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方可被机体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度极不相同,拿我们常用的主要三种单糖来比较,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为100,在人体中观察到:半乳糖为110,果糖为70。即半乳糖吸收最快,葡萄糖次之,果糖最慢。其它单糖的吸收速度都远低于葡萄糖。所以当我们偶然出现低血糖时,除了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射外,也可服葡萄糖水,这是因为葡萄糖容易吸收,可以很快升高血糖的原故。由于半乳糖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目前尚未像葡萄糖那样大规模的生产及广泛利用,虽然它的吸收速度最高,仍未普遍被人们利用。
- chenshipeng2003回答:
- 2007-12-25 14:51
单糖、多糖和双糖在营养上有何区别?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方可被机体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度极不相同,拿我们常用的主要三种单糖来比较,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为100,在人体中观察到:半乳糖为110,果糖为70。即半乳糖吸收最快,葡萄糖次之,果糖最慢。其它单糖的吸收速度都远低于葡萄糖。所以当我们偶然出现低血糖时,除了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射外,也可服葡萄糖水,这是因为葡萄糖容易吸收,可以很快升高血糖的原故。由于半乳糖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目前尚未像葡萄糖那样大规模的生产及广泛利用,虽然它的吸收速度最高,仍未普遍被人们利用。
每分子双糖都含有两分子单糖,例如1分子麦芽糖包含两分子葡萄糖;1分子蔗糖包含1分子葡萄糖及1分子果糖;1分子乳糖包含1分子葡萄糖及1分子半乳糖。双糖必须先消化成单糖后才能被机体吸收与利用。家教11教育
多糖中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淀粉必须先消化为糊精,糊精再消化为麦芽糖,麦芽糖再消化为葡萄糖,然后才可被吸收与利用。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一种储存形式,故又被称为动物淀粉,它来自动物性食物,也必须先消化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家教22教育
因此,不论是单糖,双糖或多糖,它们的营养意义相同,只是吸收有快有慢而已。而单糖类无需消化就可直接吸收与利用,因此用单糖补充热能比双糖及多糖效果更快。家
单糖是碳水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单位,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方可被机体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度极不相同,拿我们常用的主要三种单糖来比较,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为100,在人体中观察到:半乳糖为110,果糖为70。即半乳糖吸收最快,葡萄糖次之,果糖最慢。其它单糖的吸收速度都远低于葡萄糖。所以当我们偶然出现低血糖时,除了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射外,也可服葡萄糖水,这是因为葡萄糖容易吸收,可以很快升高血糖的原故。由于半乳糖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目前尚未像葡萄糖那样大规模的生产及广泛利用,虽然它的吸收速度最高,仍未普遍被人们利用。
- chenshipeng2003回答:
- 2007-12-25 14:50
单糖
糖类化合物亦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糖类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栗,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组成虽符合通式Cm(H2O )n,但结构与性质却与糖类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 从化学构造上看,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它们的缩合物。 糖类化合物可根据能还被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情况分为三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 第一节 单糖 单糖一般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 基酮。最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 基丙酮。 按碳原子数目,单糖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自然界的单糖主要是戊糖 和己糖。根据构造,单糖又可分为醛糖和酮糖。多羟 基醛称为醛糖,多羟基酮称为酮糖。例如,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单糖中最重要的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葡萄糖等。 一、单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分子中含五个羟基和一个醛基,是己醛糖。