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od-110回答:
- 2010-01-10 18:34
- 吴问立回答:
- 2009-12-31 14:57
高寒地区大棚生姜栽培技术
[script src="/ad/kepu/news1.js"][/script]
[script src="/ad/kepu/news/in.js"][/script]
生姜原产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热带地区,俗名黄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远销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产品。
黑龙江省无霜期较短,这是生姜栽培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1998―2001年试验,利用大棚栽培生姜获得成功,其产量可达40.5―46.5t/hm2,经济效益可观。
1 生姜生物学特性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喜湿、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也不发达,抗旱能力弱,因此在生姜生长期内必须保证遮阳和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性好的土壤为最佳,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6―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1:1:1.61。
2 生姜栽培技术
2.1 种姜处理
品种选择山东莱芜片姜或肉姜。选择姜块肥大、颜色鲜黄、有光泽、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姜。一般于2月末至3月初,将种姜放在细沙子上晾2―3d,剔除松软、发黑、紫色、瘪皱无光、凹槽的病姜,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10min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姜,放在草苫上晒干,再把种姜堆放到屋内或温室内上盖草苫放置5―7d。
2.2 催芽
采用电热催芽和火坑催芽法。电热催芽是在温室内或屋内铺地热线,上盖2层草苫,草苫上再盖2层报纸,将姜块铺50―60厘米厚,上盖2层报纸,再盖草苫或棉被。火炕催芽是在火炕上催芽,方法同电热催芽,只是下部垫起15厘米高,以利通风,使温度均匀。催芽期间温度保持20―25℃,隔几天倒一次姜,一方面选姜,另一方面调换种姜位置,使其受热均匀。后期姜出芽时注意防鼠。约经25―30d,待芽长到1.0―1.5厘米时,用手将姜掰成50―80g小块,每块保留1个壮芽,其余芽用刀削去,然后平摆在草苫上使芽绿化变软,以防栽植过程中将芽碰掉。
2.3 整地、施基肥
准备种姜的地块应在头年封冻前深翻30―40厘米,进行冻垡。在3月上中旬扣棚,闷棚化地。一般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t以上、磷酸二铵50kg,撒施均匀后,精细整地,使土壤松散而平整。然后按50―55厘米行距开沟起垄,晒土增温,4―5d后再重新开沟,使沟变垄,垄变沟,继续晒土增温,如此反复2―3次,最后一次先在沟中每公顷沟施1500kg豆饼或煮熟的碎豆瓣,然后再开沟待播。
2.4 栽植
3月下旬至4月初栽植。栽植前3―5d沟中灌水,并撒施适量草木灰,然后按株距16―20厘米栽植,栽植时将种姜顺沟平放在沟内,芽尖稍向下倾斜,以利发新根,然后覆土4―5厘米。一般每公顷栽植10.50―11.25万株,需种姜6t左右。
2.5 生育期间管理
a.光照 生姜栽植后约30d左右即可出苗,由于大棚内4月份土温较低,这段时间应尽量增加棚内光照,以提高气温,进而提高土温。生姜虽喜温但又不耐强光和炎热,因此在出苗前的4月下旬应在大棚内侧悬挂双层或一层遮阳网,棚膜上面再抹泥水,以减弱光强度,以利生姜出苗和生长。
b.追肥 当苗高3―5厘米时每公顷追施三元素复合肥225―300kg,促使幼苗旺盛生长;当苗长到三股杈时结合除草进行追肥,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25―300kg,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当苗长到5―6股杈时,每公顷追施硫酸铵375kg。
c.灌水 生姜在栽植后到出苗前要保持干燥,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出齐后土壤不宜过干,可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特别是施肥、培土后应浇水。浇水宜选择晴天清晨为好;三股杈后浇水量应以浇深浇透、不积水为原则。
d.中耕 由于生姜生长慢,易造成草荒,一般每10―15d中耕一次,生姜中耕宜浅不宜深。中耕一般与浇水、施肥、培土结合进行,每次培土3―6厘米,以防姜外露,并使夏季地温降低,保证生姜品质。
e.防治病虫害 生姜主要病害是姜瘟病,虫害是姜螟。防治姜瘟病,可采取选用无病种姜、轮作施腐熟有机肥和对病穴进行消毒等措施。大田发病时可用防治细菌性化学药剂,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姜螟可用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6 收获
生姜在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选晴天上午收获,晾晒半天后运回室内或地窖内贮藏或上市。贮藏时先进行贮藏地消毒,然后铺沙,一层生姜一层沙,最后上盖地膜保湿。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块大、色正的作种姜,单独存放。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张辉 佳木斯 黑龙江省佳南实验农场 于咏梅 黑龙江省岔林河农场 刘鹏)
