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者要注意饮食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2)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3)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5)注意饮食宜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病程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一般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饮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灼热时,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虚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一旦病情稳定,忌口即可放宽。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一般认为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中医将其归类于痹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痹论篇》。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历代医家经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创制了很多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如娄玉钤主编的《中国痹病大全》就收载了近40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药膳食疗也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script]
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辩证施食:风寒湿痹应祛风除湿、温经通络,多食如黑大豆、葱、姜、胡椒、黄鳝、蛇肉、狗肉、羊肉等,慎食滋腻碍湿食物如猪脂、蟹肉等;湿热痹者食有助于清热除湿宣痹的食物,如豆芽、赤小豆、莲子、平菇、冬瓜、丝瓜、苡米、绿豆等,忌食辛辣温燥之品,如:葱姜、胡椒、牛羊肉等。
风湿性关节炎往往是一个反复发作的过程,其治疗时间也比较长。西医一般用水杨酸制剂,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进行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将其归类于痹证范畴,食疗方有很多。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将病人的米饭主食调整为具有食治功能的药膳,每日服用或间日服用,长期坚持,对减少复发或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下面就主要来探讨一下关于关节炎病的主食,以供参鉴。
原料: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制作: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间日食用。
结果:病人食用后,关节症状减轻,活动自好,坚持半年后,没出现任何其他副作用,感觉良好。 讨论分析: 木瓜:味酸、涩,性温,入肝脾经,有祛风通络,平肝和胃之动。《随息居饮食谱》说“木瓜酸干,调气、和胃、养肝、消胀、舒筋、息风去湿”;《新编中医学概要》说“木瓜主治脚气、湿痹、关节不利”。药理学证明:木瓜具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水煎剂对小白鼠蛋白性炎有明显消肿作用,经常作为祛风方的主药。
慧苡仁:又名薏米、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肾、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除痹之功。《本草纲目》说它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新编中医学概要》说“苡仁淡渗利湿,健睥止泻,舒筋排脓”;《本草经》说它“主筋急拘挛,不可曲伸,风湿痹”。它在食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常用作补脾方,清热方、祛风方的主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油、Ca、P、Fe、VitB1、B2等,其中,丰富的脂肪油可能与其良好的食疗价值有关。药理学证明: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
将上述几味合用,木瓜、薏苡均有祛风湿、通经络、舒筋骨,止痹之功,二药同用,其效益彰,有养肝舒筋,利湿消肿,和胃消胀之功。对下肢踝,膝关节痛,筋脉不舒,湿弊重者,常食有较好疗效,将其作为主食,既可以为病人提供必需的热能需求,又可以利用其食疗价值,达到治疗目的,是风湿性关节炎病的理想主食。在临证中,还应注意结合现代营养学及其他药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调整饮食方案,如:药理研究发现,存在于亚麻油中各种鱼类中的CO-3不饱和油脂,能缓解晨僵,R-亚麻油酸(R-Linoein acid)及含樱草油中的W-6不饱和油脂,有较强的抗炎作用,B族维生素。C、E及胡萝卜素能灭除游离基,缓解关节症状。牛、鲨鱼软骨组织对RA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症状都有所改善。
在食疗过程中,应结合病情辩证施治,就其病因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诸法,后期久多瘀多虚,肝肾不足,又当补肝肾,益气血,功补兼施,并可结合病人口味及舌苔变化调整食物,指导病人选择适宜饮食,更好的发挥食疗食养功能。
资料来源:
http://health.sohu.com/20040720/n221035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