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着严重失控情况下,某些生产经营者往食品中掺入伪
劣物质的手段和方式日趋复杂。据调查,食品中掺假、掺杂、伪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①往食品中混入异物,即往正常食品中,混入非本品固有的物质,以增加原食品的重量。
如往木耳中掺混硫酸镁;②对入类似物质,从外形看类似销售的食物,如往果汁中对入色素
水;③劣质品混充正品,陈年粮食混充新鲜当年产粮食;④以其它物来代替,如部分葵花籽
油或花生油代替芝麻油;⑤粉饰伪装掩盖发霉变质的物质,将食物表面涂抹色素、油料等,
如病死牲畜肉煮熟后在表面涂朱红色及油来冒充好熟酱卤肉;⑥贴假商标,用劣质产品假冒
名优产品,如用定型包装的瓶、罐装冒充货销售;⑦抽取成分,从某种食品中抽出部分营养
成分后,仍以完整成分来销售,如抽取脂肪的牛乳制成乳粉,仍称其为全脂乳粉出售;⑧全
部伪造,即全部用假原料制成的食品,如山楂片中根本没有山楂,而是用色素、柠檬酸、淀
粉制成出售等。
这些生产经营者,掺假、掺杂、伪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其共同特点是以
假乱真,用外观上相似容易获取的廉价的物质来取代真的,他们在销售时还利用时机,适应
消费者的心理,低价兜售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 food-110回答:
- 2010-03-14 19:29
- 琴瑟回答:
- 2010-03-13 11:28
答:“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红砖木等。
“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处理。
“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红砖木等。
“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