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如何养殖淡水虾?
答案列表
孵化阶段
所有的淡水虾孵化场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准确的样板孵化场可以适用于任何地方条件。因此,本手册不试图提供一个完整的设计,但将对孵化场所具有的各种特点和采用的技术进行说明。本章不仅引用了原手册的内容,而且还大量吸收近来一些回顾(Correia、Suwannatous和New 2000年;Valenti和Daniels 2000年)中的大量资料。主要描述两种基本类型的孵化场。

第一种类型是流水式系统,这种系统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有效应用,它是根据Takuji Fujimura和他的研究小组于上个世纪60和70年代在夏威夷的Anuenue渔业研究中心开发的原始设施,经改进形成的。流水式系统现有的衍生系统(如高密度养殖、“肥水”与“清水”管理、沿海与内陆孵化场)将在本章的后面讨论。

开发采用生物过滤的再循环系统是为了保护水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对海水或盐水的需求,并促进内陆孵化场的建立。它们包括从小型孵化场使用的简单系统到研究工作和商业孵化场使用的复杂系统。本手册描述的第二种孵化场则采用一种特殊的水循环形式,称为动态封闭系统[6]。在本章的其他地方,这一系统简称为再循环系统。它的基本原理是幼体水不断地循环,通过物理和生物过滤来祛除固体和含氮的废物。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幼体池可以有一个自用的生物过滤器,或若干个幼体箱共用一个生物过滤器。后一种自然较为危险,因为系统如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大量的幼体。然而,需要将风险与多重过滤系统的资本投入和维修成本进行权衡。
流水式和再循环系统的一般细节(设施和管理)是类似的。本章将在每个分项标题内具体论述有关再循环系统的特殊要求。

4.1 建筑和设备

在热带淡水虾孵化场,一般没有暂养亲虾的特殊设施。然而,在进行季节性养成的地方却需要这些设施,在那里,亲虾越冬极为重要。这是因为需要提早开始幼体饲养周期,以便在气候条件有利时尽快在养成设施中放养。亲虾设施和管理已经讨论过了。具体设备的规格取决于每个孵化场计划生产后期幼体的数量。

地点和建筑的基本要求

孵化场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因为曝气系统的连续运转极为重要。即使是在公共电力供应可靠的地方,也需要有一台备用的发电机。或许你希望全部使用自己发的电,但是一台备用设备依然至关重要。断电有可能很快造成全部资源的死亡。你可能认为你的孵化场需要靠近育苗场或将要放养你的产品(后期幼体)的养成池。这样当然很好,但是从技术角度讲,可以对后期幼体进行长途运输,因此这一点在技术上并非很重要。如前所述,供水-淡水、海水、盐水或人造海盐合成的水-必须质量优良。采用再循环系统的孵化场,其地点不需要靠近有海水或盐水供应的地方,因为这种系统减少了对水的需求量。当使用人造海盐时,孵化场仅需要淡水供应。

在热带地区的流水式孵化场,孵化池可以露天放置,但是在水温可能会升得太高的地方,至少应当拥有简单的遮挡(如棕榈叶或竹架)。连续运转的露天孵化池水温在一年的某些时候也会降得很低,因此最好将孵化池安置在建筑物内,以便于控制温度和光照,减少昆虫和尘埃的进入。屋顶和墙壁不必是永久性的,最好是用当地的现有材料。热带地区成功的孵化场的建筑通常很简单,便于扩大或重新安置(图14a和14b)。如果孵化场经营的成功,生意做得好,可以考虑以后扩大并建造更为永久性的建筑(图14c)。

图14a 小型孵化场可以建造的很简单(秘鲁)



资料来源:OSCAR ORBEGOSO MONTALVA

图14b 建造简单的内陆淡水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图14c 随着孵化场的逐渐兴旺,建筑物常常要重建,但依然保持简单结构(泰国)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如果在温带地区建造孵化场,合适的建筑物对温度控制和效率极为重要。在这里没有精确的孵化场设计,原因在前面已经提到,但是图15展示了流水式孵化场的室内场景,图16是这种类型孵化场的简单布局。图17为单池再循环系统的图示。

图15 部分遮盖的幼体池,用混凝土方砖建造(泰国)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设备及水和空气的分配

饲养池

每一个孵化场最关键部分就是幼体培育池。有许多类型的容器都可以用于养殖淡水虾,包括圆形平底桶(塑料制或改造过的大型排水管道)、圆形锥底(有时称为圆锥形)塑料桶、衬有塑料的木箱、长方形混凝土池、水泥面的砖池或石条池以及陶制水罐(在泰国被称为“klong pot”,见附件4,图4)。长方形池有许多优点,圆形池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想扩大孵化场的容量则需要大量的小池和少量非常大的池子。大的圆形池使用起来不方便。如果使用许多小的圆形池,它们之间的空间就会浪费掉,而且还需要有很多不必要的管道配件等。长方形池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自己建造,所以无论池子扩大、长度延长多少,其宽度可以保持一致。一个10立方米的长方形池子可以方便地进行喂食、清理和观察幼体,与一个1立方米的长方形池子一样。

适用于池子建造的材料在各地有所不同。对淡水虾幼体来讲,铜和锌(及其合金材料)、镀锌钢、裸露混凝土和油均是有毒的。在建造和装备池子的时候,所需购买管子、水泵和气泵等,应避免含有这些材料。硬质塑料、玻璃纤维或衬有塑料的木箱是理想的材料。原始的“夏威夷式”淡水虾池里边是玻璃纤维,外边喷上一层混凝土来加固。池子的建造可以使用优质混凝土或表面为混凝土的空心砖、然后用钢筋纵向加固。效果极好的池子使用混凝土方砖、用平滑的混凝土衬砌,并涂有数层纯环氧树脂以防止有害化学物从混凝土中渗出(图18)。

图18 在许多圆形池之间会有很多空间被浪费掉,但是在这些长方形的幼体池之间则没有被浪费的地方(泰国)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据一些人报告,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裂缝,需要用(很贵的)环氧树脂再次涂层,但这可能是由于池子最初建造时的质量不好。建造池子必须认真,防止渗漏。它们一定要建在夯实的地基上(例如,一个5立方米的池子可以承受5公吨的水,再加上自重)。混凝土的浇筑和砌面的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这样混凝土就不会分块干燥。否则连接部位将来会出现裂缝和渗漏。尽量将幼体池置于高处,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自流排水。用瓦片、贴面砖或混凝土修建排水渠道来排放培育幼体的水,以防破坏池体的地基。反对建造混凝土池的另一个观点是这些池子“永远”不能移动。塑料或玻璃纤维池可以从货架直接购买,并在希望调整孵化场的布局时,将它们重新安置。然而,购买塑料池的价格非常昂贵,许多商业淡水虾孵化场坚持使用混凝土衬砌的或混凝土池。

无论选择哪种池子,必须确保这些池子表面平滑,所有直角部位(池壁结合部及与池底相接部位)要修成“圆形”(见图18)。这样可以更易于有效地进行池子的清理,并缩小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生长的表面积。平滑的表面还可减少幼体在池子角落集中的倾向。圆形池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但是孵化场的一些经营者发现在饵料分配和池体清理方面,由于在圆形池之间移动较困难,它们不如长方形池方便。有些经营者喜欢锥形池,因为他们发现锥形池易于清理。图19展示了这种池的内部情况。可以通过将池子分组的方式来减少孵化场经营者在众多圆形池之间工作不便的困难,如图20所示。很明显,在池子建造和布局方面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必须自己做决定,本手册只能指出每一种池子类型的优点和缺点。无论选择哪一种,新建的池子必须先采用半咸水浸泡数周、其间换水数次,使它们“老化”。这种办法能够使可溶解毒性物质排出。

图19 圆锥形幼体池的内部,展示了用于水交换的中心竖管(巴西)



资料来源:EUDES CORREIA

图20 通过将池子分组排列可以节省一些空间,但是圆锥形孵化池之间依然有些“死”空间(巴西)



资料来源:EUDES CORREIA

许多孵化场管理人员认为,有颜色(绿色、蓝色、黑色)的内壁效果更好,而且一些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请注意,图19和图20所展示的孵化池被涂成黑色。一些人推测,在这种情况下幼体可以更清楚地看见其食物并能更均匀地分布。然而,并非所有成功的孵化场经营者都赞同。一些人声称幼体是通过接触而非视觉来发现食物,白色池子更容易清理和观察幼体!图18展示的池子被涂成淡蓝色,这似乎是一种折中。另一个经营者发现,将池底和池壁下边30厘米涂成米色,其他部位保持黑色可以为丰年虫提供最佳颜色对比,使幼体在间接光线下进食更有效。因此,本手册无法对颜色提出肯定建议(进一步的研究或许会在未来提出明确可行的建议)。个体孵化场基于灵活的管理、对幼体的观察以及(最重要的)以最短的时间和以最佳的成活率成功生产健康后期幼体的经验决定对颜色的选择。

每个池子的规格取决于拟放养的幼体数量以及你认为管理少数较大池子还是许多较小池子最为方便。再循环系统中的幼体池规格一般为1-8立方米,过滤器既可以公用(图21)也可以单用(图22)。流水系统中2和5立方米的池子最典型,但是部分孵化场经营者喜欢较大的池子(如10立方米)。一些孵化场使用各种规格的池子,这样可以在开始时用小池进行高密度饲养(这种方法节省水和饵料,更易于管理),然后在幼体需要更多空间时将它们转到较大的池子。其他孵化场管理人员认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无法弥补在换池过程中造成的幼体损失和死亡。为了对管理技术进行图解说明并计算需水量等,本手册使用容水5立方米的标准池。

图21 这些幼体池的水通过一个公用过滤器进行循环(巴西)



资料来源:WAGNER VALENTI

图22 这些幼体培育池有单独的再循环系统(巴西)



资料来源:WAGNER VALENTI

良好的排水极为重要。在水交换时必须将水排出,并在收获时从池中移出后期幼体。图19清楚地显示了圆锥形孵化池的内部排水系统。如果使用长方形池子,需要将其向排水的一端倾斜。5立方米的池子需要使用一个2英寸(5厘米)的翻转式排水管。较大的池子将需要更大的排水管(如10立方米池需使用4英寸-10厘米的管子)。较小的池子可使用小一些的管子排水,但是注意不要让排水管太小,否则水交换的时间就会过长。这些管子必须在池内有一尼龙过滤网套(见图23)来防止换水时虾的流失。如图24所示,在安放这些排水管时,可以使它们向一个中央排水渠排水。因为幼体太小,开始时要先使用150-250微米网目的滤网。但是使用这样网目的滤网排水很慢,必须随着幼体的生长加大网目。到池里有了后期幼体时,可以使用1000-1200微米网目的滤网。在收获时将过滤套移开。



 



除了幼体池以外,可能还需要其它类型的池子。例如,需要提供孵化活饵料生物(如丰年虫)的池(罐)。还需要混水池,用于调制孵化场使用的半咸水,以及用于海水或盐水和淡水的储水池(图25)。应将混合池和储水池修建在高处,以便可以靠自流向各个池子送水。然而,建造高位储水池的费用极高,所以一般采用水泵送水的办法,如图25所示。孵化场总的储藏、暂养和混水能力应当至少是幼体培育池总容量的两倍(如每十个5立方米的幼体培育池要有四个25立方米或两个50立方米的池子)。需要有这样的容量来为生产12ppt半咸水进行水的储存、处理和混合。还需要在育苗和养成设施内提供出售或放养前暂养后期幼体的池子。建造储水和供水系统时使用的材料的类型、规格和形状,如同幼体池,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经营规模而定。热带地区的一些孵化场发现,后期幼体暂养池的适宜规格是25或50立方米,但是最终的选择取决于每个生产周期使用的幼体池的数量。

图25 泰国一个内陆孵化场使用的超咸水和淡水储水池,也用于调水目的;注意为防止空气污染和控制温度所建的顶棚和侧面遮挡。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供 气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向所有的池子(幼体、丰年虫培育、混水、储水)充分供气,以便保持高水平(>5ppm)溶解氧(DO2)。表7列出了温度、盐度和溶解氧饱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在幼体池,曝气还使幼体保持与其饵料的密切接触。有些孵化场通过数个直径为0.5-1.0英寸(1.25-2.5厘米)的聚氯乙烯硬管送气(在圆形池中,1.25厘米的管子效果最好),这些管子按0.3-0.5米间距用1/32英寸的钻头开孔。其他的则使用开有小孔的塑料软管铺设在池子底部。然而,最好使用优质气石,因为管子上的孔很容易被堵塞。此外,池底的管子隐藏碎屑,为真菌和原生动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使池子的清理极为困难。因此,建议使用气石,不要在幼体池使用开孔的管子或塑料管。



要确保正在作业的池子数量或毗邻池子阀门开关不会影响另一个池子的空气流动。可以通过2或3英寸(5厘米或7.5厘米)大孔径环形送气系统(图26),连接较小的0.5英寸(1.25厘米)或1.0英寸(2.5厘米)管子向每个池子送气,每个池子有单独阀门控制(图27)。鼓风机的功率应当能够提供高于所需的气量(见下文),多余的气体可以通过环形主管道一个能够根据孵化场的每日需求进行调整的阀门排出。



图27 幼体池半咸水、淡水和空气供气阀门的近景(巴西)



资料来源:EUDES CORREIA

曝气系统是孵化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防止被损坏。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孵化场,送气系统可以埋在中等沙砾或沙子下面4英寸(10厘米)的深度来避免意外损坏。孵化场的任何管道都不要用混凝土覆盖。另外一种可能较好的方法是,将曝气系统悬挂在孵化场的顶棚上,然后向下引出管子为每个池子供气(图38)。空气需要在幼体池内均匀分配,不仅要保持池内氧气充足,还要使幼体接近其饵料。通过气石在幼体池内分配空气(大约每平方米池底放置一个)。除了要保持高度的溶解氧以外,必须安装再循环系统使用的池内曝气装置,以便它能在池内形成从中间到四周和从上到下的水循环。如果不这样做,便会使池内形成“死点”,幼体和废弃饵料聚集在那里,固体废物将无法被清除并进行过滤处理。不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大量细菌集结,造成水质和疾病
问题。

