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豆面糕为什么叫“驴打滚”?
答案列表
驴打滚,这名字似乎不雅,又几乎与“驴”风马牛不相及。可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一番追根溯源,终于弄清了“驴打滚”名称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北方有一个自称“善人”的地主,看到用大黄米面与大豆粉制作出的食品,既方便,又耐饥,低成本,还能节省吃饭的时间,就打起了它的主意,专门给扛活的长工做这种食品吃。一来二去,长工们看出了这里的问题,背地里一个劲儿地骂他是个“假善人”。
    在长工中,有一个年轻的车夫,善恶分明,聪明机智,对“假善人”的作法十分气愤。有一天中午,在收工的时候,他把拉车的毛驴卸了下来。这毛驴好像故意和他作对,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又饥又渴的车夫很生气,便狠狠地抽了毛驴几鞭子,才把毛驴赶进了驴圈。车夫来到长工屋以后,别人已经吃完了饭。他看到吃的又是餐餐不离的豆面卷,勾起了他对地主人怨恨。他愤怒地向大家揭穿了“假善人”的真面目,还联系到刚才卸车时的情形,说:“就连他家的毛驴,也随他,在我收工时,他家的毛驴还用打滚来刁难人!”
在车夫骂得正兴头时,“假善人”闯了进来。他的突然出现,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也都为年轻的车夫捏着一把汗。
而这时的年轻车夫,却不慌不忙,用手指着“豆面卷”说:“驴打滚”。
    长工们一听,缓过神来,也异口同声地说:“驴打滚”。
“假善人”不明真相,还以为长工们和伙夫闹了矛盾。
    这时,大家才松下气来,为这巧妙的周旋而自豪,都向车夫投去敬佩的目光,七嘴八舌地夸他。
从此,长工们见到“豆面卷”,就叫它“驴打滚”。一来二去,“驴打滚”这名字就叫开了,流传至今。
豆面糕为什么又称"驴打滚"

驴打滚  资料图片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
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
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
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
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
小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