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 mengwubin回答:
- 2009-10-30 17:19
- zhengyoulong回答:
- 2009-10-29 15:08
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人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此后转基因大豆得到迅猛发展。
2005年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转基因大豆。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
2存在的风险
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关于安全性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但是从客观上说,转基因大豆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并给进口量最大的中国带来一定风险。
2.1资源环境安全风险
中国目前还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1)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大豆种植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非转基因大豆;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基因飘逸”而破坏非转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2)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多11.4%,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抗性剧增。(3)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人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温升高,pH值超过7.5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进口转基因大豆极大冲击了国内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种植者,造成中国油料作物种植者的“卖难”现象,最终会恶化大豆生产资源环境。进口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市场,每吨成本至少要比进口大豆高170元。科学研究也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为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在这种悬殊的情况下,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纷纷转向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最近几年,中国大豆由“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卖路难寻。如果继续依靠进口转基因大豆,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环境。同时,中国在大豆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将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
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以后,大部流进入了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其产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从而影响了中国大豆加工资源环境,不利于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由于使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等原料,与转基因大豆油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中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由于大豆供不应求,中国从1995年开始批量进口,1996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万吨。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2005年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转基因大豆。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
2存在的风险
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关于安全性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但是从客观上说,转基因大豆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并给进口量最大的中国带来一定风险。
2.1资源环境安全风险
中国目前还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1)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大豆种植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非转基因大豆;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基因飘逸”而破坏非转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2)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多11.4%,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抗性剧增。(3)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人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温升高,pH值超过7.5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进口转基因大豆极大冲击了国内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种植者,造成中国油料作物种植者的“卖难”现象,最终会恶化大豆生产资源环境。进口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市场,每吨成本至少要比进口大豆高170元。科学研究也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为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在这种悬殊的情况下,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纷纷转向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最近几年,中国大豆由“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卖路难寻。如果继续依靠进口转基因大豆,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环境。同时,中国在大豆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将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
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以后,大部流进入了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其产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从而影响了中国大豆加工资源环境,不利于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由于使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等原料,与转基因大豆油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中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由于大豆供不应求,中国从1995年开始批量进口,1996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万吨。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 zhangqy回答:
- 2009-10-28 17:46
转基因食品五大隐患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担忧:
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显示,给老鼠喂食转基因玉米后,导致其血液变化和肾脏异常。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油,由此引发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担忧。业内人士也表示:受转基因风波的冲击,中国食用油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担忧:
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显示,给老鼠喂食转基因玉米后,导致其血液变化和肾脏异常。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油,由此引发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担忧。业内人士也表示:受转基因风波的冲击,中国食用油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