对孵化场来讲,无油鼓风机(图28)比空气压缩机好,因为它能提供大量、低压、无污染的空气。除了用于冲洗再循环系统的过滤器以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空气压缩机提供的高压。应当为每立方米的水提供大约0.3立方英尺/分(0.55立方米/小时)的空气。一台200立方英尺/分(5.66立方米/小时)的罗茨式(双叶转子式)或类似的鼓风机足可为年产能力为2000万尾幼体的孵化场供气。必须有随时可用的备用鼓风机和发动机,鼓风机应定期交替使用。不要总是使用一台机器并希望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另一台能够运转。每天还必须对两台鼓风机进行一次检查,确认它们状态良好。备用鼓风机必须固定地与管线连接,以便在另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投入运转。图28展示了两种形式的备用设备(防备水泵故障和电力故障)。可以在空气分配系统上安装一个压降传感器,如主鼓风机出现故障时,它可自动启动备用鼓风机,但是在大部分淡水虾孵化场很少出现上述情况,他们依靠警觉的工人(无论白天还是夜里)和电力故障报警系统来保障安全。

图28 电力供应并非总是可靠的。停止曝气会很快给孵化场造成损失。图中的孵化场不仅安装了两台电动鼓风机(一台作为备用)而且还有一台汽油发动机,如果断电,便可很快地改换传动皮带(泰国)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配 水

孵化场的各种配水系统差异很大。许多孵化场建有精心设计并固定的分配系统,通过管道为每一个池子单独供应海水、淡水和半咸水,如图27所示。图29是流水式孵化场的配水系统布局范例。这些系统在部分商业孵化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已经停用,因为水会在管道中停留一段时间,容易造成水质下降。这样复杂的配水系统可以用软管和潜水泵替代。如果孵化场结构紧凑,使用潜水泵很容易,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它可能会在未处理和处理过的供水之间造成污染并可能导致培育池之间的疾病传播。



在安装每个池子的进水口时,要让它们可以向池外翻转,以便将部分水在灌入池子之前排放掉。这样可以防止在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经太阳照射而在管内变得很热的水进入培育池。另一种预防办法是使用一小节软管连接每个进水口,在水流进池内之前先向外排放一、二分钟。

水泵规格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孵化场规模和设计。正如前面所讲,具体的孵化场设计不在本手册讨论的范围之内。应该选择能满足以最高需求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向池子注水的那种水泵规格。使用小马力水泵注水是很烦人的事。铜和锌对淡水虾是致命的,但是使用含有这两种金属的合金材料(由于它们的抗腐性而经常会被选用,特别是抽吸海水)的水泵应当没有问题,因为水只流经水泵一次。浸在水中的泵(潜水泵)或再循环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接触水的部件必须采用惰性材料制造,例如塑料。空气提升泵(见图13a和13b)对水的再循环和将水从一个池子转移到另一个池子也是很有用处的。在任何情况下,水泵的规格应当尽可能标准化以便减少所需的备用水泵。要确保可以简单、容易地更换有故障的水泵并保有充足零配件随时可供使用。让诸如水泵、鼓风机和发电机保持良好状态是极为重要的。应每周对这些设备状况进行一次检查。

在再循环系统中,适宜的水流速和良好的循环是充分清除废物的关键。所有的设备必须能够满足幼体期最高水流速的要求。最理想的是,幼体培育池的水应当平均每天至少通过过滤器循环10次(1000%),但是水泵的规格应当以最高流量要求为准。幼体放养率高的时候,水需要以70-100%/小时的周转率通过过滤器,因此一个5立方米的幼体养殖系统需要能够提供5立方米/小时流量的设备。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办法是使用空气提升泵(见图13a和13b)。所有的水泵、过滤器和消毒系统的功率都必须满足这一最高流量要求。Wheaton的论著(1977年)提供了有关水泵和抽水的详细信息。

排 水

应当注意孵化场排出的水不要污染孵化场淡水和海水的进水水源。这一点在使用地表水的地方特别重要。使用表层海水的沿海孵化场在确定进水地点的时候应当考虑潮汐和水流特点与孵化场排污之间的关系。在从河流引入淡水的地方,孵化场的污水应当在远离引水点的下游排放。不要将含有化学物质,如用于设备消毒的高含氯水等排放到开放水体。

光 线

过去十年来已经在商业孵化场基本失宠的“肥水”幼体培育系统明显地需要光照。在这些系统中茂盛的浮游植物为幼体提供了遮挡并帮助维持良好的水质。现在,几乎所有的孵化场都使用“清水”系统。不要让幼体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样做似乎是有害的。因此建议,室外“清水”流水式池子的90%的水面应当予以遮盖。只要能够经受日晒、雨淋或风吹,任何可以在当地找到并便宜的材料都可用于池子的遮盖。这样可以防止浮游植物的生长,还可以减少Takuji Fujimura称之为“皮癌”的发生。

一些室外的后院式孵化场用黑色防水油布将孵化池完全遮盖起来,防止附近的池子曝气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菌。大多数孵化场管理人员坚持认为,某些光线,特别是自然光线对幼体的良好生存极为重要,因此他们的孵化场使用透明的顶棚,但是用石棉或塑料薄板来遮盖部分池子,将光线保持在最低水平(见图18)。可以用人造光源(钨丝灯或特殊的深蓝色荧光灯)代替自然光,这种光含有接近蓝色的(无毒)紫外线波长。有报告证明可在光线强度为250和6500勒克斯之间进行成功饲养。然而,建议商业孵化采用250-800勒克斯的照明强度。自然光最好,但是可以在阴天的日子和需要延长光照时采用人造光。藻类的过度生长会淤塞再循环系统中的生物过滤器,在为养殖池提供间接光照时应遮蔽这些过滤器。

过滤器

孵化场使用两种类型的过滤器,物理式和生物式。物理过滤器清除固体废物,主要是排泄物、未吃的饵料和细菌残骸。生物过滤器是淡水虾孵化场循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清除幼体和活饵料分泌的氨及有机物腐烂形成的氨。在这些过滤器中,氨首先被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变为硝酸盐。在生物过滤器中也发生某些物理过滤。在每天的池子虹吸过程中将固体废物清除掉。

物理过滤器包括砂滤器、滚筒式过滤器和膨化介质过滤器(如颗粒过滤器)。它们既可向上(图30)又可以向下流动,但是必须易于清洗并减少系统中水的流失。砂滤器和颗粒过滤器可适用于淡水虾孵化场,但是滚筒式过滤器不易阻塞并能自动反冲。如果采用砂滤器,建议使用850微米的颗粒。需要对这些过滤器的容量进行计算,以便满足拟议采用的具体再循环系统的流量要求。为了达到最高效率,物理过滤器通常安装在系统的紫外线单元(如果使用)和生物过滤器的前边。需要对它们进行定期冲洗(至少每天一次)以防止有机物将其阻塞并成为潜在的病原菌源。砂滤器可以用水和气反冲以节省半咸水(在使用人造海水时尤为重要)。如果水要经过紫外线单元,需要减少相当多的颗粒来降低悬浮物,进而改善这种类型的水处理。紫外线处理在淡水虾孵场并不常见,但是今后的研究可能会证明其使用是否有益。



生物过滤器在循环系统中极为重要(图31)。这种过滤器有许多类型(图32)。水下过滤器高效、简单并且便宜。那种平行分为若干小室的类型(如图31所示)似乎最有效。生物过滤器需要通过曝气来保持充分的溶解氧,以便提供硝化细菌。建议淡水虾再循环孵化系统的生物过滤器的容量应相当于池体总容量的大约10%(在4-20%范围之间)。建议使用碾碎的牡蛎壳、白云石[CaMg(CO3)2]或珊瑚(5毫米颗粒)作为过滤介质(这可以提供硝化细菌生存的表面面积)。再循环系统中的水有可能变为酸性的(pH值下降),但是石灰质介质含有用不完的缓冲物质(碳酸盐和重碳酸铁),它们能够缓慢地在水中溶解。然而,没有缓冲能力的塑料过滤介质常常用于生物过滤器。这是因为它们易于处理而且外形和颗粒大小合适,为硝化细菌提供了最大的表面面积。使用塑料介质的再循环系统最终会需要通过添加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钠(Na2CO3)对水进行缓冲,以使其pH保持在7.0-8.5之间。使用石灰质过滤介质避免了这种问题。将过滤介质放在塑料或尼龙袋更易于处理。据估算,饲养200万尾幼体的系统一旦在幼体达到最大生物量时,过滤器内将需要大约500公斤的碎珊瑚。这一需要可以根据孵化场的具体经营规模进行调整。

图31 这是巴西的两个幼体池公用生物过滤池,显示了水进入机械过滤池(前边),从那里再经过生物过滤池,然后通过简单的气压提升泵回到两个池中



资料来源:WAGNER VALENTI



生物过滤器在使用前需要“激活”,即需要在幼体培育系统中添加初始细菌种菌,以缩短启动时间,然后细菌可以繁殖以应付水中所含的氮。细菌种菌可以来自另外一台正在运转的过滤器或来自预处理池,这个池的温度和盐度与幼体养殖池的一样。插文5是摘自Valenti和Daniels(2000年)有关生物过滤器的激活的进一步详细论述。

插文5
激活生物过滤器

激活是一个步骤程序,可以从现有系统中的水或介质进行接种开始,或从头开始。首先,在含有氯化铵(NH4CI)基质材料的水或其它无机材料中添加希望在幼体养殖系统中产生的总氨量的10%。当这一数量被细菌消耗时(如水样中显示出氨的总含量减少),再添加同样量的氨。重复此程序直至细菌可以在24小时内将所有的氨转化为硝酸盐。然后再添加双倍于初始量的氨并重复这一过程。继续添加氨,监测氨的分离并将添加的氨量增倍至生物过滤器所能处理的水平,从而在池中有幼体的条件下使氨的数量在24小时内达到最高期望值。一旦达到最高细菌接种量,生产周期即可开始。

介质中的细菌种群需要保持最高的氨和亚硝酸盐消耗量。生物过滤器介质的增加应与增加幼体生物量后所增加的NH3-N相符。从放养后3天开始,必须每天将不断增加的“激活的”介质放入到生物过滤器中。通过介质增加得到的细菌种群应能有效祛除全部氨和亚硝酸铵。

幼体期结束之后,清除全部生物过滤器介质,将其彻底冲洗,然后晾干保存或将其放回预处理池来重新建立和维持菌落。或者,基质可以通过氯化清除全部细菌,脱氯,然后用来自其它预处理池的原种菌重新接种。

在海水鱼虾孵化场中所采用的过滤技术通常比上述方法更为复杂。将这些技术用于淡水虾孵化场或许在将来能够被证明是有益的。Van Wyk等(1999年)和Moretti等(2002年)的论著提供了有关这些系统的详细信息。

其它设备

对于每个孵化场来说,许多小设备和器具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包括桶、环氧树脂涂料、秤、玻璃纤维修补工具箱、网、工具、尼龙和布网、毛刷、软管、后期幼体运输设备(袋、箱、便携式供气设备等)、电动设备的备件、防病药品和化学品、聚氯乙烯管道配件和阀门、配制饲料的厨房设备、冰箱、(40倍)立体显微镜、折光计(用于测量盐度)、pH计、加热器、量杯、玻璃罐、各类化学品等。所有设备均应适用于海水,并且没有诸如铜或锌等金属渗滤造成的潜在污染。

4.2 孵化场管理

淡水虾孵化场的每个生产周期需要40天,其中包括为下一个周期作准备的时间。严密监测孵化场各个方面的管理是获得成功(以最低成本生产最多数量的健康后期幼体)的关键。

水处理

孵化场的水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进水通常需要流经某种物理形式的(砂砾/沙层)过滤器(见图30)。如果引入水未经过滤或依然浑浊,则需要在输往另一个池子进行处理之前让固体在一个池内沉淀。将海水或盐水与淡水混合,形成12ppt的半咸水(见表4),然后按插文6所示的方法对水进行处理。

从地下提取的水或许不需要沉淀。然而,如同插文6所讲,通过氯化清除原生动物和细菌依然非常重要。其他形式的水处理可能会有帮助。一些孵化场先用5微米过滤器过滤半咸水,然后再予以使用,但是大部分商业孵化场省略了这一步骤。一些孵化场对幼体培育用水添加10ppm的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来改善饲养效果,其他孵化场的用水则可能含有不适宜的铁(见插文1)。

插文6
半咸水的处理

让水保持静止以便稳定沉淀物。要尽可能多地清除悬浮固体,否则随后进行的氯化处理就会部分或完全不起作用。
用5ppm活性氯对半咸水进行氯化[7]

让水保持静止一天。

在使用前需通过充分曝气6小时来祛除残留的氯(注:可以用硫代硫酸钠更快地祛除残留氯,但不予推荐,因为它对幼体来讲是有毒的。充分曝气6小时即可)。

水质依然是重要的,不仅是供水,而且还包括孵化场本身的水质。应经常监测孵化场幼体池的水,确保维持良好的水质(插文7)。可以购买简单的实地工具用以检查列在插文7中的参数,但是本手册没有列出具体数据,因为它们都是标准水质项目。对小型流水式孵化场来讲,安装用于其它类型分析工作的设备,特别是涉及海水或半咸水的分析是不切实际的。检查诸如硬度、金属、农药残留等其它指标的水样应当送到政府、大学或私营化验室,这些化验室有设备和人员处理这些水样。有关水质和分析的更详细资料可参阅Boyd(1979年)的论著。

插文7
怀幼体饲养水质的定期监测

应当对流水式孵化池的下列参数进行测量:
温度
pH
盐度
溶解氧

注:在一些国家,溶解氧测量计非常昂贵。最好能够对这一参数进行监测,但是如果肯定自己的曝气系统运转良好,则可以省略这项工作。

需要对再循环系统进行下列额外参数的监测:


