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简介: 橄榄油是一种优良的不干性油脂。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古老的油脂之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们广泛食用这种油脂。
橄榄油取自常绿橄榄树的果实。整粒果实含油35%-70%(干基),其果肉含油75%以上。橄榄油的形状与制油工艺密切相关,优质的橄榄油只能用冷榨法制取,并且需要从低压到高压分道进行,低压头道所得的橄榄油勿需精炼,即可食用。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特殊温和令人喜爱的香味和滋味。而且酸值低(通常为0.2-2.0),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任用油。
橄榄油的色泽随榨油机压力的增加而加深:浅黄、黄绿、蓝绿、蓝至蓝黑色。色泽深的橄榄油酸值高,酸值大于3时,油味变浓并带有刺激性,不宜食用。深色橄榄油比重增大。如果浅色油的相对密度(15℃/15℃)大于0.918时,说明掺杂有其它油脂。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橄榄油,则可凭橄榄油中含角鲨烯较高来确定它的存在。
橄榄油不同于其它植物油的地方,还有它具有较低的碘值和当温度降低到0℃时还能保持液体状态。
橄榄油中含有700mg/100g油以上的天然抗氧化剂--三十碳六烯(角鲨烯)。加之橄榄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少,所以其储藏稳定性较高。
食用橄榄油的理化常数:
相对密度(d15℃15℃) 0.9090-0.9150
折光指数(n20℃D) 1.4635-1.4731
粘 度(E020℃) 11-13
凝固点(℃) 0-3
脂肪酸凝固点(℃) 17.26
克雷司美尔值(℃) 68.5-71.6
碘值(克碘/100克油) 75-88
皂化值(mgKOH/g油) 185-196
不皂化物(%) <1.4
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279-286
食用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
饱和脂肪酸 11.0-17.0
棕榈油酸 0.2-1.8
油 酸 65.8-84.9
亚油酸 3.3-17.7
亚麻酸 0.3-1.3
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利用人体消化吸收,因此营养价值较高。橄榄仁油通常呈黄色,具有类似杏仁油的谈甜味。
橄榄仁油的特征常数如下:
相对密度 0.9184-0.9191
折光指数 1.4663-1.4671
碘 值(克碘/100克油) 86-87
皂化值(mgKOH/g油) 182-184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橄榄油,不仅在采收时不能损伤果实,而且需将收获的果实及时加工取油。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需将果子浸泡在食盐水中(浓度6%)。第一道和第二道冷榨油作医药或食用,第三、第四道冷榨油以及浸出油经过适当的精制后可以作润滑、制皂等工业用油脂,但不允许食用。为了防止食用,出售时需加入迷迭香油或其它药剂,以示区别。
取过橄榄油的压榨饼中残油约4%-15%,可作为饲料。也可用二硫化碳、石油醚、苯和氯化乙烷等溶剂将饼再行浸出取油;用二硫化碳作为溶剂浸出的橄榄油为硫化橄揽油,不能食用。
橄榄油为高级食用油脂,售价较高,所以常有掺伪现象。为了鉴别,可用下列试验:
1.硝酸试验。橄榄油与硝酸作用不呈显色反应。其它油脂与硝酸作用呈棕色。
2.冷冻试验。无水橄榄油在2℃的条件下放置5.5小时仍澄清透明。如若在5.7℃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出现混浊,则橄榄油中一定有多量的掺杂油脂。
3.测定油脂的克雷司美尔值。纯净橄榄油的克雷司美尔值在68.5-71.6℃之间。否则其中掺杂。克雷司美尔值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油脂在等量乙醇(92%)和戊醇混合溶剂中在较高温度溶解后,逐渐冷却至溶液发生混浊时的温度数值。
4.角鲨烯含量的测定。油脂中除米糠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300mg/100g)外,其它油中含量很低。橄榄油中含量也很高,所以测定角鲨烯的含量是判断橄榄油是否纯品的主要指标之一。
橄榄仁油的化学组成及性状与橄榄油相似。橄榄油几乎完全不呈干性。它的化学成分随其产地而有所不同,气温较高地区产得的油脂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橄榄油具有广泛的用途。绝大部分用于烹饪及凉拌等食用,也用于制药、化妆品、润滑油、土耳其红油、纺织用油和磺化油等,同时还可以用于制皂。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质地白净、起泡力强,是制皂工业的优良原料。
二、保管方式: 橄榄油中含有天然的多酚类抗氧化剂,放在阴凉处1-1.5年质量不变,但同其它油脂一样,不宜见光、热。
橄榄油的盛器要用玻璃瓶或镀锌铁皮制作,不能用塑料盛器。
油橄榄
一、商品简介: 油橄榄为木樨科长绿乔木,果实叫"齐墩果",为亚热带和温带具有古老历史的栽培植物。油橄榄起源于叙伊地区并向西扩展到地中海沿岸。我国自60年代引种,现以湖北、四川、陕西、汉中地区的产量较高,其次是云南、广西、湖南及江西等省区。