浅谈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关键词 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
论文摘要 主要从播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大棚早熟生姜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生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生姜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生姜以地下根茎供食用,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和多种生物碱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远销国外的特产蔬菜之一。掌握其栽培技术,尤其掌握其大棚早熟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笔者现将大棚生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栽培地块的选择。生姜最适于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长,栽培土壤前3年没有种植生姜、花生等作物,pH值6~7。
(2)选择合适良种。目前市场上生姜品种可分三大类:一是山东大姜,二是凤阳中姜,三是当地小姜。根据近几年市场情况反映,中姜、小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更适合于大棚栽植。种子选择上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种特性、地上茎粗壮、分枝多、肥大饱满、皮色淡黄明亮、肉质新鲜、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大小适宜的健康姜块留作种用,严禁从病姜区引种。
(3)整地。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2月中下旬(农历正月中旬)开始,1月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约30t/hm2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
(4)建棚。建棚高2.5m,棚宽8~10m,选用透光性和质地较好的薄膜做棚膜。
(5)起垄。耙地平整后起垄,每垄之间间距60cm,垄高30cm,垄宽30cm,工作沟内留备用土。
(6)杀虫。为防地下害虫(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药剂选用辛硫磷、速灭杀丁等拌毒土撒入穴内,用锄头翻匀。
(7)姜种处理。播种前20~30d将姜种从窖中取出,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或草席上摊晒1~2d,但不可曝晒,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遮盖,防止受冻,晒到姜皮发白变干即可收回室内准备催芽。在2月15~20日前后进行催芽,将风干的稻壳用1%的石灰水喷湿(70%),在棚室内先铺10cm厚作垫层,趁姜种还热时摆在垫料上,1层姜1层料,堆高100cm,最上层再盖上5cm厚的干净稻草,覆膜保温,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左右,幼芽长度为1.0cm左右时即可播种。
2定植
(1)掰姜种。大棚种植生姜主要是起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应先将种姜分切开,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13~15片(一般将姜种掰成50~70g),每穴株距15~20cm,每片种姜上只留1个粗壮嫩芽(少数姜种也可保留2个壮芽),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芽,保证苗齐苗壮。
(2)浸种处理。为预防姜种自带病菌发病,播种前用1%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用1%的石灰水浸种30min后取出晾干待播。
(3)定植。在姜种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做到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以保证苗齐苗壮,然后在姜种上面覆1层4~6cm厚的细土,再覆盖农家肥,一般将农家肥60~75t/hm2与复合肥225kg/hm2、锌肥45kg/hm2、硼砂30kg/hm2混合后施用。
3田间管理
(1)控制好大棚内温度。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2月下旬和3月初,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如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可适时(中午)少许放风。