亚硝酸盐

如果使用再循环系统,将盐度和温度调整到5-7ppt和28-31C,让系统稳定后再进行放养。这样的盐度允许将幼体从孵化池取出后直接进行放养而无需适应环境。然后,养殖池的盐度应当增加到12ppt。当加入了生物过滤器基质后,不应再通过生物过滤器添加无论是人造海水还是淡水,其细菌对突然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很敏感。新水在进入系统之前要先消毒和过滤。罗氏沼虾试验孵化场的再循环系统有使用紫外线(UV)进行水处理的记录,但是对于商业孵化场并非至关重要。

再循环系统用水的pH值在幼体周期内通常变化不大,但有时,特别是生物过滤器使用人工介质(非石灰质)时,可能会需要定期施用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钠(Na2CO3)进行缓冲,如前所述。应当保持温度的稳定,不仅是为了幼体,而且还因为温度波动使生物过滤器不能有效运转。生物过滤器应使未离子化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开始幼体的批次培育

孵化和放养幼体

如同本手册前边所讨论过,在随时可以从野生环境或养成虾场得到怀卵雌虾的热带地区通常不保留养殖的亲虾,即使这样做是有益的。无论是养殖亲虾还是野生怀卵亲虾,应当将它们保存在水温25-30C、pH值为7.0-7.2的微咸水(~5 ppt)中直至卵孵化。微咸水导致较好的卵孵化能力,最近的研究(Law、Wong和Abol-Munafi,2001年)显示,严格控制pH能够明显提高孵化率(孵化能力)。温度低于25C会促进卵上真菌的生长。温度低于最佳范围还会造成部分卵粒脱落并延长卵的发育时间。温度高于30C会促使原生动物和其它不良微生物的生长。尽管需要避免直接日晒,但是光线似乎不会影响卵的孵化能力。没有必要给仅为收集幼体而暂养数日的雌虾投饲。

可以在一个特殊的亲虾暂养系统(见图12)孵化幼体,然后将它们转到12ppt水的幼体培育池。在使用再循环系统的孵化场,常常使用收集装置从亲虾暂养池收获新孵化的幼体(阶段I)。如果经营一个简单的流水式孵化场,可以将带有褐色到灰色卵粒的雌虾直接放到幼体池。然后在卵孵化后用粗网目的抄网将雌虾移走。有些孵化场将雌虾放在幼体池中的粗眼笼子里,这样在卵孵化后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移走。当把雌虾放到幼体培育池的时候,水位应当在大约30厘米,盐度大约为5ppt,pH为7.0-7.2。移走雌虾后,将水位提高到正常水平(~70-90厘米)并将盐度调整到正常的幼体培育水平(12 ppt)。卵的孵化主要发生在夜间,可以观测到池内出现幼体和雌虾腹部下侧不再有卵粒。利用一块白板(图33)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到幼体。



幼体池的放养率取决于是否准备在同一个池中将它们培育到变态或打算通过稀释或转移到其它池的办法调整密度。一些孵化场喜欢将幼体从放养到收获后期幼体一直保持在一个池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幼体不必转移。转移存在伤害幼体的危险而且在转移过程中还可能造成幼体在数量上的损失。其它孵化场则喜欢先高密度放养幼体,然后通过向原始池加水(稀释培育),或将全部或部分幼体转移到其它池子(两阶段培育)的办法为其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降低了批量孵化的需水量,并且能够在早期的幼体阶段进行更为有效的投饲(幼体距饵料更近)。对这两种办法进行折衷也是可以的。所以插文8提出了三种放养战略。

插文8
幼体放养备选战略

幼体从阶段1到后期幼体阶段的同池培育

如果准备在同一池子将幼体养到变态,按60-100尾幼体/升的密度在池中放养。

两阶段培育

如果准备采用两阶段培育方法来给幼体提供更多的空间,按500尾幼体/升的密度将它们放养在阶段1池中。它们达到幼体生长的第5或6个阶段(见附件1)大约需要10天的时间,之后应通过将幼体转移到其它池的办法将密度减少到50尾幼体/升。

稀释培育

如果希望在向其它池子转移的过程中避免给幼体造成应激反应,但又要让投饲更为有效和水耗低于第一种放养方法,应先按100尾幼体/升将幼体放养在35-45厘米深的水中,然后随着幼体的生长,逐渐将水位增加到正常水平(70-90厘米)。

必须选择全部处在同样成熟期的怀卵雌虾。这样可以确保幼体池中的幼体龄期一致(1-3天之内),从而减少同类相残并可采用适宜的投饲时间表。通过对从亲虾系统(如果有的话)移出的幼体数量进行估计,可以获得插文8所显示的初始放养率。或者,如果直接将怀卵雌虾放到幼体培育池,可以做一假设,每1克怀卵雌虾重量可以产出大约1000尾幼体。体长(额角到尾节)10-12厘米的怀卵雌虾通常怀有大约1万到3万卵粒。然而,在将怀卵雌虾从培育池或捕捞渔业中进行转移时,许多卵粒由于身体伤害和雌性成虾的自相残杀损失掉,而且还有一些卵粒不能孵化。因此,如果假设损失的原始卵块达到50%,5个上述规格的怀卵雌虾应当可为1立方米幼体池提供大约50尾幼体/升。如本手册下一小节所讨论的,在培育阶段检查实际的放养密度并监测幼体数量非常重要。

计算幼体数量

幼体培育周期的总死亡率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计算存活幼体数量即可得知。然而,无论是在放养期间还是培育阶段,对池中的幼体数量进行估算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你预测成活率、调整幼体密度、控制投饲时间,并对不同批次的孵化进行对比。

除非幼体在池中均匀分布,否则无法计算幼体数量。用手将池中的水搅匀,然后按固定的量(如30毫升量杯,或裁掉两头以扩大管口直径的玻璃吸管)至少取10个样本。清点每个样本中幼体的数量,用每毫升的平均数乘上采样池子的总水量(按毫升)。例如,如果一组30毫升量杯样本得出的幼体平均数是10,池中幼体的估计数便是10÷30×1000=333尾幼体/升。今后在淡水虾孵化场可以使用自动计数装置,但是目前的孵化场几乎没有几个达到值得为此投资的规模。

日常工作

良好的幼体水质

准确的幼体培育盐度并非像许多早先孵化场经营者所认为的那样重要。然而,建议将罗氏沼虾幼体培育周期的盐度保持在12ppt(注:其它沼虾属采用不同的含盐量)。盐度的轻微变化不会有害,但是要避免造成突然的变化。如果错误地使用纯海水或淡水,而不是半咸水便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手持折光计检查盐度。

适合于罗氏沼虾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8-31C。低于24-26C幼体无法正常生长,推迟进入变态的时间。这将严重影响孵化场的经济效益。温度超过33C通常会造成高死亡率。水位过低时(如为了节省用水)可能会导致温度过高,特别是如果池子处在室外,而且没有适当遮挡的时候。尽管温度在最佳范围内的逐渐变化(例如日夜或阴晴之间的自然变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应当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即使是小到1.0C也会惊扰幼体并造成死亡。因此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储备充足的12ppt水,保存在与幼体池同样的条件下,随时供换水之用。不要用在强日光照射下的池水突然更换幼体池的水!

幼体培育水中的溶解氧应当尽可能维持在饱和(表7)水平。有时需要将曝气系统关闭一段时间(如为了观察幼体),如果为了对池子进行处理而将其关闭,在池子处理完毕后要反复检查充氧系统是否已重新启动。造成幼体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就是在这一环节上的操作失误。在实践中,如果在换水、池子的清理和投饲方面遵守本手册规定的程序,而且孵化场供气系统不出现故障,那么就不会遇到氧气水平低的问题。对幼体培育水进行溶解氧水平的测量并非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有便携式仪表,该项工作还是有益的。它可以在幼体处在应激状态前,向你发出需要换水的警告。

保持良好水质

应当减少有机物质,特别是悬浮体,以便防止异种细菌的增殖,降低生物氧需要量,并防止亲虾和幼体的应激。尽可能经常采用虹吸清除多余饵料和废物的办法来清理池子。幼体培育水的水质会发生许多看不见的化学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幼体本身(及鲜活饵料)产生的新陈代谢废物及过剩饵料造成的水质退化所致。有些这样的变化对幼体是有害的。pH和温度升高时非离子化[8]氨(NH3)出现特别明显的增加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则是最为严重的。水化学方面的问题超出了本手册的讨论范畴,但是有意研究这一问题的读者可查阅Valenti和Daniels的论文(2000年),其中还包含有关这一主题的其他参考书目。

如果经营的孵化场是以“清水”流水式系统为基础,则除了经常性水交换以外没有其他的替代办法。插文9介绍了在流水式系统中保持良好幼体水质的推荐程序。在本手册后面的章节中将进一步提供有关系统卫生方面的建议。

插文9

有关保持良好幼体水质的建议

不要过度投饲。

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每两天用“橡胶扫帚”或刮板清理池子内壁。

停止供气以便让固体颗粒沉淀,然后使用虹吸管吸出(图34a和34b)池底多余的饵料颗粒和新陈代谢废物。应每天做这项工作,然后马上进行投饲。尽量缩短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并尽快重新启动供气。将这项工作列为每日水交换程序的组成部分。虹吸也能够清除任何幼体的尸体。这项工作为观察幼体状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图34b 良好的池体卫生是孵化场成功的关键(夏威夷)



资料来源:SPENCER MALECHA

虹吸不会带来严重的健康幼体流失的危险,因为幼体在水中游动而不是爬行。池底可能会有一些活的幼体并可能通过虹吸管被吸出。有些孵化场经营者收集这些幼体(图35)并将它们送回幼体池。建议你不要这样做,因为它们可能太弱小而不能逃避虹吸,说明是劣质幼体,可以放弃它们。



无论任时,只要怀疑水质不良,就应毫不犹豫地予以更换(除了正常的交换以外,见下文)。水质不良是可以察觉到(例如,由于过多的过度投饲),如溶解氧水平低,水变混浊和/或有异味,或幼体似乎“状况不佳”。“状况不佳”的幼体行动迟滞、不活跃。它们似乎无力顶着气泡游动,只能在池子的边缘见到它们,有时会跃出池来。可以通过其颜色发现不进食幼体。由于食用丰年虫无节幼体,它们通常呈褐色。如果担忧水质不良,应立即更换大部分水,注意采用正确盐度和温度的水来替换。使用翻转式排水管排水,直至水深只有大约10厘米,用“新”水冲洗池子10-15分钟,然后再蓄水至70厘米深。用于冲洗和替换的“新”水必须预先充氧,盐度为12ppt,温度与“旧”水同样,池中曝气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持续运转。

根据池中水的盐度(见上文)定期对其中的部分进行交换。在幼体培育的前三、四天不必进行更换。随着惰性食物的采用,根据水质每天或每两天交换50%的水。在接近培育周期结束、生物量和投饲量达到最高水平时,有必要将水的交换率增加到每天50%以上。部分通过上述的虹吸方法,部分通过使用翻转排水管将水位从70厘米降到大约35厘米。用预先混好、温度同幼体池水温一样、经过充氧的12ppt水补充排掉的水。在投饲前进行这项工作,以便节省饵料。或许你会认为效仿部分淡水虾和海水虾孵化场的做法是有益的,即在幼体培育水中保持10ppm的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据信,其螯化力能够提高生产力(见术语表 - 附件11)。

对再循环系统的特殊考虑

日常维护工作在再循环系统中比在流水式孵化场中更为重要,特别是新建的过滤系统。尽管如此,据熟悉再循环系统的人称,所需要的工作量并不比流水系统的高。根据Valenti和Daniels的建议(2000年),插文10列出了再循环系统日常维护建议时间表。在本手册后面的章节中将进一步提供有关系统卫生方面的建议。

插文10
再循环系统的养护时间表:

上午:

・ 监测系统,检查水温、水位和水流。

・ 清理滤网并检查它们是否需要更换。

・ 补充损失的水,即用经过适当处理和储存的水(这可以避免在添加不同成分、盐度或温度的水时“冲击”幼体或生物过滤器的细菌)。

・ 监测机械过滤器并予以必要的清理。

・ 喂养幼体应根据正常时间表和生长阶段(见附件1)并监测其生长和健康状况。

・ 收获丰年虫无节幼体并将多余的数量储存起来(见附件4,表4)供今后使用。

・ 准备孵化一批新的丰年虫。

下午:

・ 擦洗池底和池壁以便清除所有的藻类和有机物碎屑。在做这项工作时需保持曝气,这样幼体便不会被困在拖把和池壁或池底之间。

・ 关闭曝气和流水然后将池中看得见的废物用虹吸管吸走。应确保在工作完成后将曝气和供水重新开启!

