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辣椒青枯病
发病特征:
植株发病时,病株顶部叶片白天枯萎,阴天或早晚恢复,2~3天后叶片保持绿色但全株枯萎。切开病茎,导管呈褐色,将切口浸在水中,从切口处流出白色混浊的菌液。
发病规律: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土温达到20--25℃时,气温达到30--37℃时,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发病严重。当大雨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湿度大,蒸腾量大时,病菌活动旺盛,病株增加,为害严重。病菌在土壤酸碱度为6.6时适宜发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调整土壤酸碱度,亩施石灰50―100公斤;
(3)实行轮作,防止重茬或连茬;
(4)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在穴内撒施石灰粉;发病初期可用100―200PPM农用链霉素或春雷霉素一包兑水150市斤淋湿土壤,连续防治3次,灌根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2、辣椒疫病
发病特征:
在整个生育周期皆可发病,苗期染病,多发生于茎基部,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中越冬,卵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溅射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为23-31度,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发生。
防治方法:
(1)若辣椒疫病是土壤传染,防治时必须用农药灌根。
(2)防治的关键时间为6月中、下旬?辣椒开花盛期挂果期 ,一般为浇完头水后1―2天内进行灌根。
(3)有效农药用25%早霜灵或58%早霜灵锰锌,浓度为500倍液灌根,每穴灌0.3―0.4斤效果最好。
- robertzou回答:
- 2009-12-24 09:10
- 吴问立回答:
- 2009-12-23 16:36
辣椒立枯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一般多发病于苗期:尤其是幼苗中后期。
症状:病菌主要危害秧苗的茎基部,初发病时辣椒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刚开始患病时,幼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继续发展,病斑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形成缢缩,导致秧苗死亡,但幼苗并不立即倒伏,仍然保持直立状态,故称之为“立枯病”,是与猝倒病不同的特征。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到蛛网状稀疏淡褐色霉层,无明显白霉,可与猝倒病区别对待。
防治措施:①种子处理。用“拌种双”拌种杀菌。②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要注意,不能单独用五氯硝基苯,必须用等量混入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拌细土10-15公斤,1/3撒铺床底,2/3播种后覆盖种子。③加强苗床管理,合理通风。规范苗床管理,降低苗床湿度,防止苗床温度忽高忽低。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的甲基硫菌磷500倍液、15%的恶霉灵水剂450倍液、5%的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等。若猝倒病和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时喷洒茎基部及地面周围,7-8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症状:病菌主要危害秧苗的茎基部,初发病时辣椒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刚开始患病时,幼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正常。继续发展,病斑逐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周,形成缢缩,导致秧苗死亡,但幼苗并不立即倒伏,仍然保持直立状态,故称之为“立枯病”,是与猝倒病不同的特征。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到蛛网状稀疏淡褐色霉层,无明显白霉,可与猝倒病区别对待。
防治措施:①种子处理。用“拌种双”拌种杀菌。②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要注意,不能单独用五氯硝基苯,必须用等量混入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拌细土10-15公斤,1/3撒铺床底,2/3播种后覆盖种子。③加强苗床管理,合理通风。规范苗床管理,降低苗床湿度,防止苗床温度忽高忽低。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0%的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的甲基硫菌磷500倍液、15%的恶霉灵水剂450倍液、5%的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等。若猝倒病和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时喷洒茎基部及地面周围,7-8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