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白果病)是为害桑椹的主要病害,轻者造成桑椹品质低劣,重者使桑椹腐败,由紫红色变白而破碎脱落,甚至有椹无收。
本病主要由真菌寄生引起,其侵染途径为菌核体在土中越冬,翌年桑花开放时抽出子囊盘,盘上生出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传播,侵入花器,发病期多在桑椹成熟前夕。本病为害程度除受桑园透风、光照外,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开花期连续阴雨,结实期气温偏高时为害严重。
要防治该病的发生为害,其主要防治方法有以下五方面:
1、桑花初花期至盛花期(即春季桑芽鹊口期至盛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交替喷雾,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在采果前15~20天停用。
2、发现有病椹(白果)出现时,用人工及时将其摘除,并收集拿出桑园,异地烧毁或深埋。
3、改善桑园通风通光条件。一般果桑园亩栽株数以500株左右、中干养成为宜。如原亩栽株数在600株以上的,建议在冬春季适当减少亩植株数。
4、普施农家杂肥。果桑园施肥以农家的土杂肥为宜,如腐熟的畜禽粪、塘河泥和饼肥等;在4月份桑果处青果期时,增施饼肥和磷钾肥,可提高桑果的含糖量。
5、冬季用石硫合剂涂树干。如前几年发生过桑椹菌核病的桑园,在冬季桑树休眠期时,用4~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刷桑树的主、支干,可控制来年该病的发生。
- zhangqy回答:
- 2009-10-28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