油橄榄的果实是椭圆形肉质核果,有胚乳种子。但其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大有差异,成熟时,果实呈淡棕黑色。肉果皮为纺锤形,坚硬。外果皮与果肉牢牢地粘合在一起,成熟时呈肉质。油脂主要含在果肉内。取自果肉的油称为"橄榄油",取自核仁的油脂称为"橄榄仁油"。成熟果实的含油率为15%-25%。油橄榄果实可直接食用(可制作罐头和蜜饯等食品),也可用来制取油脂。收获前的橄榄一般为绿色,完全成熟时多为黑褐色。
橄榄油呈浅绿色(叶绿素),有水果清香味,含丰富维生素,是唯一鲜果冷制即食的油脂。其制油方法要求鲜果冷制,就地及时加工果浆,温度25℃,否则其特有芳香味易挥发,且颜色变红,酸值上升,油质变差,取油后的饼粕可作饲料。
二、保管方式: 油橄榄果实采收后立即装车运输到油厂,在运输中,要防止挤压损伤,有的采用木箱装运,有的浸在溶液中运送,一般是当天运送当天加工,在大量采收季节,如来不及加工,国内大多采用薄层堆放,其堆高不应超过40厘米,一般贮藏3-5天,同时还要防止鲜果发热、霉烂。国外果实贮存的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干藏、水藏和冷藏等,其中冷藏效果最好,即将果实放在0℃左右的冷风库中,贮存3个月,对出油率和油质没有任何影响。另外,有窖藏,水浸等;还有用3%盐水加0.003%柠檬酸浸藏。
- 黑脸回答:
- 2009-11-16 19:35
- wuyuling回答:
- 2009-11-16 18:14
饱和油脂不好.....
- lcj4496回答:
- 2009-11-16 16:32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
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中国是棕榈油的完全进口国。
棕榈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为40度的棕榈油 (注:指要达40度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这样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吃了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等病。
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它含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方便面中油脂是棕榈油,麦当劳、肯德基使用的是棕榈油.
在美国FDA要求标注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之后,世界人民都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深恶痛绝。就连麦当劳等各大西式快餐店,也纷纷宣称,自己已经把炸鸡块炸薯条的油换成了棕榈油,不再使用含有氢化植物油的煎炸油。
不单是快餐店,为了顺应消费者的要求,很多食品制造商都把原来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氢化植物油产品换成了天然棕榈油。由于棕榈油价格较低,烹调时油烟较少,制作食品时口感好,颜色又明艳美丽,它已经成为食品制造商的新宠。
棕榈油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不过,它和棕榈仁油和椰子油不同,饱和程度比后者降低了35%。椰子油几乎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一种天然油脂,所以它比牛油还要“硬”。而棕榈油在气温温暖时仍然能够基本上保持液态。它富含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一种天然维生素E,生物活性比合成维生素E高),营养价值较动物脂肪高。
棕榈油还有个很不错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进行“分级”加工。也就是说,榨油之后,通过一些后续物理处理,可以把棕榈油分成熔点不一样的几种产品。其中有的产品集中了棕榈油当中的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更多地呈现半固态,甚至固态;也有的产品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现液态。那些液态的棕榈油组分,含有比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常常被加入各种调和油当中,用来平衡脂肪酸的比例。
其中,那些室温下呈现半固态和固态的产品,比较类似于猪油、牛油、黄油的状态,也就被人们用来替代动物脂肪,用来替代氢化植物油,制作各种点心、饼干、煎炸食品等。问题是,这样的油,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已经基本丧失,与猪油、牛油相比,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优势。
日本人非常注意油脂的健康,一直不赞成在食品中大量使用这种棕榈油,而我国则是棕榈油和氢化植物油同时大量使用,直有泛滥之势。日本人担心的理由也是充分的,因为棕榈油所富含的是16碳的棕榈酸,而棕榈酸升高血脂的作用较强,大量摄入时是否会提高心脏病的风险,仍然还是令人忧虑的问题。