其中C-2,C-3,C-4和C-5是不同的手性碳原子,有16个(α4=16)具有旋光性的异构体, D-葡萄糖是其中之一。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葡萄糖其费歇尔投影中,四个手性碳原子除C-3上的-OH在左边外,其它的手性碳原子上的-OH都在右边。 单糖构型的确定仍沿用D/L法。这种方法只考虑与羰基相距最远的一个手性 碳的构型,此手性碳上的羟基在右边的D型,在左边的L型。自然界存在的单糖多属D型糖。 (二)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和变旋现象 结晶葡萄糖有两种,一种是从乙醇中结晶出来的,熔点146℃。它的新配溶液的[α]D为+112°,此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比旋光度逐渐下降,达到+52.17°以后维持不变;另一种是从吡啶中结晶出来的,熔点150℃,新配溶液的[α]D为+18.7°,此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比旋光度逐渐上升,也达到+52.7°以后维持不变。糖在溶液中,比旋光度自行转变为定值的现象称为变旋现象。显然葡萄糖的开链结构不能解释此现象。 从葡萄糖的开链结构可见,它既具有醛基,也有醇羟基,因此在分子内部可以形成环状的半缩醛。 成环时,葡萄糖的羰基与C-5上的羟基经加成反应形成稳定的六元环。葡萄糖分子虽然具有醛基,但在反应性能上与一般的醛有许多差异,例如对NaHSO3的加成非常缓慢,其原因是在溶液中,葡萄糖几乎以环状的半缩醛结构存在的缘故。 成环后,使原来的羰基碳原子(C-1)变成了手性碳原子,C-1上新形成的半缩醛羟基在空间的排布方式有两种可能。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羟基(C-5上的羟基)在碳链同侧的叫做α型,在异侧的称为β型。α型和β型是非对映异构体。它们的不同点是C-1上的构型,因此又称为异头物(端基异构体)。它们的熔点和比旋光度都不同。 葡萄糖的变旋现象,就是由于开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形成平衡体系过程中的比旋光度变化所引起的。在溶液中α-D-葡萄糖可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由开链结构转变为β-D-葡萄糖;同样β-D-葡萄糖也变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转变为α-D-葡萄糖。经过一段时间后,三种异构体达到平衡,形成一个互变异构平衡体系,其比旋光度亦不再改变。 不仅葡萄有变旋现象,凡能形成环状结构的单糖,都会产生变旋现象。 (三)环状结构的哈沃斯式和构象式 上述直立的环状费歇尔投影式,虽然可以表示单糖的环状结构,但还不能确切地反映单糖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布。为此哈沃斯提出用透视式来表示。哈沃斯将直立环式改写成平面的环式。因为葡萄糖的环式结构是由五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杂环,它与杂环化合物中的吡喃相似,故称作吡喃糖。连在环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写在环的上方和下方以表示其位置的排布。 书写哈斯沃式时常省略成环的碳原子,并把朝前面的三个C-C键用粗实线表示。 对D型葡萄糖来说,直立环式右侧的羟 基,在哈 斯式中处在环平面下方;直立环式中左侧的羟 基,在环平面的上方。成环时,为了使 C-5上的羟 基与醛基接近。C(4)-C(5)单键须旋转120°。因此,D型糖末端的羟甲基即在环平面的上方了。C-1上新形成的半缩醛羟 基在环平面下方者为α型;在环平面上方者称为β型。 事实丰,形成吡喃环的各个原子,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以较稳定的椅型构象存在。因此,为了更合理地反映其结构,现在常用构象式来表示。 α-D- 吡喃葡萄糖除C-1上的-OH连在α键上,其它三个碳上的-OH和-CH2OH都连在e键上,而β-D吡喃葡萄糖C-1上的-OH及所有比较大的原子团(-OH,-CH2OH)都连在e键上,因而β型的构象更为稳定。故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β型占64%,而α型仅占36%。 二、单糖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单糖都是无色晶体,味甜,有吸湿性。极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单糖有旋光性,其溶液有变旋现象。 (二)化学性质 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形式存在,但在溶液中可与开链结构反应。因此 ,单糖的化学反应有的以环式结构进行,有的以开链结构进行。 1.差向异构化 葡萄糖用稀碱液处理时,会部分转变为甘露糖和果糖,成为复杂的混合物。这咱变化是通老祖宗醇式中间体来完成的。 D-果糖、D-甘露糖和D-葡萄糖的C-3、C-4,C-5和C-6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有C-1和C-2的结构不同,但是它们的C-1,C-2的结构互变成烯醇型时,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因此,不单是D-葡萄糖,而D-果糖或D-甘露糖在稀碱催化下,都能互变为三者的混合物。 在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具有旋光性的异构体之间,凡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时,互称为差向异构体。D-葡萄糖和D-甘露糖就是C-2差向异构体。因此,用稀碱处理D-葡萄糖得到D-葡萄糖、D-果糖三种物质的平衡混合物的反应叫做差向异构化。 2.