(2)化控除草。播种后2~3d,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除草,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3)追肥。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t/hm2,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kg/hm2(复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约8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4)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7~10d为宜,梅雨季节少浇(梅雨水),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5)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长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在有3株幼苗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d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7)揭膜与遮阳。一般在出苗后7d就可揭去顶棚,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选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以减少强烈阳光的照射。
4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是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雨后及时深沟排水,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其中姜瘟宁防效较好,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防治,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同时,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适时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几年来的经验,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采收宜在初霜后。
大棚间套生姜
在西瓜棚内套种大姜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借助大棚保护地栽培条件,利用大棚的光热和西瓜秧蔓为姜苗遮荫,以进一步发挥大棚的作用的栽培模式。试验表明,该栽培模式可延长生姜的生长期,提高生姜产量20%以上,并且改善了品质。主要做法如下:
1.清明后播种,播后的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同一般生姜栽培。
2.西瓜收获前的管理同大棚西瓜管理一样。西瓜收获后将棚两边的膜拉起,中间膜拉开缝,以利于通风降温,在降温的同时仍要加强肥水管理。
3.霜降前后,气温逐渐下降,根据天气变化将两边的膜拉下,注意棚内温度的调控,使棚的温度控制在白天22℃~25℃,夜间18℃左右。
4.大雪后,棚内气温已降至不适宜生姜生长时即可收获。
5.注意防治病虫害。
(中国姜网 http://www.jiang7.com/)
[script src="/ad/kepu/news1.js"][/script]
[script src="/ad/kepu/news/in.js"][/script]
生姜原产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热带地区,俗名黄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远销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产品。
黑龙江省无霜期较短,这是生姜栽培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1998―2001年试验,利用大棚栽培生姜获得成功,其产量可达40.5―46.5t/hm2,经济效益可观。
1 生姜生物学特性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喜湿、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也不发达,抗旱能力弱,因此在生姜生长期内必须保证遮阳和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性好的土壤为最佳,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6―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1:1:1.61。
2 生姜栽培技术
2.1 种姜处理
品种选择山东莱芜片姜或肉姜。选择姜块肥大、颜色鲜黄、有光泽、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姜。一般于2月末至3月初,将种姜放在细沙子上晾2―3d,剔除松软、发黑、紫色、瘪皱无光、凹槽的病姜,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10min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姜,放在草苫上晒干,再把种姜堆放到屋内或温室内上盖草苫放置5―7d。
2.2 催芽
采用电热催芽和火坑催芽法。电热催芽是在温室内或屋内铺地热线,上盖2层草苫,草苫上再盖2层报纸,将姜块铺50―60厘米厚,上盖2层报纸,再盖草苫或棉被。火炕催芽是在火炕上催芽,方法同电热催芽,只是下部垫起15厘米高,以利通风,使温度均匀。催芽期间温度保持20―25℃,隔几天倒一次姜,一方面选姜,另一方面调换种姜位置,使其受热均匀。后期姜出芽时注意防鼠。约经25―30d,待芽长到1.0―1.5厘米时,用手将姜掰成50―80g小块,每块保留1个壮芽,其余芽用刀削去,然后平摆在草苫上使芽绿化变软,以防栽植过程中将芽碰掉。
2.3 整地、施基肥
准备种姜的地块应在头年封冻前深翻30―40厘米,进行冻垡。在3月上中旬扣棚,闷棚化地。一般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t以上、磷酸二铵50kg,撒施均匀后,精细整地,使土壤松散而平整。然后按50―55厘米行距开沟起垄,晒土增温,4―5d后再重新开沟,使沟变垄,垄变沟,继续晒土增温,如此反复2―3次,最后一次先在沟中每公顷沟施1500kg豆饼或煮熟的碎豆瓣,然后再开沟待播。