・ 检查虹吸管吸出废物(见图35)中的死亡幼体,统计其数量,并从放养的数量或前一天估算的数量中减去。请记住:这是一个低估的数字,因为有死的或体弱的幼体会被同类残食。估算虽然不准确,但是可以提醒注意死亡率增加或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在管理良好的再循环孵化场,成活率通常好于流水式孵化场(其部分原因可能是损失的幼体数量少,但主要是因为水质更为稳定)。

・ 测量氨和亚硝酸盐的水平(在系统稳定后这种检验的频率可以减至每周二到三次)。

・ 查看饵料的消耗量是否有所下降(这可能显示细菌或水质问题)。如果拥有微生物设备,也可以监测水中细菌浓度。

每两天:

・ 对所有小型器材,如量杯、多孔气石、软管、水桶等用5ppm/升的活性氯溶液进行消毒,用淡水彻底冲净,并在干燥后存放。

Daniels、D’Abramo和Parseval(1992年)及Fuller、Kelly和Smith(1992年)的论著对再循环式淡水虾孵化场进行了详细说明。更详细的相关资料,请参阅Valenti和Daniels的论著(2000年)。Chowdhury、Bhattacharjee和Angell的论著(1993年)介绍了简单的再循环系统。

投 饲

各个孵化场使用的饲料范围广泛,包括丰年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p.)、枝角类甲壳动物(Moina spp.)、鱼子、鱿鱼肉、冷冻丰年虫成虫、丰年虫成虫薄片、鱼肉、鸡蛋黄、蠕虫和商业饵料。本淡水虾手册只对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的投饲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然而,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投饲方法,读者可以使用地方现有的饲料。建议那些正在考虑使用其它活饵料的读者索取粮农组织的另外一份手册(Lavens和Sorgeloos,1996年),该手册包含有关轮虫(如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枝角类甲壳动物(如Moina spp.)以及丰年虫在水产养殖孵化场的培养和使用。粮农组织的另外一本出版物(Moretti、Pedini Fernandez-Criado、Cittolin和Guidastri,1999年)也涉及活饵料方面的有用信息,该出版物描述了轮虫和丰年虫在海水鱼类孵化场的使用。

本手册介绍的投饲系统使用两种饲料,即丰年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和配制的鸡蛋黄。附件4(关于丰年虫无节幼体)和附件5(关于鸡蛋黄)介绍了在使用前如何制作这些饲料的方法。丰年虫无节幼体是用孢囊孵化的小型甲壳类无节幼体,市场上可以买到真空袋装和铁罐包装的孢囊。表8是投饲时间表的一个实例。



大部分淡水虾幼体第一天(孵化日)不需要喂食。然而,建议在第一天傍晚提供一些丰年虫无节幼体,因为有些幼体开始进食较早。从第2天到第4天,每天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五次,最后一次和主要的一次投饲在晚上进行。此后,可以逐渐减少每天用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投饲数量,直到第10天,仅在晚上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晚上的投饲时间越晚越好(18:00-19:00)。每次投饲时的丰年虫无节幼体数量取决于对幼体水的观察。淡水虾幼体不主动寻觅食物,这也是丰年虫无节幼体(如同幼体,在水中同一部分游动活跃)成为有价值的饲料类型的原因。最好池中经常有足够数量的丰年虫无节幼体供幼体“碰撞”。任何特定时间所需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数量取决于池体的容量,而并非有多少幼体,尽管后者决定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消耗率。插文11明确地解释了这一概念。

插文11
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取决于池体容量,而不是池中的幼体数量

・ 假设每个淡水虾幼体消耗50个丰年虫无节幼体/日。

・ 假设一个池中有15万幼体。

・ 因此需要50×150 000 = 750万丰年虫无节幼体/日来提供充足的饵料。

・ 然而,假设另外一个池内只有一个幼体。

・ 是否只投放50个丰年虫无节幼体而且幼体能够发现它们?不能!

・ 这说明起决定作用的是丰年虫无节幼体的密度而不是总量。

根据幼体的龄期,投饲后每毫升水中应当有3-6个丰年虫无节幼体,到下一次投饲,每毫升水中剩下1个丰年虫无节幼体。如果后来每毫升水中丰年虫无节幼体多于1个,则说明投饲过量或进食不佳。如果每毫升水中丰年虫无节幼体少于1个,那么下一次投饲量则需要增加。在一个5立方米的池中3-6个丰年虫无节幼体/毫升的密度意味着投放1500万到3000万个丰年虫无节幼体。生产100万丰年虫无节幼体所需丰年虫包囊的数量取决于其来源和质量以及对它们的预处理,这些信息通常在包装标签上注明。然而,作为一个粗略的概念,可以假定生产1500万到3000万丰年虫无节幼体将需要75到150克丰年虫包囊,以满足一个5立方米幼体池每天所需的投饲量,该池的初始放养率为50个幼体/升,预计提供约25尾后期幼体/升。这种规模的幼体池,其每一个生产周期通常要消耗1.25-2.5公斤丰年虫卵。

从第三天开始可以使用很少量的鸡蛋黄,逐渐将投喂次数增加到每日五次,时间应分配均匀。最后一次鸡蛋黄投喂应在大约下午三时进行。不要在傍晚的最后一次投饲中使用鸡蛋黄,因为满足过夜需求的一次性投饲量将会把水搞浑浊,只能使用丰年虫无节幼体。从第5天起开始减少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的次数,从第6天开始则应当每天用鸡蛋黄投饲约5次。在整个幼体周期的剩余时间里应保持该投喂次数。第10天之后仅在晚上使用丰年虫无节幼体,以确保夜间的饵料供应。到了这个阶段,每次投饲时应当增加鸡蛋黄的数量。

每次喂食的准确数量是无法规定的,因为这取决于幼体的饵料利用程度,必须用肉眼来判断。随着幼体的生长,鸡蛋黄饵料的消耗将会增加。基本原则是每次投喂鸡蛋黄之后应当马上可以看到每个幼体均携有鸡蛋黄颗粒。在幼体达到10天之前使用约0.3毫米的鸡蛋黄颗粒,此后直到变态阶段则使用0.3-1.0毫米的颗粒。必须使鸡蛋黄颗粒靠近幼体,这是对幼体池保持有力曝气的另一个原因。投饲不足将会导致饥饿、同类相残和生长缓慢等现象;而投饲过量(特别是在下一次投饲之前可以明显见到大量鸡蛋黄)将会造成水污染。投饲过量造成的污染是明显的,表现为在下一次投饲之前有鸡蛋黄颗粒,或水面上有许多“泡沫”和“浮渣”。如果因失误造成水污染,必须按本手册前边介绍的方式立即换水。作为一个近似的例子,一个初始放养50个幼体/升,容积为5立方米池子,在每个幼体期大约需要使用7.5公斤的鸡蛋黄。如此规格和放养密度的池子在第5天的鸡蛋黄初始投喂量为每次25克/池,然后增加到每次约100克/池。

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投饲方法列在表9中。按照这一方法,商品化的惰性饲料用于补充丰年虫无节幼体和鸡蛋黄饵料。补充饲料的使用不仅是要降低投饲成本,也是为了补偿丰年虫无节幼体的营养不足。然而,丰年虫的营养水平可以通过强化培养来提高(附件4)。



本节所含的一般性建议也适用于再循环系统,但是所有的孵化场都有各自不同的投饲方法。如有些使用再循环系统的孵化场在投饲时关闭流水系统以来避免丰年虫无节幼体离开池子。其他孵化场则使用小孔目的滤网(90-150 微米)来避免丰年虫无节幼体在生物过滤器中的损失。

卫生、健康和管理问题

良好的卫生

良好的卫生是孵化场成功的关键。最理想的情况是,每套设备只用于一个池子。这样每个池子有各自专用的网、虹吸软管、备用过滤器等。由于这种做法耗时耗资,因此很少被采用。然而,有些重要的准则必须遵守。

决不能将一个幼体池的水转移到另外一个幼体池,决不能将孵化场输水用的潜水泵置于幼体池,因为这些泵可能是疾病的潜在传染源。经常利用自流或虹吸排干池水,仅在储水池和混水池使用潜水泵。每天应对所有的移动器材(水桶、虹吸软管、网、量杯、吸液管等)进行消毒。将它们浸泡在500ppt活性氯溶液中,然后用清水冲净,干燥后存放[9]。在幼体培育周期之间,定期对幼体池进行消毒。不这样做通常会造成大量有机物的繁殖,如聚缩虫(Zoothamnium),累枝虫(Epistylis),水螅虫(hydroids)等,从而对幼体造成伤害。消毒并不能根除有机物,但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生长。在养殖周期之间将池底刮净,然后注入500ppm的活性氯溶液浸泡一天,用清水进行非常彻底的冲洗,在阳光下晾晒一天,并在使用前再次用水彻底冲洗。

在再循环式和流水式孵化池两者之间,良好的卫生和管理标准对于前者更为重要。错误的作法会导致幼体死亡。所有新的水桶、过滤容器和过滤介质以及所有其他孵化器材均应在使用前放入流动的淡水浸泡一至两周,以便消除潜在的有毒物质。然后在向系统灌注半咸水之前,清理并用过滤的淡水冲洗。当系统灌注半咸水后,还应在进行放养前的数天,添加5ppm的氯(见插文6)对其进行消毒。让包括过滤器在内的整个系统正常运转,进行充氧,这样可以在几天之内清除残留的氯。使用硫代硫酸钠可以更快地完成这项工作,但是由于本手册前面提到的问题,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臭氧化或紫外线来替代氯或硫代硫酸盐,但是这必然要增加基本建设费用,因此尚未发现商业淡水虾孵化场采用这种办法。插文12列出了有关再循环系统卫生问题的附加建议。

插文12
有关再循环系统卫生问题的附加建议

・ 通过在进入孵化场和重返工作前使用化学洗脚液以及洗手的办法,预防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带入有病生物和化学污染物。

・ 让全部设备、供应品和饲料在任何时间都保持清洁。新的幼体周期开始之前要特别谨慎。

・ 为每个循环系统配备专用设备的办法可以避免疾病传播。为每个系统保留一套备用设备。

一般管理问题

孵化场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管理不善引起的。最常见的幼体损失原因并不是水质不良和疾病引起的死亡,而是在池子的清理和虹吸、换水等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简单错误所致。内部(如在孵化场内部)水质不良通常是因为管理不善,例如,换水不足、每天对幼体的观察不严格、投饲过量、由于鼓风机维护不当或电力供应问题引起的曝气设备全面瘫痪、或个别池子的曝气装置阻塞或未开启等。由于后期的幼体(接近变态时)频繁跳跃,其中许多因越出水面而搁浅也会造成损失。许多孵化场用环氧树脂将一段蚊帐粘在池内水线部位。鉴于水位会有变化,建议这段蚊帐的宽度为大约12厘米。这将有助于避免幼体跳滩。

尽管本手册试图为淡水虾养殖的某种特定的方法制定指导方针,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纪律和饲养的结合是孵化场成功经营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要牢记,如果对自己的虾关心不够,你的孵化场必将失败。你和你的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密切观察幼体的行为和池子的状况。

疾病和掠食问题

影响淡水虾幼体的疾病有若干种。表10对这些疾病进行了概述。表11列出了部分预防措施。Johnson和Bueno的论著(2000年)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如果观察到由于疾病引起的问题,应当请当地水生动物卫生专家(如果有的话)和微生物学家进行鉴定并向他们寻求治疗建议。插文13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一些孵化场将使用福尔马林(200-250ppm,每日浸泡30分钟)作为对付原生动物和水螅虫类感染及真菌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处理时间短的地方,最好在池水水位非常低(10-15厘米)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以便在处理完毕之后迅速地用“新的”12ppt水冲洗。冲洗过程要持续1小时。



亲虾
3.1 获得和挑选抱卵雌虾

获得怀卵雌虾

热带地区的淡水虾养殖场全年均可进行成虾养殖,这里亲虾一词通常仅指蓄养在孵化场直至卵孵化的雌虾,此后便被清除或卖掉。抱卵雌虾的个体价值很低,特别是因为卵孵化后它们通常被送往市场,因此没有必要节省使用数量。插文4列出了所需怀卵雌虾的数量。

插 文 4
怀卵雌虾的需要量
在热带条件下,假定每只抱卵雌虾可以生产足够的卵来提供2万尾可存活的I期幼体,那么就需要大约50只抱卵雌虾,供总容量为50立方米的幼体培育池(如十个5立方米的培育池)在每个周期生产50万尾后期幼体(其中还假定到变态时的幼体成活率为50%)。

如果是在温带地区开展淡水虾养殖,则要做不同的考虑,这一问题将在本章节后一部分予以讨论。部分孵化场还保持着雄性成虾的供应。尽管具有潜在的优势(如选择性),但是几乎没有热带养虾场在专用池塘中保存淡水亲虾(这一做法在许多养鱼场很常见)。

淡水雌性成虾(称为“抱卵”或携卵雌虾)的卵怀在尾部的下方,很容易看到(图4)。在热带地区,有成虾的养虾场全年均可获得抱卵雌虾,但是其数量随一年中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可以用撒网的方式捕捞,但是经常是在部分或全部捕捞时进行挑选。也可以从河流、水渠和湖泊中获得本地种的抱卵雌虾。一些孵化场认为,野生雌虾能够产出比池塘养殖质量更好的幼体,因此喜欢使用来自自然水体的抱卵雌虾。然而,从野生环境收集携卵雌虾经常会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卵的大量损失,因此许多孵化场选择附近饲养场提供的产品。本手册后面一部分将讨论这种做法的危险。

在野生条件下,雨季开始前后抱卵雌虾最丰富。在亚热带或温带养殖罗氏沼虾的地方(通常源自其他地区的引进种群),典型的办法是在生长期结束后的收获阶段,从池塘获得亲虾,并在冬季时将其保存在可调控的环境中。将淡水虾引入一个在野生环境中不存在该品种的地方,必须严格遵守包括检疫在内的国家和国际引种规定。附件10列出了引进的基本行为守则。Bartley、Subasinghe和Coates(1996年)的论著对检疫问题作了充分的论述。从卫生角度看,最好从没有疾病报告记录的地方进口后期幼体,而不是抱卵雌虾。应当寻求从本国渔业部获得有关这一问题的允许和协助。

如果孵化场临近有抱卵雌虾的池塘,可以将它们放到水桶中运送。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除了将每只虾的额角用剪刀剪钝或插上一个塑料管来防止将塑料袋扎破以外,可以利用后面将要论述的类似运输后期幼体的技术,将它们放在箱中或双层塑料袋中运输。此外,在运输中要避光,紫外线会伤害虾卵。用橡皮筋将螯足捆住或用塑料管套住可以避免塑料袋被扎破。有些人用布或塑料或尼龙网将虾包住,或将它们放在多孔聚氯乙烯管中,然后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因为固定会造成运输过程中死亡率的增加。使用只装一只虾的小袋子并在黑暗中运输可以减少卵的损失。在捕捉、处理和运输怀卵雌虾的过程中要特别谨慎,以减少卵的损失和伤害。

需要认真挑选怀卵雌虾。选择那些明显健康并活跃、色泽好、附肢完整或符合其他要求并带有大卵块的虾。卵的成熟也很重要。随着卵的成熟,其颜色从淡橙色变为褐色,最终在孵化前几天变为灰褐色(图11)。送往孵化场最好的是携带从褐色到灰色卵的雌虾,因为它们的卵将在两三天内孵化。最好能够确保做到这一点,以便整个幼体的孵化保持同一个龄期。这将增加喂食的效益并减少同类相残。所需雌虾的数量取决于放养幼体的孵化池容量及每只雌虾的怀卵数量。