氧化作用 单糖无论是醛糖或酮糖都可与弱的氧化剂叶伦试剂、费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作用,生成金属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上述三种试剂都是碱性的弱氧化剂。单糖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生成复杂的混合物。 单糖易被碱性弱氧化剂氧化说明它们具有还原性,所以把它们叫做还原糖。 单糖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时,由于氧化剂的强弱不同,单糖的氧化产物也不同。例如,葡萄糖被溴水氧化时,生成葡萄糖酸;而用强氧化剂硝酸氧化时,则生成葡萄糖二酸。 溴水氧化能力较弱,它把醛糖的醛基氧化 为羧基。当醛糖中加入溴水,稍加热后,溴水的棕色即可褪去,而酮糖则不被氧化,因此可用溴水来区别醛糖和酮糖。 3.成苷作用 单糖环状半缩醛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醇或羟基作用时,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缩醛。糖的这种缩醛称为糖苷。例如α-和β-D-吡喃葡萄糖的混合物,在氯化氢催化下同甲醇反应,脱去一分子水,生成α-和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的混合物。 α-和β-D-吡喃葡萄混合液 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 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苷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非糖部分称为糖苷配基或苷元。糖和糖苷配基脱水后通过过“氧桥”连接,这种键称为苷键。由于单糖的环式结构有α-和β-两种构型,所以可生成α-和β-两种没构型的苷。天然苷多为β-构型。苷的名称是按其组成成分而命名的,并指出苷键和糖的构型。天然苷常按其来源而用俗名。 糖苷结构中已没有半缩醛羟基,在溶液中不能再转变成开链的醛式结构,所以糖工苷无还原性,也没有变旋现象。糖苷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或在酶的作用下,则水解生成糖和非糖部分。 糖苷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多为无色、无臭、有苦涩味的固体,但黄酮苷和蒽醌苷为黄色。 苷中含有糖部分,所以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苷类都有旋光性,天然苷多为左旋体。 4.成酯作用 单糖分子中含多个羟基,这些羟基能与酸作用生成酯。人体内的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磷酸酯,如1-磷酸吡喃葡萄糖和6-磷酸吡喃葡萄糖等。 单糖的磷酸酯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人体内许多代谢的中间产物。 5.成脎反应 单糖分子与三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的产物叫做糖脎。例如葡萄糖与进量苯肼作用,生成葡萄糖脎。 无论是醛糖还是酮糖都能生成糖脎,成脎反应可以看作是α-羟基醛或α-羟基酮的特有反应。 糖脎是难溶于水的黄色晶体。不同的脎具有特征的结晶形状和一定的熔点。常利用糖脎和这些性质来鉴别不同的糖。 成脎反应只在单糖分子的C-1和C-2上发生,不涉及其它碳原子,因此除了C-1和C-2以外碳原子构型相同的糖,都可以生成相同的糖脎。例如:D-葡萄糖和D-果糖都 生成相同的脎。 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自然界已发现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和己糖。常见的戊糖有D-(-)-核糖、D-(-)-2-脱氧核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它们都是醛糖,以多糖或苷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常见的己糖有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D-(-)-果糖,后者为酮糖。己糖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 (一)D-(-)-核糖和D-(-)-2-脱氧核糖 核糖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酵母和细胞中,是核 酸以及某些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全分。核酸中除核糖外,还有2-脱氧核糖(简称为脱氧核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环为呋喃环,故称为呋呋喃糖。 β-D -(-)-呋喃核糖 β-D-(-)-脱氧呋喃核糖核酸中的核糖或脱氧核糖C-1上的β-苷键结合成核糖核苷或脱氧核糖核苷,统称为核苷。 核苷中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再以C-5或C-3上的羟基与磷酸以酯键结合即成为核苷酸。含核糖的核苷酸统称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含脱氧核糖的核苷酸统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D-(+)-葡萄糖 D-(+)-葡萄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尤以葡萄中含量较多,因此叫葡萄糖。葡萄糖也存在于人的血液中(389-555umol/l)叫做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随病情的轻重而不同。葡萄糖是许多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淀 粉、糖原、纤维素等的组成单元。 