2.4 栽植
3月下旬至4月初栽植。栽植前3―5d沟中灌水,并撒施适量草木灰,然后按株距16―20厘米栽植,栽植时将种姜顺沟平放在沟内,芽尖稍向下倾斜,以利发新根,然后覆土4―5厘米。一般每公顷栽植10.50―11.25万株,需种姜6t左右。
2.5 生育期间管理
a.光照 生姜栽植后约30d左右即可出苗,由于大棚内4月份土温较低,这段时间应尽量增加棚内光照,以提高气温,进而提高土温。生姜虽喜温但又不耐强光和炎热,因此在出苗前的4月下旬应在大棚内侧悬挂双层或一层遮阳网,棚膜上面再抹泥水,以减弱光强度,以利生姜出苗和生长。
b.追肥 当苗高3―5厘米时每公顷追施三元素复合肥225―300kg,促使幼苗旺盛生长;当苗长到三股杈时结合除草进行追肥,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25―300kg,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当苗长到5―6股杈时,每公顷追施硫酸铵375kg。
c.灌水 生姜在栽植后到出苗前要保持干燥,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出齐后土壤不宜过干,可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特别是施肥、培土后应浇水。浇水宜选择晴天清晨为好;三股杈后浇水量应以浇深浇透、不积水为原则。
d.中耕 由于生姜生长慢,易造成草荒,一般每10―15d中耕一次,生姜中耕宜浅不宜深。中耕一般与浇水、施肥、培土结合进行,每次培土3―6厘米,以防姜外露,并使夏季地温降低,保证生姜品质。
e.防治病虫害 生姜主要病害是姜瘟病,虫害是姜螟。防治姜瘟病,可采取选用无病种姜、轮作施腐熟有机肥和对病穴进行消毒等措施。大田发病时可用防治细菌性化学药剂,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姜螟可用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6 收获
生姜在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选晴天上午收获,晾晒半天后运回室内或地窖内贮藏或上市。贮藏时先进行贮藏地消毒,然后铺沙,一层生姜一层沙,最后上盖地膜保湿。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块大、色正的作种姜,单独存放。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张辉 佳木斯 黑龙江省佳南实验农场 于咏梅 黑龙江省岔林河农场 刘鹏)
冬季塑料大棚生姜栽培技术 |
www.cqnj.gov.cn 重庆农机 [2004-02-27] ・来源:荣昌县农业局蔬菜办 |
生姜生长需温暖湿润的气候,露地栽一般在春季栽播,夏季生长,秋季收获。采用地膜覆盖家小拱棚栽培,嫩姜收获上市可提前到4月份,而采用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生姜,11月初栽种,次年2月初可采收嫩姜上市,供应春节市场。同时栽培期间无病虫为害,可不施或少施农药,配合适当选地,合理施肥等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措施,即可达到无公害蔬菜要求的标准。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栽培设施建造 在冬季除利用塑料大棚自然增温外,还应进行人工增温,利用热水循环使棚内地温升高,保持在17℃以上,有利于生姜的发芽和生长。栽种前1个月,进行整地,建好塑料大棚和增温设施。 1.1 选地。选择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环境,地势稍高、背风向阳、水源近、排水好、无地下害虫的地块,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肥沃壤土或沙壤土。 1.2 建大棚。建简易竹架或钢管架塑料大棚,大棚宽8~10m,长30~60m,高2.2~2.8m。 1.3 整地。 深翻土壤,每667m2施石灰60kg,腐熟有机肥30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30kg,或施TBS有机复合肥60kg,与土壤混匀。 1.4 埋设水管。在大棚内按1.2m宽开厢,厢与厢之间留30~40cm的过道,厢面起表土深20cm,形成定植槽,槽内安放直径20mm的硬塑料水管(用镀锌铁管更好,但造价较高),按间距20~30cm顺槽平行排列,呈“之”字形或“回”字形,盘于槽内,覆盖泥土2cm,其余的土可堆码在过道上,以后用于盖种姜和培土。槽内铺设的水管密度越大,加热越均匀。各厢的进出水管口与邻厢出进水管口连接。一个大棚可设1~2对进出水口,进水口在棚内的边缘,出水口在棚的中心,热水由外向内流动,使大棚内地温均衡。地上部分水管最好采用镀锌铁管,与棚内地下水管、水泵、热水锅炉连接,并用石棉或其他保温材料包裹好棚外水管,以防热量散失。 2 栽种 2.1 品种选择和姜种处理。选择生长快,嫩姜外观美,纤维少,脆嫩,品质好的重庆白姜或乐山白姜。应选择无病、无损伤的较大姜块作种姜,每块重100g左右,具有1~2个壮芽。适当晾晒,使姜种失水,以利发芽。剔除肉质变色、有水渍状、表皮易脱落的姜块。 2.2 定植。11月上旬定植。栽植前再施一次基肥。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水4000kg,草木灰100kg,过磷酸钙20kg,或施TBS有机复合肥50kg,兑水适量,施于定植槽内。在定植槽内平铺摆放好经过处理的种姜块一层,姜块平放,尽量加大密度,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覆表土5~15厘米,即一次性覆土或逐次覆土。 3.3 覆膜。栽植完毕后地面覆盖上地膜,然后加小拱棚。膜的四周用土压严、压实,以利于保温、保湿。盖严大棚膜后加热升温。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栽种完毕后用热水循环增温。