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气泡病的防治
气候炎热的季节,若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或青苔过多,经强烈的午后阳光照射,藻类光合作用旺盛,使水中溶氧过饱和,产生氧气,而且池塘中未经发酵的肥料和残饵腐败后分解,又释放出甲烷和硫化氢气体,这些气体的细小气泡被鱼当作饵料吞食,便是引起气泡病的主要原因。
症状:发病时,鱼体失去平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不久即死。解剖后可发现,鱼腮发白,鳃丝间黏液增加,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肝较白,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黏液和气泡。用显微镜检查,可见血管内有大量气泡,引起微细血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死亡。
危害:主要危害5~8厘米规格的鱼苗,严重时,3~5天就可使过半数或大部分的鱼苗死亡,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1.应施用熟化的有机肥。禁止在鱼苗池中施用未经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
3.高温季节应保持水质新鲜,改善水环境,增加水流动性,不使浮游植物过多,可有效预防此病。
4.在饵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黄3‰,喂5天为一个疗程。
5.每亩水深0.7米,用0.4~0.6公斤食盐水,向浮有气泡病鱼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6.当发现鱼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清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或将患气泡病的个体移入清水中,病情轻的能逐步恢复正常,尤其是氧气过饱和的容易恢复。
- 毛明回答:
- 2008-07-10 08:41
- SPLT1回答:
- 2008-07-04 13:30
鱼类气泡病,在鱼苗、鱼种阶段均能发生,尤其对鱼苗危害最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是鱼苗培育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应重视该病预防。
发病原因
(1)渔池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池底经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甲烷,硫化氢等小气泡。(2)渔池水生植物过于旺盛,经光合作用产出大量氧气而引起氧气过饱和。(3)鱼苗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引起溶解气体过饱和。(4)水中氨气含量过饱和,也会引发此病。
气体进入鱼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鱼苗误将气泡当食物,直接吞入。二是气体通过鱼体鳃、皮肤、黏膜等处进入血液,当水温陡升,血液里过剩的气体游离积蓄成气泡,引起栓塞致鱼死亡。
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鱼体呈无力状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加,体力消耗,鱼体失动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如不急救,会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于春未夏初,鱼苗、鱼种均能发生。鱼越小越敏感,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
(1)渔池不施放未发酵的肥料。
(2)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和施肥量,保持水质新鲜,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3)人工孵化用水,不用含气泡多的水体。(4)鱼苗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的充气。
治疗方法
(1)发现此病,迅速注入新水,能治愈此病。(2)水深0.8米每亩用1ppm~1.5ppm食盐水,均匀泼洒。(3)鱼苗培育过程中,加工豆浆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投喂。
发病原因
(1)渔池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池底经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甲烷,硫化氢等小气泡。(2)渔池水生植物过于旺盛,经光合作用产出大量氧气而引起氧气过饱和。(3)鱼苗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引起溶解气体过饱和。(4)水中氨气含量过饱和,也会引发此病。
气体进入鱼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鱼苗误将气泡当食物,直接吞入。二是气体通过鱼体鳃、皮肤、黏膜等处进入血液,当水温陡升,血液里过剩的气体游离积蓄成气泡,引起栓塞致鱼死亡。
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鱼体呈无力状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加,体力消耗,鱼体失动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如不急救,会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于春未夏初,鱼苗、鱼种均能发生。鱼越小越敏感,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
(1)渔池不施放未发酵的肥料。
(2)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和施肥量,保持水质新鲜,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3)人工孵化用水,不用含气泡多的水体。(4)鱼苗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的充气。
治疗方法
(1)发现此病,迅速注入新水,能治愈此病。(2)水深0.8米每亩用1ppm~1.5ppm食盐水,均匀泼洒。(3)鱼苗培育过程中,加工豆浆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投喂。
- 那年的火回答:
- 2008-07-03 15:33
1.应施用熟化的有机肥。禁止在鱼苗池中施用未经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
3.高温季节应保持水质新鲜,改善水环境,增加水流动性,不使浮游植物过多,可有效预防此病。
4.在饵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黄3‰,喂5天为一个疗程。
5.每亩水深0.7米,用0.4~0.6公斤食盐水,向浮有气泡病鱼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6.当发现鱼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清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或将患气泡病的个体移入清水中,病情轻的能逐步恢复正常,尤其是氧气过饱和的容易恢复。
3.高温季节应保持水质新鲜,改善水环境,增加水流动性,不使浮游植物过多,可有效预防此病。
4.在饵料中添加氟哌酸2‰~6‰,干酵母8‰~12‰,大黄3‰,喂5天为一个疗程。
5.每亩水深0.7米,用0.4~0.6公斤食盐水,向浮有气泡病鱼水面均匀泼洒,一般在数小时内便可见效果。
6.当发现鱼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清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或将患气泡病的个体移入清水中,病情轻的能逐步恢复正常,尤其是氧气过饱和的容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