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十大名茶之中有个"武夷岩茶",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那么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呢?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英文名称:wuyi rock tea.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
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以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全国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之一。具
有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三分红边。七分绿),兼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的特点。
乌龙茶的功效与作用:生津止渴。提神醒酒。利尿解毒。消炎灭菌。清心明目。防蛀牙。助消化。降血压。防辐射。增强微血管的弹性。防抑癌症美容瘦身等保健功效。
武夷山岩茶得名于产自武夷山的岩石上,武夷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现在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名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oolong tea)的
总称。不同时代武夷山岩茶属于什么茶也是不同的。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武夷岩茶作为馈赠佳品,此时的武夷山岩茶多为研膏腊面茶。宋、元时期武夷岩茶作为"龙团凤饼"被列
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九曲溪畔设立了"皇家焙局”、"御茶园”,明代朱元璋下诏书废龙凤团茶,改为散茶,武夷山桐木关地区产生了全发酵的红茶,并迅速通过郑成功海运集团出
口欧美,正上小种名扬天下。清朝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呢?清代乾隆作茶诗"冬夜烹茶"称赞其"气味清和兼骨鲠",出自于此。
关于武夷岩茶乌龙茶的出现,普遍认为发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因武夷山岩茶产自,需人工背篓采摘茶青,在采青的过程中的颠簸摇晃使得茶青嫩芽的叶边发生微妙的发酵现象。武夷
山制茶师傅发现这种半发酵茶叶颇具特色,于是乎迅速推广流行。
目前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茶、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种。武夷山岩茶品种主要品种有武夷的水仙、武夷的肉桂、武夷的奇烂、武夷奇种、十大名枞、
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
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
清,味久益醇。泡饮武夷岩茶适合用小壶小杯的功夫茶泡法,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七泡有余香。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各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华侨同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