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什么水质不适合养鱼?
答案列表
一、水质:是指水及水中溶存的物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它包括感觉器官特性(如颜色、气味、味道、浑浊等)、物理化学特性(水温、导电性、放射性等)、化学组成(也就是含有哪些物质以及它们的含量)和生物学特性(也就是有哪些生物以及它们的数量)。对于一般水产养殖来说,都只能通过观察水的颜色、浑浊程度和闻其气味以及测定水温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一)影响水质的因素:气候(它会引起水体内的物质转化或分解快慢不同以及周边环境中的物质进入水体的速度不同)、周边环境(土质、岩石、水源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放肥、投饵(如大面积进行网箱养鱼的水体常为乌黑的,它是由于投放的饵料未被吃完和鱼排放的粪便引起等)。
    
     (二)如何判断水质:一般以水体呈黄绿色、无特殊怪味为好。当水体呈纯绿色,表明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当水体清澈见底,说明水体的营养物质少或清瘦;当水体呈黑色,说明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过多;当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说明水中养殖的鱼的数量偏多或有一定的鱼因病死亡。当然,更准确的水质判断应通过化学成份和生物种类以及数量后才能得出。
    
     (三)如何调节水质:当水体呈纯绿色或呈黑色时,可施入一定量的石灰浆或黄泥浆来减少水中过多的绿藻和有机物质,但施入的石灰浆的数量应根据水体的乌黑程度和水体的大小来决定;当水体清澈见底时,应施入一定量的有机物质或尿素以及碳铵来增大水体的肥度,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施入尿素和碳铵时也应注意施入的数量,否则会引起鱼的氨中毒;当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应减少放养鱼的数量或爆气,也可施入一定量的药物治疗鱼病;当水体有一定量的氨味时,可用挂袋法施入活性沸石来除去一部份的氨。除以上调节外,通过化学测定后,根据水体缺少成份的多少来施入某种物质,若某种成份过多,应施入多少处理所用的药物等来进行较准确的调节。
    
     二、水质与养鱼的关系:在鱼的养殖过程中,在鱼苗的孵化、苗种培育、苗种或活鱼运输以及成鱼饲养等,不论在哪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水质的好坏。
    
     (一)对鱼苗孵化的影响:孵化用不的水质好坏会影响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它主要通过水质中的酸碱性改变使鱼卵受损程度不同、含盐量不同而改变鱼卵的水份使卵内的新陈代谢发生改变或受精过程所需的化学成份得不到使受精受阻、有机物含量的改变会引起水体酸碱性变化和溶氧的变化,而溶氧可供鱼领先内部的新陈代谢,故也会影响鱼卵的成活率和受精率;即使是受精的鱼卵,在不适宜的水质中孵化,同样也会因酸碱性、含盐量、溶氧或有机物不同而改变其孵化率。
    
     (二)对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的影响:苗种是非常幼嫩的,其生长更需要好的生存环境(即好的水质),当水质不适宜,特别是酸碱性、含盐量(主要改变水的渗透压来影响鱼苗的生长、抗缺氧能力等)、有毒物和溶氧不适宜时,会使鱼苗的长势很慢,甚至死亡(即成活率降低)。虽然成鱼的个体较大,但由于其体液的渗透压决定其生存水体中的含盐量,故水体的含盐量过大过小都会使鱼体内新陈代谢所需的水份发生变化而引起成鱼的长势不同;水体内的酸碱过大对鱼表皮和鳃部有腐蚀而引起鱼的摄食和呼吸困难,酸碱性过小对鱼体也有腐蚀作用,更主要的是使无毒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毒的物质或者使植物能吸收利用合成天然饵料成份变为不能被吸收的成份,从而使成鱼摄取的食物量减少。水体中的溶氧常常是引起大批死鱼的主要因素,如乌黑的水体在夏季曝热后的阴雨,这主要是有机物含量过高消耗了溶氧和温跃层的存在,阴雨天产生了水体的密度流使整个水体溶氧大大减少,从而鱼的呼吸困难或缺氧死亡,所以有机物和溶氧是水质中最重要的指标。综上所述,不论鱼苗培育或成鱼饲养都要有较好的水质基础,才能提高其成活率和增重率。
    
     (三)对鱼苗或成鱼运输的影响:不论是鱼苗成鱼运输,鱼体仍离不开水这个环境,即水中的成份同样对它的存活有影响。除此以外,在运输过程中,水的运动(即水的摆动)很大,对水中的成份改变更大;以及还会充氧,充氧过多又会使鱼承受过高的压强或得气泡病而死亡等。因此,水质对鱼苗或成鱼的运输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只有在鱼类养殖的全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水质,使用较好的养殖技术以及运输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饲养热带鱼,一定要注意鱼缸的水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温,一般的热带鱼适合的水温在23度-30度左右,所以冬天必须用电热棒加温。鱼缸越大,水温的稳定性越好。
其次是水的PH值,大多数的热带鱼适应的ph值在6.0-8.0之间。有些鱼喜欢酸性偏高的水环境,如拟鲤科鱼和七彩神仙鱼等,适合ph值可小于6.5的水质。相反,有些适应碱性高的鱼类,如非洲慈鲷科鱼等,在ph值8.0左右的水质中生长良好。对水的ph值调整,可使用市场上售的水族专用增酸剂和增碱剂。同样,鱼缸越大,水的ph值的稳定性越好。

另外就是要注意水质的软硬度,大部分的淡水观赏鱼对水质的软硬度变化适应范围广,只要鱼缸中的水与原产地的水质软硬度差异不要过大,鱼一般都能正常生长。目前国内城市的自来水只要经过适当晾晒,都可以养鱼,但某些井水和山沟水有可能不适合饲养鱼。
还有就是要注意对氨和亚硝酸盐的控制,鱼的排泄物和残饵及其它有机物的分解等都会产生氨和亚硝酸盐,这些物质都会影响鱼的发育和生长。防止的办法除了提高过滤系统的功能之外,还要注意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的稳定。
最后说一句,由于各类鱼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所以在一个鱼缸中混养不同品种的鱼时,一定要考虑鱼的习性和对水质的要求!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