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白灵菇的种植技术?
答案列表

白灵菇原产于我国新疆戈壁荒漠,形似灵芝,色泽洁白如玉,味如鲍鱼,营养价值极高,畅销国内外市场。在美、日及港、台市场更被奉为珍品,每千克干品售价140-200美元,国内鲜菇每千克50-140元。产品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经过几年努力,突破了白灵菇在南方地区栽培出菇慢或不出菇等难题。现将白灵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场所。


栽培场地应选取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四面开阔、地势平坦、水质纯净,没有污染的地方。

2、栽培季节。


黄河以北地区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

3、栽培品种。


初栽者最好选择早熟品种,如KW-4,但迟熟品种如KW-3,菌肉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销,市场前景好。

4、培养料配方。


⑴棉籽壳87%、麦麸7%、玉米粉3%、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0.8%、增产剂0.2%。⑵棉籽壳60%、木屑22%、麸皮10%、玉米粉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0.8%、增产剂0.2%。

5、栽培方法。


培养料配制好后,采用巴氏法发酵4-5天,用18厘米×35厘米×0.03厘米或22厘米×45厘米×0.02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筒膜装袋,采用常规法灭菌,在两端接种。

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温度22-25℃中培养,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黑暗和弱光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全袋。此时湿度不宜超过80%,否则会影响菌丝生长,且易感染杂菌,注意通风换气。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必须再培养30-40天,当菌丝浓白、菌袋坚实时,才达到生理成熟,这个过程即为菌丝的后熟。

当菌丝生长浓白并形成菌皮时,开始搔菌,先打开封口圈上的牛皮纸,用小耙清除套圈内表面上的菌膜或残存老化的菌种块,再套上牛皮纸,在18℃环境下培养3-5天。菌丝恢复生长后要进行催蕾处理,给予散射光照射,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以上,并采取降温措施,人为拉大昼夜温差,即白天在菌袋上盖塑料薄膜,温度保持在15-18℃,夜晚12时以后,让温度降至8℃。经过10-15天连续的温差刺激,套圈内培养基表面就会出白色米粒大的白灵菇原基。

6、出菇管理。


原基出现后,料温控制在12-15℃。温度高于20℃不利于菇蕾发育和出菇,温度低于10℃菇蕾生长缓慢。空气湿度以80-90%为宜。当形成的菇蕾有花生米大小时,要进行疏蕾,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一般小袋保留一个菌蕾,大袋保留二至三个菌蕾。约经3-4天菇蕾长到半个乒乓球大小时,去掉套圈上的牛皮纸,此时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控制在12-16℃。加大通风并保证菇房内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增强光照。在通风好、光照足,有一定温差条件下出的菇,菌盖大而肥厚,肉质细密,柄短,品质优良。

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采收约需15天,菇体7-8成熟时为采收期。采完一潮菇后,在温度20℃条件下培养20天,在菌袋上没出过菇的地方或菌袋的另一头搔菌2.5厘米厚,再在温度18℃条件下培养5天,然后采用上述方法催蕾15-20天,即可出第二潮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多采一潮菇,增产30%以上。

7、加工。


白灵菇适宜于鲜销,其口感、味道都极佳。由于白灵菇质地细密,含水量低,个头大,肉质厚,也可远距离运输,如果冷藏温度不够,鲜菇易产生异味,应多加注意。白灵菇不易变色,很适合切片加工,纵切和横切之后,在45-75℃的烘箱内烘干,可以制成名优特产--白灵菇干片。
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一般在种麦前后即9月初至10月底栽培白灵菇。品种选耐高温、出菇集中、菇形相对较好的白灵2号或手掌状白灵,并搭配菇型大、产量高的中熟品种。

    二、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50%-60%,玉米心30%-40%,花生糠10%-15%,玉米麸皮5%-10%,其他微量元素适量,加水量130%-140%。棉子壳、玉米心要新鲜、干燥,部分陈料一定要在阳光下暴晒;发霉的花生糠不能使用,要选用未经雨淋、新鲜的黄白色花生糠,注意不能太细。 

    三、拌料与装袋
 
    (一)拌料。先将1000公斤培养料掺和均匀,花生糠要围在料的四周,这样拌料时可使水不外溢。然后,将所需药剂、营养剂等一次性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用小型水泵向料中冲泼,随即用铁锹或铲斗将培养料放入拌料机中拌匀,拌后堆闷发酵即可。装袋前进行调料,保持pH值在8-9。 

    (二)发酵。在前期栽培的,由于温度高,培养料要进行发酵;在后期栽培的,为赶时栽培,可不进行发酵直接栽培,在培养料中加入0.2%的抑菌剂,然后在夜间堆闷12个小时,让料吃透水且多余水份自然沥掉方可开始装袋。

    (三)装袋。采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一组3-4人,袋宁紧勿松。有个别损坏的菌袋应及时用胶带贴住并缠绕一周。装完袋后就地铺砖,将菌袋堆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垛,中间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穿透,最后用塑料薄膜将垛盖好,四周用砖压紧。

    四、灭菌与接种

    灭菌时可采用常压土蒸锅,有条件的可采用常压卧式蒸汽锅炉,也可因陋就简用柴油桶焊接成蒸汽发生器。点火后应大火猛攻,4小时内温度升至90℃时,将塑料薄膜的一角掀开,让蒸汽缓缓放出,注意不要放得太快,以气包能够上鼓为准。待到气包上鼓、放上几块砖而砖不下陷时开始计时,发酵过的培养料灭菌12-15小时,未经过发酵但加抑菌剂的培养料灭菌8-10小时。灭菌时间根据料的多少灵活掌握。灭菌期间要根据水位计中水的多少及时从预热箱中向锅炉内加开水,要做到勤加少加,加水的同时要大火猛攻。菌袋灭菌结束后在夜间闷12个小时,然后倒垛放入冷却室降温。在前期栽培的,接种要用接种箱,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可用接种室或接种帐。接种前用气雾消毒盒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手,以刚上色为准。也可用消毒大王及金星消毒液等药剂消毒。每瓶菌种可接10-15袋,温度适宜时接种,18-25天即可长满菌袋,在后期栽培的,接种后45天可长满菌袋。

    五、养菌与出菇

    (一)养菌。养菌期间最好是中温发菌,使料温保持在20℃-25℃,不要单看棚内的温度,还要看袋温,环境应尽量偏干,空气湿度保持在70%以下。菌袋下要辅地膜,工人进棚要在脚上套袋。在后期栽培的,菌袋上还应加盖塑料薄膜以提高料温,尽可能不翻袋或少翻袋,并定期消毒。烧菌的预防办法:垛要低,要留空隙,品字形摆放,杜绝像栽平菇那样大堆大叠。 

    (二)出菇。出菇前要及时将菌袋归垛,要剔除白灵菇多余的子实体,每头只留一个。要让子实体边长边挽口,不能像其他菇类那样一次性挽口或割掉袋口,否则很难出菇。出菇期尽量少喷水,环境偏干些、温度低些,白灵菇才可长得又厚又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