近年来有一些动物研究和人体研究证实,纯的棕榈油对于控制血脂具有良好的影响,和橄榄油一样具有降低“坏胆固醇”(LDL),升高“好胆固醇”(HDL)的效果。这使人们略感安心。虽说如此,对于是否要多吃棕榈油的问题,在学术界仍有一定争议,因为那些半固态的棕榈油,和纯的棕榈油成分不一样,很可能对心脏并没有什么好处。
此外,还要小心那些写着“棕榈油”实际上使用氢化棕榈油的产品。因为棕榈油和豆油、菜籽油一样,也可以进行氢化,变得非常硬,并产生一些反式脂肪酸。氢化的棕榈油也很受欢迎,它们可能在冰淇淋中藏身,还可能在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当中替代可可脂,充当满足口感的重要角色。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炼油(Refin
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榈仁油。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中国是棕榈油的完全进口国。
关于棕榈油有害的各种说法
一、
棕榈油是一类脂肪酸的混合物,熔点为40度的棕榈油 (注:指要达40度才能熔化成液体的棕榈油),只能用于做肥皂和化妆品;熔点为24度的,可以用来炸方便面和做糕点;熔点为12度的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这样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吃了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等病。
二、
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它含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方便面中油脂是棕榈油,麦当劳、肯德基使用的是棕榈油.
三、
在美国FDA要求标注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之后,世界人民都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深恶痛绝。就连麦当劳等各大西式快餐店,也纷纷宣称,自己已经把炸鸡块炸薯条的油换成了棕榈油,不再使用含有氢化植物油的煎炸油。
不单是快餐店,为了顺应消费者的要求,很多食品制造商都把原来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氢化植物油产品换成了天然棕榈油。由于棕榈油价格较低,烹调时油烟较少,制作食品时口感好,颜色又明艳美丽,它已经成为食品制造商的新宠。
棕榈油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从棕榈的果肉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一半。不过,它和棕榈仁油和椰子油不同,饱和程度比后者降低了35%。椰子油几乎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一种天然油脂,所以它比牛油还要“硬”。而棕榈油在气温温暖时仍然能够基本上保持液态。它富含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一种天然维生素E,生物活性比合成维生素E高),营养价值较动物脂肪高。
棕榈油还有个很不错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进行“分级”加工。也就是说,榨油之后,通过一些后续物理处理,可以把棕榈油分成熔点不一样的几种产品。其中有的产品集中了棕榈油当中的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更多地呈现半固态,甚至固态;也有的产品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现液态。那些液态的棕榈油组分,含有比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常常被加入各种调和油当中,用来平衡脂肪酸的比例。
其中,那些室温下呈现半固态和固态的产品,比较类似于猪油、牛油、黄油的状态,也就被人们用来替代动物脂肪,用来替代氢化植物油,制作各种点心、饼干、煎炸食品等。问题是,这样的油,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已经基本丧失,与猪油、牛油相比,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优势。
日本人非常注意油脂的健康,一直不赞成在食品中大量使用这种棕榈油,而我国则是棕榈油和氢化植物油同时大量使用,直有泛滥之势。日本人担心的理由也是充分的,因为棕榈油所富含的是16碳的棕榈酸,而棕榈酸升高血脂的作用较强,大量摄入时是否会提高心脏病的风险,仍然还是令人忧虑的问题。
近年来有一些动物研究和人体研究证实,纯的棕榈油对于控制血脂具有良好的影响,和橄榄油一样具有降低“坏胆固醇”(LDL),升高“好胆固醇”(HDL)的效果。这使人们略感安心。虽说如此,对于是否要多吃棕榈油的问题,在学术界仍有一定争议,因为那些半固态的棕榈油,和纯的棕榈油成分不一样,很可能对心脏并没有什么好处。
此外,还要小心那些写着“棕榈油”实际上使用氢化棕榈油的产品。因为棕榈油和豆油、菜籽油一样,也可以进行氢化,变得非常硬,并产生一些反式脂肪酸。氢化的棕榈油也很受欢迎,它们可能在冰淇淋中藏身,还可能在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当中替代可可脂,充当满足口感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