出苗前保持地温为22~25℃,出苗后白天地温和小拱棚内气温保持在25℃左右,夜间保持在17~18℃。当姜苗出土顶膜时,揭去地膜,保留小拱棚。棚内温度过高,可适当揭开小拱棚或大棚通风降温。 4.2 培土。定植时已覆土15cm以上,可不再培土。定植时只覆土5cm 的,应结合施肥、中耕和除草进行培土。 4.3 追肥。苗出齐后施一次追肥。每667m2施腐熟粪水1000kg或TBS有机复合肥10kg。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每隔15天追施一次。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以早为好。 4.4 灌溉和排水。土壤干旱应注意及时灌水,保持湿润。如遇水管破裂漏水,应及时修补。土壤积水,应及时排水,以防姜的根茎腐烂。 4.5 适时采收。嫩姜可在2月中旬至4月采收上市。每窝姜达到地面3根苗,地下2个分枝,长15~20cm,并充分膨大,即可适时采收。采收早产量低,但售价高,采收晚产量高,但售价低。采收时除去叶梗、叶鞘、泥土,清洗整形后,进行包装,避免装运过程中遭碰伤、受污染。 |
浅谈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关键词 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
论文摘要 主要从播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大棚早熟生姜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生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生姜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生姜以地下根茎供食用,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和多种生物碱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远销国外的特产蔬菜之一。掌握其栽培技术,尤其掌握其大棚早熟栽培技术,可提早上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笔者现将大棚生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栽培地块的选择。生姜最适于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长,栽培土壤前3年没有种植生姜、花生等作物,pH值6~7。
(2)选择合适良种。目前市场上生姜品种可分三大类:一是山东大姜,二是凤阳中姜,三是当地小姜。根据近几年市场情况反映,中姜、小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更适合于大棚栽植。种子选择上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种特性、地上茎粗壮、分枝多、肥大饱满、皮色淡黄明亮、肉质新鲜、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大小适宜的健康姜块留作种用,严禁从病姜区引种。
(3)整地。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2月中下旬(农历正月中旬)开始,1月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约30t/hm2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
(4)建棚。建棚高2.5m,棚宽8~10m,选用透光性和质地较好的薄膜做棚膜。
(5)起垄。耙地平整后起垄,每垄之间间距60cm,垄高30cm,垄宽30cm,工作沟内留备用土。
(6)杀虫。为防地下害虫(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药剂选用辛硫磷、速灭杀丁等拌毒土撒入穴内,用锄头翻匀。
(7)姜种处理。播种前20~30d将姜种从窖中取出,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或草席上摊晒1~2d,但不可曝晒,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遮盖,防止受冻,晒到姜皮发白变干即可收回室内准备催芽。在2月15~20日前后进行催芽,将风干的稻壳用1%的石灰水喷湿(70%),在棚室内先铺10cm厚作垫层,趁姜种还热时摆在垫料上,1层姜1层料,堆高100cm,最上层再盖上5cm厚的干净稻草,覆膜保温,温度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75%左右,幼芽长度为1.0cm左右时即可播种。
2定植
(1)掰姜种。大棚种植生姜主要是起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应先将种姜分切开,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13~15片(一般将姜种掰成50~70g),每穴株距15~20cm,每片种姜上只留1个粗壮嫩芽(少数姜种也可保留2个壮芽),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芽,保证苗齐苗壮。
(2)浸种处理。为预防姜种自带病菌发病,播种前用1%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用1%的石灰水浸种30min后取出晾干待播。
(3)定植。在姜种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做到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以保证苗齐苗壮,然后在姜种上面覆1层4~6cm厚的细土,再覆盖农家肥,一般将农家肥60~75t/hm2与复合肥225kg/hm2、锌肥45kg/hm2、硼砂30kg/hm2混合后施用。
3田间管理
