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哪些调味品对人体有害?
答案列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只要适量食用就是安全的,而且在营养和保健方面对人体健康有益,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而大多数的鸡精并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从卫生角度讲,鸡精对人体也是无毒无害的。
  因为味精中含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老年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应该少吃味精。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甚至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
  味精的副作用产生的严重程度,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建议每道菜加入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
一、调味品用量不宜过多。每人每天公斤体重不应超过120毫克。一岁以内婴儿,以不吃味精为好。烹调中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

二、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 120℃。

三、不宜在碱性强的食品中使用。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四、在酸味菜肴中,不宜用味精。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也没有用。

五、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六、做凉拌菜时不宜又加酱油又加味精。因为那样鲜味会消失。

七、作馅料时不宜使用。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的影响,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八、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九、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产于河海之中的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因为它们含有SI-观苷酸成分,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味精肯定对身体有害可以不吃没有什么对人体重要的物质,盐一定要吃对身体有益但是不能多吃,酱油有益都是有氨基酸的,辣椒末其实对人也没有什么益但是感冒了可以吃点,胡椒胃不好的人可以吃,通气。


醋喝多了不好,大量的醋进入人体,对胃粘膜有损伤。健康者喝醋,可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原有浅表性胃炎的人喝醋,会使胃病症状加重;有溃疡的人喝醋可以诱发使溃疡发作。
喝醋还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中医认为“酸伤筋”,喝醋不但会引起胃脘嘈杂泛酸,也会影响到筋骨的正常功能。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