图11 罗氏沼虾的卵由(怀卵)雌虾携带直到孵化,随着卵的成熟,它们的颜色由橙色变为灰/黑色(夏威夷)



资料来源:TAKUJI FUJIMURA,经BLACKWELL SCIENCE同意,根据NEW和VALENTI(2000年)复制

遗传改良

选择亲虾的问题和保持具体的亲虾设施的优势已经由Daniels、Cavalli和Smullen (2000年)进行了论述。Karplus、Malecha和Sagi(2000年)的论著回顾了遗传选择问题。尽管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遗传改良是一个可以取得重大进展的研究领域,但是直到最近,沼虾属在这方面的进展却很小。

孵化早的淡水虾在养成方面似乎具有优势,因为它们是首先将自己确立为优势蓝螯雄虾。然而,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早期孵化者”比“晚期孵化者”具有任何遗传优势。因此没有必要仅在产卵期的某一时段挑选幼体用于在幼体池进行放养。另外,仅在产卵期的某一时段挑选幼体可能导致遗传变异的减少和近亲交配的增加。适当的遗传资源管理是遗传多样性的选择和保护相结合(Tave,1996年、1999年)。

大部分养殖者挑选个体大的雌虾,这种虾通常带有更多的卵,但是这样做未必就是好办法。从池塘中挑选放养三个月的生长快的怀卵雌虾比选择放养六个月的个体大的雌虾在收获重量方面更具有积极的遗传效果。收集生长快的雌虾,将它们饲养在专门的亲虾池中可以使人们通过挑选来改善生长状况,并能将虾保留到(在后来的交配蜕壳之后)其螯长得更大。

试验表明,将雌性亲虾一只眼柄切除使蓄养亲虾的成熟雌虾数量增加,并缩短每次产卵的间隔时间。雌性幼虾(后期幼体放养大约4个月之后)在眼柄切除之后大约20天产卵,并在大约30天之后再次产卵。

如果孵化场所使用的怀卵雌虾取自养成池,那么经过若干生产周期之后,罗氏沼虾在养成期间的生长情况(生长率、成活率、饲料转化率)会呈下降趋势。这一由近亲交配和有时称为遗传退化所造成的现象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注意,包括马提尼克岛、中国台湾省和泰国。由于虾的“重复利用”(孵化用亲虾取自养成池,而且这一程序重复数代),在罗氏沼虾为本地种的国家也出现这种问题。在这一品种为非本地种的国家,这一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养殖的种群一般来自数年前引进到该国的数量非常少的雌虾(或后期幼体)。当出现产量下降(收入也因此减少)的问题时,它很自然地导致虾农最初的积极性的丧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更多地使用野生亲虾并进行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的工作在1998年始于泰国,一个公司最近介绍了一个新的罗氏沼虾品系,据称性状明显改善(无名氏,2001年b)。本手册不认可任何具体的商业产品或后期幼体的来源,但是原则上欢迎这一对遗传退化问题的潜在解决办法。

3.2 在温带地区暂养亲虾

虽然曾经提及过维持专用亲虾池的好处,但在很容易获得怀卵雌虾的热带地区,孵化场内不需要专用的亲虾暂养设施。然而,在夏季饲养淡水虾的温带地区,室内亲虾设施极为重要。

在温带地区,需要为越冬提供暂养设施。亲虾将被暂养6个月,而且温度需要保持在25C以上,以防止卵的损失。为了保持水和水质,建议安装一再循环系统,类似后面将要介绍的再循环孵化场所使用的装置。尼龙网要垂直或水平悬挂在水中(用聚氯乙烯管道和漂浮物支撑)并置于水槽底部。这样可以缩小所需水槽的总体积,减少动物自相残杀情况,增加产卵能力。使用大网目的网可以减少生物附着。

亲虾密度较高时雌虾抱卵能力下降。建议最大放养密度为每40升水一只成虾。如果需要成虾在放养后3-4个月产卵的话,每20只雌虾需要有1或2只蓝螯雄虾和2或3只黄螯雄虾(每只>35克)。如果在成虾放养在亲虾设施之后的6个月内不需要新孵化的幼体,黄螯雄虾的数量应当调整到每20只雌虾3-4只(考虑到雄虾的死亡率)。

保存在温带设施中的亲虾数量显然取决于对后期幼体的最终需求。应预计总共只有5%的雌虾会产卵而且暂养期间成虾的死亡率为50%。假设平均4.5万尾幼体/45克雌虾,在暂养期结束时,获得一批10万个幼体将需要90只越冬雌虾,每只45克重(此外,按照前一段落所提及的比例和时间,还需要5-9只蓝螯雄虾和9-18只黄螯雄虾)。这样至少每周可提供一批10万个幼体,使孵化场每周能够生产足够的后期幼体用于放养1公顷的池塘(假设放养率为5尾后期幼体/升,并在后期幼体阶段达到50%的孵化成活率)。这些数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是将整个周期的活动在一个池里进行是很愚蠢的,许多事故和其他未预见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因此,无论亲虾数量多少,建议将它们至少分在三个暂养系统中。

3.3 管理亲虾

在热带,管理室外的亲虾设施与管理养成设施类似。然而,在亲虾需要过冬的温带气候下,需要特别谨慎以确保良好的健康状况和保持最高的成活率。亲虾运抵孵化场时,需要将它们放在含有0.2到0.5ppm硫化铜或15到20ppm福尔马林的淡水中约3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然而,应当记住,在水产养殖中这些化学品在部分国家是禁用的或受限制的。在进行这类处理时应当保持曝气。热带孵化场处理从池塘或野生环境获得的怀卵雌虾时同样需要小心。然后可将成虾转移到装有淡水、最佳水温为27-31C的暂养池中。

亲虾室内暂养设施的水质应当与孵化场的水质一样。雄虾的选择及与雌虾的比例已在前边讨论过。营养全面的饵料对促进优质卵的生产和质量极为重要。可以使用商业化的颗粒养成饲料,但是需要补充物。亲虾的每日饲喂量应当为总生物量的1-3%,并根据消耗量进行调整。颗粒部分的一半应当用同等数量的碎牛肝或鱿鱼(或类似的鲜饲料,如蚌类的肉)来替代,要切成大小适当的碎块,每周至少投喂两次。1公斤湿性饲料大约相当于200克颗粒饲料。因此,(例如)如果给亲虾的每日定量为30克颗粒饲料,那么每周两次,需要用75克的鲜饲料替换其中的一半。每日的定量应当平均分成两次来喂,通常是早上一次,傍晚一次。附件3列出了为罗氏沼虾配制的亲虾饲料。

商业孵化场很少使用专用的独立设施孵化淡水虾卵。手册的孵化管理一节描述了热带孵化场最普通的孵化系统。然而,特别是温带地区的孵化设施,单独的孵化设施比较易于管理。在这种系统中,可以从暂养系统收集怀卵雌虾,然后放入孵化池,既可以用下述捕捉工具收集阶段I的幼体或简单地用网捕捞。图12展示了一个孵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300升的长方形孵化池和两个120升的循环罐,一个用于收集幼体,另一个用于放置生物过滤器。最多可将60只怀有褐色到灰色卵粒的雌虾放置在含有适当生境结构(如每只虾有一段管子)的孵化池中。孵化池需要遮盖以避光,除了溢流管周围部分应当涂上较浅颜色,如米色以外,孵化池内壁应当涂有黑色环氧树脂涂料(或者,如果池体是半透明的,则不需喷涂)。使用涂成黑色的栅栏(如卵箱或隔栅材料)将孵化池分成两个部分。



最大的箱体约占池体总容量的80%,用于暂养雌虾,并在它们孵卵时将它们与幼体分开。水溢出后流到收集罐,然后通过位于中央竖管四周的一个180微米网目的滤网流到一个生物过滤器中。幼体与水一起流动,离开孵化池,因为它们(趋光)向有照明的、池壁颜色较浅的地方移动。水通过气压提升方式从过滤罐返回孵化池(图13a和13b)。孵化通常发生在夜间,但是由于孵化池是遮盖着的,可以在白天收集幼体。该系统内的水最好保持在28C左右。如果使用微咸水(~5ppt),孵化能力将会提高。最近已经公布的证据(Law、Wong和Abol-Munafi,2001年)表明,孵化过程对pH值极为敏感。如果这是正确的,对孵化来讲pH值可能需要调整到7.0-7.2。pH值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大幅降低孵化率。光线对亲虾不重要,但是应当避免阳光直射。为了提高水质来孵化幼体,建议在卵孵化前2-3天停止给怀卵雌虾喂食。尔后,将幼体从收集罐中移走,转入孵化阶段。有关这一问题和其他孵化系统的更详细情况,请参考Daniels、Cavalli 和Smullen的论著中(2000年)。



图13b 气压提升泵使水不停流动并充氧(秘鲁)


淡水虾
 

对产品的潜在市场进行研究并认真选择合适的养虾地点是养殖成功的前提条件,无论这个地点是用于幼体(孵化)阶段还是养成阶段。如果在项目开始之前不能落实这一点,那么很可能使企业最终倒闭,这不仅会给虾农和投资者带来不幸的结果,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国内和国际养虾业的形象。销售问题将在手册的后一部分予以论述。

本节包括对良好的淡水虾养殖地点基本特点的简要介绍。有关详细信息,请查阅Muir和Lombardi(2000年)的文章。强烈建议读者索取并阅读粮农组织的有关手册,地形学(粮农组织,1988年;1989年b)、土壤(粮农组织,1985年)和水(粮农组织,1981年)以及关于选址的章节(粮农组织,1995年)[1]

2.1 孵化场和室内育苗场

孵化场和育苗场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它们对地点要求是一样的。在本节中提到的孵化场包括室内育苗场。

需要优良的水质

虽然淡水虾幼体阶段的生长和生存需要半咸水,但是孵化场并非一定要靠海。虾的孵化场可以坐落在内陆。在那里,可以通过将当地的淡水与运来的海水或盐水(有时可采用人造海水)混合,获得所需的半咸水。二十年前,当最初编写粮农组织手册时,大部分孵化场使用流水式系统。许多孵化场现在依然使用这个系统,但是内陆孵化场的建立、获得和运输海水或盐水的费用以及对在内陆排放咸水的考虑促使一些经营者通过部分或全部再循环系统来降低水的消耗。内陆孵化场的优势是它可以建在任何有合适淡水的地方而且其市场(即室外育苗和养成设施)就在附近。因此在何处设置孵化场不仅是技术上而且也是经济上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它牵涉到海水和咸水运输费用或使用循环系统与内陆地点优势的权衡。无论何种类型的孵化场均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以及海水和咸水。不管是咸水还是淡水,进水的质量对孵化场高效运转极为重要。因此,水的质量是地点选择的关键因素。孵化场的地点最好远离城市,海港和工业中心或有可能污染水源的其他活动。

由于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和危险,建议淡水虾孵化场不要建在地表水是唯一水源的地方。然而,这一建议往往被忽视。地点评估的最低要求应当是进行流域调查和水的分析,特别是农药和石油溢出残留物。在沿海地区,可以从地下含水层提取优质水,通常是淡水位于咸水之上。有深度不同的水井来提供淡水和海水的理想地点是很少见的,尽管有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地下水,这种水一般比较干净而且不容易受到污染。水的质量取决于土壤的成份。在有珊瑚岩的沿海地区,孵化场常常可以获得优质海水,没有污染或有害原生物和细菌。如果找不到可以凿洞抽取海水的地点,可以选择直接通向沙粒大小混合的沙滩。在这类地点,可以使用附件2所描述的那种浅滩过滤器。泥泞地区不太适宜,但是只要能得到定期清理,可以使用更大型的过滤器。

许多淡水虾孵化场利用地面设施补给淡水和海水。通常可以从盐度在0-35ppt的地区提取海水,一般是通过一个海上栈桥管道或柔性漂浮管道。可以使用粗网过滤,防止较大的植物和动物通过,但是仅仅这样并不能充分防止幼体不受疾病和寄生物问题的侵扰。使用未过滤水几乎肯定会导致灾难,因此附加过滤是至关重要的。内陆孵化场有时用盐水替代海水,以便降低运输成本,它可以通过盐蒸发盘获得。盐水的盐度一般在80-100ppt,但是也可以达到180ppt,可以用淡水稀释来获得半咸水(从理论上讲,所用盐水的盐度越高越好,因为盐水和淡水混合时所出现的突发渗透冲击可以减少原先水中的细菌和寄生物数量)。一些孵化场通过抽取或自流的地表水,如河流和灌渠的水来获得淡水。这种方式使孵化场面临用水水质的极大差异,特别是来自农业灌渠的水污染。

在任何情况下,选择地点时需要对供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每天、每个季节或整个周期的变化幅度。如果孵化场坐落在或靠近频繁施用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地方,则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理想的淡水应当是来自地下的水,尽管部分地下水可能不适用,因为铁和锰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虾的幼体死亡。减少含铁量的方法在手册的后一部分予以介绍。只要在使用前充分曝气24-48小时,以便祛除残留的氯,正常情况下城市自来水也是适宜的,但可能由于成本太高而无法使用。井水也应通过诸如瀑布流水方式充氧,以便使水中溶解氧的水平提高到或接近饱和点。

通过在淡水中混入海水、盐水或人造海盐获得的半咸水用于罗氏沼虾孵化场,其盐度应当是12-16ppt,pH值为7.0-8.5,最低溶解氧含量5ppm。还需要含盐度不同的水来孵化作为幼体食物的丰年虫(附件4);理想的孵化含盐度取决于孢囊的来源。可以使用河口的水,从理论上讲不必平衡淡水和海水便可获得最适宜的含盐度。但是无论是每天还是每季,河口水的含盐度不同,使得管理工作很困难。此外,如果河口水的含盐度超过孵化场运作需要的含盐度,尽管可以利用,但是不予建议,因为含微生物和潜在污染的程度可能会很高。