(1)控制好大棚内温度。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2月下旬和3月初,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如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可适时(中午)少许放风。
(2)化控除草。播种后2~3d,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除草,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3)追肥。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t/hm2,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kg/hm2(复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约8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4)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7~10d为宜,梅雨季节少浇(梅雨水),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5)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长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在有3株幼苗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d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7)揭膜与遮阳。一般在出苗后7d就可揭去顶棚,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选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以减少强烈阳光的照射。
4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是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雨后及时深沟排水,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其中姜瘟宁防效较好,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防治,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同时,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适时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几年来的经验,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采收宜在初霜后。
大棚生姜生育期:10月底-11月初选种,3月上旬种植到5月中旬至7月下旬嫩姜采收。效益参考:2000年全市种植面积2050亩,生姜亩产量1250公斤,亩产值达5243元,扣除亩成本2903元,亩利润达2341元。栽培地点:分布较广,主要在石磺、富润、城关、博济、甘霖、开元等乡镇。销售市场:主要销往金华、兰溪一带。栽培技术:1、种姜选择。10月底-11月初去外地姜田直接选种,应选择无病、植株健壮的姜地作为收购姜种田块,大田种植前应剔除弱势又有病的姜块。2、播种与复土。挑选优质种姜,选用姜芽长0.5-1.2厘米,每块姜有1-2个短壮芽,剔除烂芽、病姜。播种前浇足底水,播后用细湿土覆盖,厚度4-5厘米。3、种植时间。①种植时间应露地、地膜覆盖或尼龙覆盖各不相同,但10厘米深处地温必须稳定在15℃以上。我市中棚尼龙覆盖播种时间一般在三月初。②中棚尼龙覆盖技术。中棚采用毛竹杆搭架,尼龙覆盖,棚高1.2米,畦宽2.8米(包括沟宽20厘米)。中棚内应再用地膜覆盖,促进生姜早发,可提早10天上市。4、田间管理。①水浆管理。苗期一般不浇水,出苗后视苗情隔5-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80%。浇水有条件以井水、清洁水为好,污水浇灌,易引起姜瘟。②肥料管理。基肥要施足,亩施腐熟猪牛粪50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50公斤。追肥视生姜长势而定,幼苗期施尿素10-15公斤,4-5个分枝应以有机肥与速效肥相结合,用量为腐熟牛栏肥2000公斤、复合肥20公斤。③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姜瘟,以农业防治为主,如选择无病姜种,施腐熟有机肥,浇净水等;如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病穴浇石灰水或50%消茵灵400-800倍灌根初病时浇姜瘟净。
来源:中国种植技术网
来源:中国种植技术网
大棚间套生姜
在西瓜棚内套种大姜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借助大棚保护地栽培条件,利用大棚的光热和西瓜秧蔓为姜苗遮荫,以进一步发挥大棚的作用的栽培模式。试验表明,该栽培模式可延长生姜的生长期,提高生姜产量20%以上,并且改善了品质。主要做法如下:
1.清明后播种,播后的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同一般生姜栽培。
2.西瓜收获前的管理同大棚西瓜管理一样。西瓜收获后将棚两边的膜拉起,中间膜拉开缝,以利于通风降温,在降温的同时仍要加强肥水管理。
3.霜降前后,气温逐渐下降,根据天气变化将两边的膜拉下,注意棚内温度的调控,使棚的温度控制在白天22℃~25℃,夜间18℃左右。
4.大雪后,棚内气温已降至不适宜生姜生长时即可收获。
5.注意防治病虫害。
(中国姜网 http://www.jiang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