1支试管中加入1mL 0.01mol/L DTT,另一支对照试管中加入1mL pH 7.3 PBS。
3.3 室温孵育30分钟或37℃ 15min。
3.4 加入存在该IgG型抗体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后立即离心 3100r/min 15秒,立即肉眼观察并记录结果。
4.注意事项:
1)对照管不能凝集红细胞说明试验成立。
2)检测管血清能直接凝集红细胞,说明IgG型抗体转化成功;如检测管血清不能直接凝集红细胞,说明IgG型抗体转化不成功,可能因为抗体效价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沈伟,陈伟.刘凤霞.红细胞血清学技术 [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2:176.
[2] W John Judd, Susan T Johnson, Jill Storry, et al. Judd's Methods in Immunohematology 3rd[M]. Bethesda MD:AABB Press, 2008,p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