无论淡水还是海水都不应含有重金属(源自工业)、海洋污染、除草剂和杀虫剂残留(源自农业)以及生物污染(如显示出带有在居住区和农区很常见的粪便大肠杆菌)。表2列出了有关适用于淡水虾孵化场的水质分析。有关幼虾对毒物的耐性的信息还很少,但是可以假定,幼体至少同幼虾一样易受污染和毒性的影响。由于人们对具体物质的安全性和致死率尚不完全了解,因此不宜将近期的研究概要写入本手册。建议那些希望就此议题了解更多信息的读者查阅Boyd和Zimmermann(2000年);Correia、Suwannatous和New (2000年)以及Daniels、Cavalli和Smullen(2000年)的论著。



如果海水或淡水取自地表供应,正如后面所要讨论的,某种形式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用于孵化场的淡水和海水的酸碱度和温度均要尽可能地接近最佳范围。决不能含有硫化氰和氯(例如来自自来水)。必须避免高含量的亚硝酸盐和硝态氮。海水每日和每季的变化应当尽可能地小。应当避免非常硬(据报告为CaCo3级)的淡水。铁(Fe)和锰(Mn)的含量应当低,铜(Cu)毒性或许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幼体第VI阶段之后。但是,井水通过曝气可以使部分铁和锰沉淀,合成的絮状沉淀物可以通过砂滤法或生物过滤和沉降法祛除(插文1)。

插 文 1
祛除铁和锰

水井和自流井水中的铁和锰含量常常很高,但是溶解氧(DO2)的含量低。曝气可以增加溶解氧,使铁和锰从其铁和锰的形态转变为不溶解氧化铁和锰的形态。1ppm铁(Fe)需要0.14ppm溶解氧来进行氧化;1ppm锰(Mn)则需要0.27ppm溶解氧。由于将水中铁和锰转变成不容解形态的不容解沉淀物后可以通过沉降和过滤的方式将其祛除,因此曝气是祛除它们的一种方法。另外,曝气还有助于祛除这种类型水源中不稳定的有机复合物和硫化氢。

应当用微气泡空气扩散器为曝气池提供溶解氧。至少要使水经过10分钟的曝气(10分钟滞留时间)。然后通过另外一个含有生物过滤介质的池子对水进行循环。一旦已经开始这种过滤(即进行一段时间后),铁和锰微粒便会脱离溶液并在生物过滤介质表面积聚。在大型系统中,水要流经一个压力过滤器。无论如何,水在转送到第三个(沉淀)池后,大部分剩余的铁和锰沉淀物会在那里沉淀,这将使水中铁和锰的含量降到十分低的程度来供孵化场使用。建议在将水用于孵化场之前让水在沉淀池中存放24小时。
很明显,生物过滤介质需要定期清洗;在不锈钢或塑料笼中放置塑料介质会很容易地将其从过滤池中清除掉。沉淀池也需要清理。设备的规格取决于需要处理的水量。

资料来源:有关流水式井水和其他类型水处理系统的详细资料可以从供水行业获得。本插文摘自WWW.GOOGLE.COM提供的DRYDEN AQUA网站(WWW.DRYDENAQUA.COM)链接,谨在此致谢。

还应当避免重金属,如汞(Hg)、铅(Pb)和锌(Zn)等的含量过高-它们大多是工业污染所致。一般来讲,特别是在使用地表水的地方,孵化场不应设在其水源供应受到油轮卸油、炼油厂、皮革加工、农药和除草剂或化工厂威胁的地方。在实践中,可能很难给“理想的”供水下定义,但是表2总结了适合淡水虾孵化场使用的水的特点。

人造海水已经被用于一些再循环系统,特别是在研究方面。促进这项工作的动力是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幼体因培育池的水污染、寄生物以及出现虾的竞食者和敌害等所造成的问题。人造海水的配方有许多种,而且水族交易会上有商业配制品供出售。但是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用于淡水虾,许多产品既复杂又贵。最适合于淡水虾的准确和具体的离子成分尚无人知晓。已经用于罗氏沼虾孵化场的一个简单配方列于表3。这个配方包括钠、钾、氯化物、溴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基本离子,以及正确的钙和镁的比例。这个配方可能还不全面,有证据显示,在幼体第V阶段后使用会增加氧的消耗,但是它(以及调整后的配方)已经在巴西的研究和少数商业圈中得到应用。即便是简单配方,其单价也是很高的(2000年在巴西的售价为75美元/m3)。然而却不再需要其他费用,因为蒸发损失仅通过补充淡水便可解决,而且如果管理和处理得当,同样的半咸水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可以连续用于两个幼体周期。据报告,使用人造海水系统的生产能力高达40尾后期幼体/升,但是幼体周期可能比使用天然海水要长10%。由于其费用和效果的不稳定性,本手册不建议使用人造海水。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天然海水或盐水。



确定需水量

淡水虾孵化场对淡水和海水的需要量不仅取决于拟定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取决于所采用的管理方式(流水式、再循环式、使用盐水)。很明显,流水式作业需水量最大。所有其他系统不是需要更少的海水就是在使用盐水或人造海水时不需要海水。因此在本手册中不可能确定准确的需水量,因为这取决于规模、地点和管理体系。在插文2中列出了使用海水、包括十个5立方米幼体池,每池能够在最多35天的时间里生产5万尾后期幼体(总计50万尾/幼体周期)的流水式系统需水量的实例。

插文2
用于十个5立方米幼体培育池的流水式系统要求

在流水式系统中,海水或盐水的盐度控制着配制幼体饲养所需要的12ppt半咸水的淡水量(表4)。流水式系统中的每个5立方米培育池在每天交换大约50%的水的条件下,12ppt半咸水的日耗量为2.5立方米(2500升)。但是,有时会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地更换池中全部的水。水泵的功率必须达到在1小时之内用半咸水灌满任何池子,以便使每日的水交换尽可能地快。因此,在这个实例中,水泵和管道的能力必须充分满足在1小时之内向每一个池供水5立方米(大约83升/分钟)的峰值要求。就一个完整的周期来讲,在允许进行额外交换以解决饲养水质问题以及假定幼体周期为35天的情况下,每生产5万尾后期幼体将消耗总计大约90立方米盐度为12ppt的水。这相当于每个幼体培育池大约2.6立方米/天,或十个池需25.7立方米。四舍五入,并允许额外的安全余地,有十个这样大小池子的孵化场每日半咸水需要量约为30立方米。



假设稳定的进水盐度为30ppt(见表4),对海水的每日需求量将是30÷10×4 = 12立方米。幼体池每日淡水需求量将是0÷10×6=18立方米。

此外,还必须为维持后期幼体的暂养池提供充足淡水。对经营十个5立方米幼体池的孵化场来讲,在后期幼体暂养池使用期间,还需要每日平均提供20立方米额外淡水的设施(基于后期幼体放养密度为5千尾后期幼体/平米以及平均水交换率为20%/日:500000÷5000×20÷100)。(注:如果后期幼体暂养超过一周则淡水的需要量将大得多,因为放养密度必须降低。)
经营十个5立方米培育池,每个幼体周期生产50万尾后期幼体并在变态后一周内出售后期幼体的孵化场耗水总量是每日12立方米海水和18+20=38立方米淡水。

对孵化场地点的其他要求

除了要有充足的优质水供应以外,一个良好的孵化场还应当:

■ 有可靠的动力供应,不受长时间断电的影响。一台随时备用的发电机对任何孵化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 发电机功率视需要而定,应有必要的输出功率来确保孵化场最关键部分(如曝气、水的流动)能够持续运转;

■ 有良好的全天候道路,用于运送所需物资和产出的后期幼体;

■ 处在一块面积适合孵化场规模的土地上,在这块土地上不需要过多地使用水泵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海水和淡水。例如将水抽到距海平面很高的地点或许是项目经济学方面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 不要靠近城市、海港、矿区和工业中心或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 处在可以使水温维持在28-31°C最佳范围的气候条件下,避免在控制环境方面的花费;

■ 能够获得幼体的饲料供应;

■ 采用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技能;

■ 能够在生物学方面从政府和其他部门获得专业性的援助;

■ 拥有自己的室内/室外育苗设施,或临近其他育苗设施;以及

■ 尽可能靠近出售自己后期幼体的市场。到将要供货的养殖场的距离,在运输时间上最长不应超过16小时。

2.2 室外育苗场和养成设施

任何育苗设施或成虾养殖场的成功都取决于其产品是否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可以将产品出售给其它养殖场(如果是育苗场),直接销售给公众、当地市场和饮食行业,或加工商或出口商。需要考虑每一类市场的需求和潜力。例如,你若拥有市场规格的活虾出售,那么你的收入就高。市场的规模、性质和位置是你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你的评估结果将确定所选地点是否满意,如果是肯定的,接着就应当决定养殖场的设计和经营方式。尽管市场的重要性很明显,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问题常常是研究的最后一项标准。在本手册的后一部分将对它进行更具体的探讨。

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

■ 气候条件的适宜性;

■ 地形的适宜性;

■ 有充足的优质水供应;

■ 有适宜的土壤来建造池塘;

■ 尽可能防止农业和工业污染;

■ 地点进出便利,保证所需物资的进入和收获产品的运出;

■ 可获得其它必要投入物的供应,包括后期幼体和/或幼虾、设备、水生饲料或饲料配料以及动力供应;

■ 拥有良好(管理)技能的劳力和普通劳力;

■ 制定了有利的立法;以及

■ 拥有充足的投资。

这些问题在许多粮农组织和其他出版物中具体讨论过,包括粮农组织(1981年、1988年、1989年b、1995年)和Muir和Lombardi(2000年)。本节重点放在那些对淡水虾养殖特别重要和有针对性的因素方面。

选址:地形和进出便利

养殖场必须靠近其市场,因此进出的道路必须良好。大型养殖场需要有重型卡车进出方便的道路,以便运送物资和有效地收集已经捕捞的虾。

有必要进行测量,从地形的角度评定所选地点的适宜性。这包括横断面,以计算坡度并确定建造池塘和土方工作最经济的办法。在池塘建造中尽可能减少运土量是很重要的。平的或略有坡度的地形最好。坡度接近2%(100米内相差2米)的理想地点可以大量减少运土量。此外,在这类地点建造的池塘可以进行自流灌水(自然地或通过建坝)和自流排水。当可能选择的养殖场地点坡度大或倾斜度不规则时,需要确保池塘大小和排列有利于有效的施工,同时能够保证良好和有效的供水和排水。

然而理想的地点是很少见的。在很多成功的养殖场,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使用水泵进行池塘灌水和排水。如池塘建在平地并经常出现季节性洪涝的地方,需要建造更高的池塘堤岸来防洪。可以在依靠雨水补充的池塘开展养虾,但其产量可能很低。养成池的生产水平由复杂的管理因素决定,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予以论述。池塘的灌水排水费用取决于所选地点的特点,在确定地点之前必须进行评估。

选址:气候

这是另外一个极为重要问题。你应当研究气象记录,了解温度、降雨量和降雨季节、蒸发、日照、风速和风向以及相对湿度。避开气象上极为不利的区域。强风暴增加了发生洪水的危险和水土流失的损失,并可能导致运输和动力供应问题。尽可能不要将养殖场地点选在经常遇到诸如洪水、台风、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果决定将养殖场建在易遭受洪水的地方,需要确保每个池塘的堤岸高于所在地的最高已知水位,或需要用围堤的方式保护整个养殖场。

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全年至少有7个月的月平均温度保持在20oC以上的亚热带地区可以开展季节性生产,例如中国和美国南部的几个州。为了成功进行全年生产,应当避免选择每日和每季温度大幅度波动的地点。全年生产的理想温度范围是在25-31oC之间,而水温如果保持在28-31oC则效果最佳。饲养用水的温度不仅受空气和地面温度的影响,而且还受日光增温以及风和蒸发的降温作用影响。池塘水的交换率和引入水的温度也是重要的考虑内容。

还需要对降雨、蒸发率、相对空气湿度和风速、风向进行调查。理想的是,蒸发损失应相当于或略低于降雨的补充,以便基本维持水的平衡。但是在某些地方,这种平衡随季节变化。有的地方可能会有凉爽的、可以将水储存在较深池塘的高降雨周期和较热的、供水减少的高蒸发期。在这些地区,通过调整生产计划依然可以生产一季或更多季产品。温和的风有利于促进水和大气的气体交换(氧化)。但是大风通过蒸发会增加水的损失并且还会产生波动,造成池塘堤岸的侵蚀。要避免经常阴天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天气影响日光的穿透,从而很难维持稳定的水温。连续阴天数日还会影响藻类开花,导致氧的损耗。

除了供水污染的危险以外,养殖场的地点不要选在池塘本身可能会受到农药喷洒的飘浮物影响的地方,因此应当考虑盛行风向问题。在毗邻采用空中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地方建造池塘也是不应当的。如同其他甲壳类,淡水虾特别易受杀虫剂影响。

选址:水质和供水

从后期幼体到市场规格的淡水虾的饲养通常使用淡水。虾可以忍受半咸水(报告显示,曾经试验性地将它们养殖在盐度高达10ppt的水中,但是它们在这一盐度中不能很好生长)。可以在咸到不能饮用或不能用于农业灌溉的水中养植罗氏沼虾。盐度在3-4ppt的水可以用于养殖罗氏沼虾,但是不要期待获得如同淡水养殖那样好的结果。

水质和水量供应的可靠性是选址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对孵化场的供水来讲,很难给绝对“理想的”饲养地点下定义,一般可以接受某一范围的水质。对于孵化场用水而言,淡水中含钙量是很重要的。据报告,在硬水中的生长率低于软水。建议不要试图在供水的总硬度超过150mg/L(CaCO3)的地方养殖淡水虾。表5列出了淡水虾育苗和养成设施的供水标准。供水必须无污染,特别是农药的污染。虾的生长早在水质达到致死水平之前便受到不利的影响。但是有关各种化学物质的准确致死性依然处于研究之中,因此本手册不宜就安全水平列表。希望了解这项研究现状的读者可以参阅Boyd和Zimmermann(2000年)、Correia、Suwannatous和New(2000年)以及Daniels、Cavalli 和Smullen(2000年)的论著。