葡萄糖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46℃,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有甜味。天然的葡萄糖具有右旋性,故又称右旋糖。 在肝脏内,葡萄糖在酶作用下氧化成葡萄糖醛酸,即葡萄糖末端上的羟甲基被氧化生成羧基。 葡萄糖醛酸在肝中可与有毒物质如醇、酚等结合变成无毒化合物由尿排出体外,可达到解毒作用。 (三)D-(+)-半乳糖 半乳糖与葡萄糖结合成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脑髓中有些结构复杂的脑苷脂中也含有半乳糖。 半乳糖是己醛糖,是葡萄糖的非对映体。两者不同之处仅在于C-4上的构型正好相反,故两者为C-4的差向异构体。半乳糖也有环状结构,C-1上也有α-和β-两种构型。 α-D-吡喃半乳糖β-D-吡喃半乳糖 半乳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65-166℃。半乳糖有还原性,也有变旋现象,平衡时的比旋光度为+83.3°。 人体内的半乳糖是摄入食物中乳糖的水解产物。在酶的催化下半乳糖能转变为葡萄糖。 半乳糖的一些衍生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例如,半乳糖醛酸是植物粘液的主要成分;石花菜胶9也叫琼脂)的主要组成是半乳糖衍生物的高聚体。 (四)D-(-)-果糖 D-果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是蔗糖的一个组成单元,在动物的前列腺和精液中也含有相当量的果糖。 果糖为无色晶体,易用溶于水,熔点为105℃。D-果糖为左旋糖,也有变旋现象,平衡时的比旋光度为-92°。这种平衡体系是开链式和环式果糖的混合物。 β-D-(-)-吡喃果糖 β-D-(-)-呋喃果糖 果糖在游离状态下时,主要以吡喃环形式存在:在结合状态时则多以呋喃环形式存在。 果糖也可以形成磷酸酯,体内有果糖-6-磷酸酯,(用F-6- 表示)和果糖-1,6-二磷酸F-1,6-二 )。 果糖磷酸酯 体内糖代谢的重 要中间产物,在糖代谢中有其重要的地位。F-1,6-二 在酶的催化下,可生成甘油醛-3-磷酸酯和二羟 基的丙酮磷酸酯。 体内通过此反应将己糖变为丙糖,这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步骤。此反应类似于羟醛缩合反应的逆反应。 (五)氨基糖 自然界的氨基糖是己醛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 β-D-氨基葡萄糖 β-D-氨基半乳糖 氨基糖常以结合状态存在于粘蛋白和糖蛋白中,但游离的氨基半乳糖对肝脏有毒性。 单糖的吸收 糖类在小肠内已被消化成单糖,故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按照吸收的速率可将单糖分为两类:半乳糖和葡萄糖属于吸收快的一类;果糖是属于吸收慢的一类。 葡萄糖(或半乳糖)的吸收是与Na+耦联的,二者共同使用位于肠粘膜上皮纹状缘上的一种载体蛋白。由于肠腔中Na+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可与载体蛋白结合顺浓差而进入细胞,只要肠腔中保持着高浓度的Na+,就可带着葡萄糖主动地转运入细胞,直到肠腔中的葡萄糖全部运完。当Na+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就与载体脱离,Na+可借细胞侧膜上的钠泵主动转运于细胞间隙。葡萄糖分子则以扩散方式通过侧膜和底膜出细胞(图8-9)。肠腔中的果糖可能是通过易化扩散转运入绒毛上皮。 |
- hiv回答:
- 2007-12-24 16:43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通常条件下不能再被直接水解为分子更小的糖。具有醛基或酮基。有醛基者称为醛糖,有酮基者称为酮糖。常见的单糖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
双糖是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单糖分子上的羟基脱水生成的糖苷。自然界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及乳糖。此外还有麦芽糖、海藻糖、异麦芽糖、纤维二糖、壳二糖等。
多糖是由≥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并借糖苷键彼此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和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在酶或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残基不等的片段,最后成为单糖。根据营养学上新的分类方法,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
双糖是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单糖分子上的羟基脱水生成的糖苷。自然界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及乳糖。此外还有麦芽糖、海藻糖、异麦芽糖、纤维二糖、壳二糖等。
多糖是由≥10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并借糖苷键彼此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和低聚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在酶或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残基不等的片段,最后成为单糖。根据营养学上新的分类方法,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