尽管标准要求不高,但是同孵化场一样,水中还必须尽量做到无敌害。可以通过虑网(图8a、8b和8c)或通过使用井水达到这一目的。毫无疑问,鉴于其化学和微生物的质量以及免于敌害的特点,地下水是首选的水源。在实践中,只能获得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灌渠等)供应的地点是最常见的。但是必须了解使用这些水源所带来的附加风险。使用过虑网有助于在开始的时候减少敌害的入侵,但是却不能清理受化学污染或含有致病生物的水。应当考虑其他现有或已经规划了的淡水虾养殖场的位置,然后对新养殖场的供水可能受到其他养殖场排污污染的风险作出评估。如果准备使用地表水,最好是将养殖场建在水源来自遥远和未污染水域的瀑布或水库大坝下面(虽然这种水如果取自跃温层,其最初的硫化氢含量可能很高)。



图8b 这个淡水虾养成池使用经过过滤的水(秘鲁)



资料来源:OSCAR ORBEGOSO MONTALVA

图8b 泰国采用这种类型的进水过滤方式,特别是使用长尾泵注水的池塘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经济上可行的最小养殖场规模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但是可供使用的供水量和连续性确定了养殖场池塘的面积和潜在生产能力的技术极限。水有四个主要用途,即给池塘注水、对渗漏和蒸发的损失进行补充、水的交换及紧急冲洗。在确定淡水虾具体养殖地点的供水量时,应当考虑降雨规律。它至少在一年的某些时候会足以补充蒸发和渗漏损失。插文3是养成用水需求的实例。

插文3
养成用水的需求

灌注一个0.2公顷、平均水深0.9米的池塘需要10000x0.2x0.9=1800立方米的水。由于通常希望能够在12小时之内将池塘注满水,因此必须能够每分钟提取1800÷12÷60=2.5立方米(2500升)的水注入池塘。正常情况下只有在饲养周期结束和已经干塘并经过处理之后,才需要为排干的池塘完全注满水,即每6-11个月一次。

由于池塘水质差,还有的时候需要在塘里养虾的同时冲洗池塘并更换相当一部分水。但如果经营的是小型养殖场,几乎不太可能需要同时灌注一个以上的池塘。因此,举例来讲,五个0.2公顷的池塘并不需要比一个0.2公顷池塘大五倍的最大供水量。

除了要有充足的水来灌满池塘之外,在整个养殖期间至少还要有足够的水来补充蒸发和渗漏的损失。蒸发损失程度取决于太阳辐射、风和相对湿度,因此受所在地点的气候特点控制。渗漏损失取决于养殖场地区的土壤特征,主要是其渗透性。在地下水位高或池塘水位与毗邻地块一样(如在稻田地区)的地方,渗透损失可能较小。但是在其它情况下,特别是池塘建造质量差的地方,渗透损失会非常大。此种目的的用水量必须在当地进行评估,这种供水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随着池塘的熟化,通过碎石的聚集和藻类的生长,池塘往往会自行“封闭”,从而限制渗透损失。还可以通过几项技术来降低渗透损失,包括使用有机物、搅炼、压实、铺设 “土毯”、采用膨润土,或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衬砌,或使用丁基橡胶衬板等对池塘进行密封。粮农组织的另一本手册(粮农组织,1996年)提供了这些方法的具体程序。

对于具体地点而言,没有替代方法来确定养殖场的用水量,但根据几项假定,表6提供了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水耗需求实例。诸如ILACO(1981年)等水文学和农业用水评估书籍论述了水源测量技术。粮农组织(1981年)提供了估计渗漏和蒸发损失及计算用水需求的方法。大型养殖场应咨询专业承包商。



饮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设施对淡水虾养殖场的地点而言是附加的优势,但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可以通过获得批量供应的饮用水,钻井或收集和过滤雨水在实地获得饮用水。但是,如果要制冰或在实地进行虾的加工和包装,一般与饮用水同等的高质量水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这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管道排入化粪池、污水池或简单的渗滤坑。

选址:土壤特性

无论是挖掘的池塘还是在地面上筑堤修建的池塘都必须拥有充足的土壤用于池塘建设。除非具备有关土壤特性的充分信息,地点评估应当包括采集数个比池塘预计深度深1米的土样。必须对这些土样进行土壤分类和化学分析。如果出现岩石、漂砾和树桩,则必须在评估养殖场的经济可行性时考虑清除它们的费用(为了使池塘底部平整和建造不渗水的堤岸)。在淹没和完全浸泡的地区建造池塘很困难,如果这样做则必须考虑费用问题。在土壤盐分含量高的地方建造混凝土池塘结构(如池塘出水口)是很困难的。适宜地点的形状应当允许建造普通形状的池塘。不规则形状的池塘很难管理;而矩形池塘的管理效率更高。

虽然土池饲养的淡水虾拥有补充饲料,但是它们的相当一部分食物是从自然中获取的。所以最好是将养殖场地点选在土壤肥沃的地方,因为这将减少施肥的需要和成本。由于成功养殖淡水虾需要pH值为7.0-8.5的水,最好不要在将养殖场建在具有潜在的酸性硫酸盐的土壤上。这些类型的土壤,加上可溶性铁、锰和铝的高含量,pH值只有4.5或更低。很多人认为酸性硫酸盐土壤的出现与红树林地区有关,但是它们也在远离这样地区的地方出现。尽管极不适宜,但是水产养殖池塘还是经常建在这样的土壤上。它们的生产水平常常很低,或者衬砌和施肥的成本很高,使得它们在经济上不可行。

淡水虾池塘应当建造在具有良好保水特性或者可以很经济地将提高保水性的适当材料运到建造场地的地方。土壤的保水性因地而异,必须向土壤专家和诸如农业部及公共工程部等地方政府部门的渔业官员进行专业咨询。如果在那个地区有其他渔场或灌溉水库,应当向附近拥有当地具体经验的养殖渔民进行咨询,听取建议。高度沙化或含有碎石和沙子混合物的透水性土壤是不适宜的,除非地下水位高或周围地区总是积水。一般情况下含有淤沙和粘土的土壤,或带有少量沙子的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泥炭土是不适宜的。粘土的含量不应超过60%,粘土含量高的土壤在潮湿时膨胀而在干旱季节又龟裂,因此还需要修补。有关颗粒大小、渗透性和可塑性(土壤团聚到最佳强度和渗透性的程度)的初步分析方法,请参见粮农组织出版物(1985年)。

选址:动力供应

最好有电力来源,但并非必不可少。养殖场的水流动所需要的动力有多种来源,包括:

■ 水力本身(重力和水流);

■ 风;

■ 电;

■ 汽油和柴油燃料;以及

■ 木材。

虽然不需将电作为唯一的选择,但它却是较理想的一种能源,为照明、水井和饲料制作设备提供动力。最适合使用的动力完全因地而异,取决于诸如设备的可利用性、动力的单位成本以及所选地点的特点和供水等因素。养殖场自行发电可能比从国家电网最近处引电的方式更经济。在动力故障会很快造成严重损失的地方,如依靠曝气的精养系统,备用动力供应(一般是柴油发电机)极为重要。

最理想的是可以利用重力让水流动,但是这取决于所选地点的性质。在实践中,大部分养殖场使用电力或燃油泵来为池塘供水(图9),有些养殖场还在收获时用它们给池塘排水(图10)。一些小型养殖场用木材作燃料制作熟饲料,而其他养殖场则利用老式的风力和水力方法输送水。风车和水车还可以用于提水灌注池塘或为养殖场发电。

图9 可以使用老式柴油气车引擎驱动水泵(泰国)



资料来源:HASSANAI KONGKEO

图10 部分国家使用较昂贵的水泵,这台水泵正在用于收获淡水虾(夏威夷)



资料来源:SPENCER MALECHA

选址:虾苗和消耗品

利用公路、铁路甚至飞机来长途运输淡水后期幼体,这在技术上不存在重大困难。但是需要有交通工具得以靠近池塘的通道。如果因为地方道路差而会造成进一步拖延的话,则不宜从很远的地方将后期幼体运至养成地点。在选择养殖地点时,要评估获得后期幼体的成本。运输成本会使基本放养成本大幅增加。另外,养殖场和最近孵化场之间的距离越远,后期幼体的价格也会越高(因为孵化场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减少)。

还需要考虑未来养殖场需要的饲料供应及其运输费用。例如,一个平均产量为2500公斤/公顷/年的大型养殖场(40公顷)每周将平均需要大约5吨的干饲料。假如这些饲料按月运到所选地点,每批将运送20吨,这就意味着所选地点要有供车辆使用的良好道路。在所选地点还要有清洁、干燥、凉爽和可靠的饲料储藏设施。这也适用于其他消耗品的补给,如化肥和设备。当然对小型养殖场不会有这么复杂的要求。但是,这些因素依然是重要的,特别是拥有良好的储藏设施。

选址:劳力

小型淡水虾养殖场可以成功地由非技术性劳力来维持,但是在放养或收获时节需要来自社区(如农民合 作小组)和商业部门(孵化场经营者、饲料供应商)的外部协助。大型养殖场需要具备胜任的现场管理人员。各个淡水虾养殖场使用劳力的数量差别很大。例如,据估计一个40公顷的养殖场需要两个高级工作人员和六个普通劳力。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证明,一个人应能够照看一个1-2公顷的淡水虾养殖场,负责除收获以外的,如喂养等正常维持工作。一般这种类型的养殖场属于家庭所有并由家庭经营。

选址:管理当局的支持及技术援助

在选择养殖场地点时应当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它们包括地方和国家政府有关水的使用和排放、土地使用、鲜活动物的运输、非当地品种的进口(在尚未引进罗氏沼虾的地方)、疾病监测、税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大部分淡水虾养殖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的国家,这些规章制度不像在欧洲和美国申请温带水生品种的养殖那样严格,相关政府部门会热心鼓励淡水虾养殖。应当向当地内陆渔业部门寻求建议,那里的官员应当是愿意提供帮助并渴望参与你的项目的。在一些国家,会有非政府组织愿意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能否在养殖场进入经营时期容易地获得援助和咨询是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一个人多么能干,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水的分析、疾病诊断和技术咨询。可以从政府、大学和私营部门获得这类援助。不要将地点选在别人听不到你喊“救命!”的地方。及时获得合格的人员和配备良好的实验室的支持是极为宝贵的。应当经常保持与地方渔业官员的联系,但是不要指望他们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没有任何人会什么都知道!




[1] 这些手册并非专门针对淡水虾。它们与鱼和甲壳类的多种养殖形式有关,是为高级推广人员编写的。
[2] 假设平均水深0.9米。
[3] 用于在开始和以后灌注池塘。假定池塘规格为0.2公顷,可以在12小时内灌满。还假定从来不需要同时灌注一个以上的池塘(或池塘表面面积的10%,以数值较大者为准)。当地的经验将会验证这个允许量是否不够或是太高。
[4] 假定未搅拌粘质壤土典型的平均渗透损失为10毫米/日(粮农组织,1981年),蒸发量为500毫米/年(这一数字绝对因地
而异)和每日水交换率为2%。在平均水深0.9米的池塘内,这相当于100立方米/公顷/日(大约0.07立方米/公顷/分钟)的渗
透,大约13.7立方米/公顷/日(0.01立方米/公顷/分钟)的蒸发和180立方米/公顷/日(0.125立方米/公顷/分钟)的水交换。
因此,全部维护需要0.205立方米/公顷/分钟。
[5] 这一数字是维护率和池塘每年两次灌水的需水量之合,以每分钟消耗量进行平均。


雌性虾有时被称为处女雌虾(V或VF)、怀卵(携卵)雌虾(Be或BF)和开放抱卵腔(产完卵的)雌虾(OP)。图4展示了携卵雌虾。淡水雄虾有三个主要类型和数种中间类型,这些类型在粮农组织原先的手册上没有给予全面说明。图5展示了所有三个主要类型。在了解养成阶段的规格管理需求方面,区分这些类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附件8)。第一类包括蓝螯雄虾(蓝螯),这种虾有特别长的螯。有时被称为矮小虾的第二类雄虾螯足较小,现在被称为小雄虾(SM)。虽然这种虾的个体如同幼虾,但是其龄期却很长。第三种类型雄虾称为黄螯雄虾(黄螯)。黄螯雄虾有金黄色的螯,比蓝螯雄虾的螯短30%到70%。可以通过肉眼区分三个主要类型雄虾,但是,有关确定类型的更为可靠的方法,请参见Karplus、Malecha和Sagi的论著(2000年)。如上所述,除此之外还有数种中间类型雄虾,包括淡黄螯、深黄螯和转化黄螯雄虾。各个雄虾类型之间的关系和转化以及它们规格管理的重要性在本手册的后一部分予以论述(附件8)。

图4 注意与这只罗氏沼虾蓝螯雄虾一起的两只雌虾的腹胸已经膨胀,以便容纳卵(巴西)



资料来源:EUDES CORREIA

图5 罗氏沼虾的主要雄性形态型称为蓝螯、黄螯和小型雄性(以色列)



资料来源:ASSAF BARKI,经BLACKWELL SCIENCE同意,根据NEW和VALENTI(2000年)复制

许多人发现,捕捞的沼虾和(海)对虾在去头之后很难区分。实际上,如果“虾尾”的外壳依然保留,那么便有两种简单的办法来辨别它们(Fincham和Wickins,1976年)。首先,沼虾属未定种有一个平滑圆形的背侧面,直到腹部,而对虾在腹背顶端有一简单或复杂的脊(图6)。第二,沼虾腹部(或尾部)的第二侧甲迭盖第一和第三侧甲(与所有加勒比虾一样,其中包括一些海虾,如雕褐虾属未定种(Crangon spp.)、长额虾属未定种(Pandalus spp.)和长臂虾属未定种(Palaemon spp.))。对于对虾来讲,第二侧甲仅迭盖第三侧甲,而它本身被第一侧甲所迭盖(图7)。





1.3 生活史

所有的淡水虾(如同其它甲壳类)都会有规律地使其“外骨骼”或外壳脱落,以便生长。这一过程被称为蜕壳并伴随着个体和重量的突然增加。淡水虾的生长周期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卵、幼体、后期幼体和成虾。每一个沼虾品种在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及其生长率和最大规格)所用的时间各异,不仅很明确,而且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的影响。

罗氏沼虾的生活史可以概括如下。成虾的交配产生的胶状精液(称为精子荚)附着在雌性虾体胸部下端。只有已经完成交配前蜕壳(一般在夜间),因此是软壳的成熟雌虾和硬壳的雄虾方可成功地进行交配。所有各种类型的雄虾都有能力使雌虾受精,但是它们的行为是不同的(见附件8)。Ismael和New(2000年)及Karplus、Malecha和Sagi(2000年)的论著对交配过程进行了具体描述。在自然条件下,全年都可以进行交配。在热带地区,交配发生在雨季的开始,而在温带地区则发生在夏季。

在交配后数小时,卵通过生殖孔被挤出并由位于步足基部的产卵刚毛(硬毛)引导到抱卵腔。在这一过程中,卵通过附在雌虾体外的精液受精。卵保持在抱卵腔(附在产卵刚毛)中并通过游泳足的有力运动维持供养。这一点与对虾的情况相反,对虾是将卵排在海里,在那里孵化。雌性淡水虾持卵的时间各异,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三周。排卵的数量也取决于雌虾的大小。据报告,罗氏沼虾的雌虾完全成熟后一次排卵量在8万到10万粒。然而它们第一次产出的卵(例如那些在其生命第一年产出的卵)通常不会超过5000到2万粒。雌虾通常在体重达到15-20克时成熟,但是也观测到重量小到6.5克的怀卵雌虾(Daniels、Cavalli和Smullen,2000年)。在保持雌雄繁育种群的实验室条件下,据记载,卵的孵化时间在28°C时平均为20天(在18至23天范围内)。当雌虾怀卵时,卵巢频繁恢复成熟。交配前的蜕壳最短间隔是23天(例如,有的时候雌虾一个月内孵化两批卵)。在自然条件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它确实显示出虾的繁殖潜力。

随着卵的孵化,即对整批卵来说通常在一两夜便可完成的一个过程,幼体(自由游动蚤状幼体)在亲虾腹部附肢的快速运动而散开。淡水虾幼体如同浮游生物一样尾端朝前、腹面朝上(头朝下)活跃地游动。罗氏沼虾幼体需要半咸水来生存。那些在淡水中孵化的幼体将会死去,除非它们在数日内游到半咸水中。在淡水虾幼体的生存期中有数个微观上很明显的阶段(附件1),可以维持数周。根据在孵化场条件下的观察,罗氏沼虾单个幼体最短在16天便完成其幼体生命,但是实际达到这一阶段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取决与水温和其他因素。这项观察的重要性在本手册的后一部分作了全面的讨论。幼体不停地进食,实际上它们的食物大部分是浮游动物(主要是微小甲壳类),非常小的虫子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幼虫。

在完成其幼体发育阶段后,淡水虾变态为后期幼体。从这时开始,它们类似成虾,开始成为爬行而不是自由游动的虾。它们在游动时也采用正常的方式(背朝上)而且是朝前游。快速的躲避行动可以通过收缩腹肌和快速摆动尾扇来实现。后期幼体对广范的盐度范围具有良好的耐性,这是淡水虾的一个特点。

后期幼体在变态后的一两周之内便开始向上游的淡水环境洄游并能够在急流中游动,在河流浅滩和湍流中爬过石块。它们可以攀爬垂直的平面并且在充分潮湿的条件下横穿过地面。此外,除了它们作为幼体时摄取的食物以外,它们开始利用来自动植物等体积更大的有机物质。淡水虾的后期幼体是杂食动物,随着生长,它们的食物最终包括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藻类、坚果、谷类、植物籽、果类、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鱼肉以及鱼类和其他动物的残渣。它们也可能自相残食。可以从Ling(1969年)的论著中获得更多有关这一主题的信息。

1.4 更多生物学信息的来源

雄虾的多态性与虾养殖的管理关系极大,这一问题在本手册附件8中作了论述。但是淡水虾的内部形态学、生殖生理学和渗透离子调节以及蜕壳、自切(身体部分蜕落)和附肢再生的机能超出了本手册的内容范围。New和Valenti(2000年)提供了有关这些主题的论述。

 

第一章  生物学


 

下列内容包含沼虾属的背景信息和有关罗氏沼虾生物学的部分基本细节。本章节主要以Holthuis(2000年)的论著、Ling(1969年)的工作及Ismael和New的回顾为基础,意在为推广人员和学生提供基本的背景资料。

1.1 淡水虾的名称、自然分布和特性

淡水虾的命名(名称)

根据Bate1868年的论著,目前所有养殖的淡水虾都属于长臂虾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即沼虾属(Macrobrachium)。已得到论述的大约有200个品种,它们绝大多数的生命周期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淡水中渡过的。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第一个从科学角度认知的品种之一,第一个可识别的图解出现在1705年。对淡水虾的命名,无论是在分属上还是在分类上是很混乱的。在过去,其属名包括Cancer(Astacus)和Palaemon。罗氏沼虾的原名包括Palaemon carcinus、P. dacqueti 和P. rosenbergii,直到1959年,它现在的学名罗氏沼虾(De Man,1879年)才被普遍接受。
一些分类学家承认有一个西部的亚种(在印度东部沿海、孟加拉湾、泰国湾、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地区)和一个东部亚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和伊里安查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北部)。西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acqueti(Sunier,1925年),东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osenbergii(De Man,1879年)。但是,从淡水虾养殖者的角度来看,准确的命名无关紧要,特别是因为罗氏沼虾品种在其自然地理范围内已经转移和已经引进到许多其它地域,并在那里定殖。

淡水虾的天然产地(分布)

沼虾属淡水虾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olthuis(1980年)提供了有关沼虾品种的分布、当地的名称、生境和最大商品规格等有价值的信息。

它们生存在大部分内陆淡水地区,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灌渠、运河和池塘以及河口地区。尽管部分品种在内陆的咸水和淡水湖中完成其生命周期,但是大部分品种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需要半咸水(因此它们生存的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相连)。部分品种喜好水清的河流,其它的则存活在极为混浊的水中。罗氏沼虾属于后一种。

在最大个体和生长速度方面,品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很大,罗氏沼虾、美洲沼虾(M. americanum)、真沼虾(M. carcinus)、马氏沼虾(M. malcolmsonii)、恒河沼虾(M. choprai)、非洲沼虾(M. vollenhovenii)和贪食沼虾(M. lar) 是已知个头最大的品种。美洲沼虾(Cauque river prawn)自然生长在美洲西部的流域,而大沼虾(painted river prawn)则生长在与大西洋相通的地方。恒河沼虾(Ganges river prawn)生长在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系。贪食沼虾(Monkey river prawn)是从东非到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地区的本地品种(并引进到夏威夷)。马氏沼虾(monsoon river prawn)生长在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河流中。罗氏沼虾(giant river prawn)是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大洋洲北部和西太平洋岛屿的本地品种。非洲沼虾(African river prawn)自然分布在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的西非地区。

许多沼虾品种已经从其原始栖息地被转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最初是为了研究的目的。罗氏沼虾是商业养殖中使用最多的品种,因此也是被众多国家引进的一个品种。在1965年该品种从马来西亚被引进到夏威夷之后,Ling(1969年)在那里的开创性工作被Fujimura和Okamoto(1972年)发展成大规模的后期幼体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几乎被各大洲采用,用于养殖。现在许多国家养殖罗氏沼虾,主要的生产国(>200公吨)是孟加拉、巴西、中国、厄瓜多尔、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省和泰国(粮农组织2002年)。据报告,在2000年还另有30余个国家生产这一品种。根据New(2000年),越南也是一个主要生产国。此外,罗氏沼虾在捕捞渔业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在孟加拉、印度和东南亚的其他几个国家。

罗氏沼虾与其他淡水虾品种的区别

可以通过下列特征区分罗氏沼虾(图1)与同属其它品种的不同(有关下面使用的形态学术语的解释,参见术语表 - 附件11):


■ 拥有一个很长的额角,有11-14个背齿和8-10个腹齿(腹部特征特别重要);

■ 其尾节顶端明显超出尾节的后刺;

■ 雄性成虾有很长的第二螯足,每一节均加长并有钝脊骨;

■ 雄性成虾第二螯足可移动指(除了最顶端以外)由像软毛一样的密绒覆盖,但是,在固定指和螯足其它地方没有这种软毛;

■ 这是已知的体格最大的沼虾品种,据说雄性成虾总体长达到33厘米,雌性成虾体长达29厘米。

1.2 淡水虾的形状(外部形态学)和其他特征

下述信息涉及淡水虾罗氏沼虾的一般外形解剖学并对身体各主要部分的功能作出一些解释。本手册主要论述养殖,不包含内部形态学(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生殖和神经系统),但具体的信息可以从本章引言中提及的参考书目中获得。

该品种淡水虾的卵略呈椭圆形,长0.6-0.7毫米,直到孵化前的2-3天之前为鲜橙色,然后变为灰黑色。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胚胎使用其养料储备所致。

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变态之前幼体要经历十一个明显的发育阶段(Uno和Kwon 1969年),每一阶段有几个显著的特征,附件1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但是从第VI阶段开始,它们的个体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一些研究人员,特别是Ling(1969年)只对八个发育期进行了描述。处于第一阶段的幼体(蚤状幼体)长度(额角顶端到尾节顶端)仅不到2毫米。幼体利用其胸肢反向游动并主动受光的吸引。到了第XI阶段时,它们的长度约为7.7毫米。新变态的后期幼体的长度也是7.7毫米,其特点是它们像成虾那样移动和游动。一般来讲它们是半透明的,并有一淡橙色的头区。

后期幼体和成虾身体包括头胸部(头)和腹部(尾)。淡水虾的身体分20个节(称为体节)。头部有14个节,融合为一体,在称为头胸甲的大型背和侧壳覆盖下很难看见。头胸甲坚硬平滑,但两侧的两个刺除外,其中一个(触角刺)就在眼眶下方,另一个(肝刺)在更靠下的触角刺后边。头胸甲延伸到很细并向上弯曲的额角处止。额角向前延伸超出第二触角鳞片,在上方有11-14个齿,在下方有8-10个齿(见图1)。前两个背(上方)齿在眼孔(眼眶)的后方。

头胸部的前一部分称为头,有6个节并包括眼和五对附肢。如果将虾翻过来,可以看见六个节的最后三个节,胸部附肢(见下列)分向两侧。因此头部从虾的前边起包括:

■ 柄化眼睛;

■ 第一对触须,其中每一个有三个节的柄,从这里生出三个触鞭节;

■ 第二对触须,其中每一个有五个节的柄和一个单独的长鞭节;

■ 大颚,短而坚硬,用于嚼碎食物;

■ 第一对小颚,片型(瓣状),隐藏于第二对小颚下侧,用于将食物送到嘴里;及

■ 第二对小颚,形状如同第一对小颚,但是具有另外一种功能。部分附肢不停地拍打,从而通过鳃腔形成水流,提高鳃腔的呼吸功能。

两对触须是最为重要的感觉感受部位,第一对触须柄包括平衡囊,是重力感受器。大额及第一和第二小颚是六对口器的组成部分(如下)。

头胸部的后一部分称为胸部,包含可以很容易看到附肢的8个融合节。这些附肢包括如下3对颚足和5对胸足:

■ 第一和第二颚足类似第一和第二小颚,功能如同口器(如上);

■ 第三颚足同样也是口器,但是看起来更像腿;

■ 第一和第二对腿(胸足)带有钳子(螯)。这些带有钳子的腿也称为螯足。第一对腿细小,但是第二对带许多小刺,比任何其它的腿都强壮。第二对螯足用于捕食,以及交配和对抗(争斗)行为;

■ 第三、第四和第五对腿(胸足)比第二对螯足短,有简单的螯(不是钳子),有时称为步足。卵子从位于雌虾第三对胸足基部、覆盖着一层膜的椭圆形生殖孔挤出。雄虾的精子从由活瓣覆盖、位于第五对胸足基部的生殖孔中挤出。

胸足包括化学感受器细胞,对食物的水提物和盐敏感(因此可以参与洄游和生殖过程)。罗氏沼虾左侧和右侧的第二对腿(螯足)在大小上是一样的,这一点与其它沼虾属未定种不同。在成虾中,第二螯足特别长,可以远远超过额角端部。图2展示了部分特殊的例子。

图2 这是从一项渔业发展计划中(印度)获得的巨大雄性罗氏沼虾



资料来源:METHIL NARAYANAN KUTTY

虾尾(腹部)非常明显地分为6节,每一节有一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如同其名字面之意,它们用于游泳,不同于步足)。前五对游泳足柔软。雌虾游泳足有附着位点,用于保护在抱卵腔内的卵块(见下列)。雄虾第二对游泳足已经改变,用于交配。这一刺状突出称为雄性附肢。称为尾肢的第六对游泳足僵硬且坚固。尾节是最后一个节上的一个中附肢,有突出点,带有两个向外突的小刺。尾节和尾肢组成一个尾扇,使虾能够突然向后移动。

表1列出了每对附肢的节和功能概要。


后期幼体的颜色通常呈略发绿的灰褐色,有时是蓝色。一般情况下,身体上有不规则的褐色、灰色和发白的纵向条纹。尾节弯曲时可以看到橙色的斑点。额角的侧脊有时是红色的。触须常常是蓝色的。螯足一般是蓝色,但是第二对螯足也可能是橙色(见下列)。虾体的颜色往往是,幼小虾的颜色鲜艳,较老的虾的颜色通常发暗、呈蓝色或褐色(烹熟后变成红色)。

雄性成虾较雌性大很多而且第二对螯足很粗壮。雄虾头也成比例增大,但腹部较窄。如上所述,雄虾生殖孔在第五对步足的基部。雌性成虾的头和其第二对步足比雄性成虾小得多。雌虾生殖孔在第三对步足的基部。图3展示了幼虾雌雄鉴别的一种备选技术。雌虾胸膜(腹节悬垂面)比雄虾的长,腹部更宽。第一、第二和第三尾节的胸膜组成一个抱卵腔,在产卵和孵化期之间携带虾卵。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成熟的或“携卵的”雌虾,因为卵巢看上去如同大块橙黄色物体,占据头胸部的背部和侧部的很大一部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