- gongjian921回答:
- 2007-12-24 16:26
一、糖的命名
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 、乙酸 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 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
根据分子的构成,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 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葡萄糖 ,果糖 都是常见单糖。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 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 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 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 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
1.分布
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糖在植物体内起着
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2)以葡
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3)存在于多种含糖生物分子中。糖作为组成成分
直接参与多种生物分子的构成。如:DNA分子中含脱氧核糖,RNA和各种活性核苷酸(ATP、许多辅酶)含有核糖,糖蛋白和糖脂中有各种复杂的糖结构。
2.功能 糖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和作为储藏物质。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或胞壁质组成的,它们都是糖类物质。作为储藏物质的主要有植物中的淀粉和动物中的糖原。此外,糖脂和糖蛋白在生物膜中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细胞和生物分子相互识别的作用。
糖在人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作为能源物质。糖是机体最容易得到,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70%来自糖的氧化。
(2)作为结构成分。糖蛋白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蛋白聚糖是结缔组织如软骨,骨的结构成分。(3)参与构成生物活性物质。核酸中含有糖,有运输作用
的血浆蛋白,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有识别,转运作用的膜蛋白等绝大多数都是糖蛋白,许多酶和激素也是糖蛋白。(4)作为合成其它生物分子的碳源。糖可用来合
成脂类物质和氨基酸等物质。
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
二、糖的分类
根据分子的构成,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 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 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 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 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 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
1.分布
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糖在植物体内起着
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2)以葡
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3)存在于多种含糖生物分子中。糖作为组成成分
直接参与多种生物分子的构成。如:DNA分子中含脱氧核糖,RNA和各种活性核苷酸(ATP、许多辅酶)含有核糖,糖蛋白和糖脂中有各种复杂的糖结构。
2.功能 糖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和作为储藏物质。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或胞壁质组成的,它们都是糖类物质。作为储藏物质的主要有植物中的淀粉和动物中的糖原。此外,糖脂和糖蛋白在生物膜中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细胞和生物分子相互识别的作用。
糖在人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作为能源物质。糖是机体最容易得到,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70%来自糖的氧化。
(2)作为结构成分。糖蛋白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蛋白聚糖是结缔组织如软骨,骨的结构成分。(3)参与构成生物活性物质。核酸中含有糖,有运输作用
的血浆蛋白,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有识别,转运作用的膜蛋白等绝大多数都是糖蛋白,许多酶和激素也是糖蛋白。(4)作为合成其它生物分子的碳源。糖可用来合
成脂类物质和氨基酸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