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流水养鱼如何防鱼病?
答案列表
流水养鱼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利用山区自然落差流水养鱼,具有节能、节省土地、省饲料、省工、投资小、收效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水资源丰富而又缺电的山沟、水库基外进行集约化养鱼。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流水鱼池的建设地点,要选择在离水源地较近(山溪两岸、水库坝下),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能有效地预防洪水,自然水位落差应在2米以上(自然增氧效果好)的地方。

二、鱼池的修建

梯级流水养鱼必须使鱼池的水不断地流动和交换,及时将鱼粪便、残饵和污物排入下一级池或池外,所以流水池的面积、形状、进排水系统的布置,都围绕增氧、注排水方便、排污彻底来建造。

1、水质条件: 流水养鱼的水质要求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源充足,能有效地预防洪水。

2、一级池的池形 :流水池以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主,池形设计要尽量避免流水有死角、排污不彻底,因此长方形要以窄长为主,长宽比例是3―41,进排水口要分离,池底坡降在5―10%之间,圆形池向中央倾斜并在中央设排污口。

3、一级池面积和池深:流水池面积以50―120平方米为宜(用砖或碎石砌成基的,面积可以是10―50平方米),池深以1.5―2为宜,土池最好加一层地膜。

4、一级池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应从鱼池上部流入,要有一定的落差以便增氧,排水孔应设在鱼池最低处,利于排污。池水流量以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又不会使鱼因溯游而导致过多的能量消耗,水体交换量应根据鱼的呼吸频率(主要是水温的高低)控制流速,换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小时换1―7次池水。

5、低级池建造:低级池是收集一级池的池水,利用粪便、残饵作为肥料养殖滤食性鱼类,起综合利用,提高效益的作用。低级池以培育浮游生物养殖滤食性鱼类为主,因此要求池塘面积要大,以5―12亩为宜,水深1.2―1.5

三、饲养管理

1、放养鱼种: 一般选择草鱼为多,搭配少量鲫鱼;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鱼种:罗非鱼、鳜鱼、鲈鱼、叉尾、宝石鱼、生鱼、尖塘鳢、淡水白鲳等吃食性鱼类,放养规格要求每公斤10―20尾。一般放养量为30―60/立方米,初养者可放少些,环境条件好、技术力量足的养殖场对个别品种可提高到130/立方米。低级池放养鳙鱼30―80/亩、鲢鱼20―30/亩、鲫鱼300/亩,并配套少量的胡子鲶、生鱼、青鱼。

2、流水量控制:流速随着季节气温而变化,一般春季缓流,夏季急流,秋季缓流,冬季微流。放养早期鱼摄食少,规格小,不易缺氧,流量可控制在换池水1/小时左右。随着鱼体增长,池水交换可逐步增加为2―3/小时,直至5―6/小时。

3、排污:流水虽然可以随时带走一部分污物和残饵,但还有一部分残存于池底,引起鱼类食欲减少甚至生病,因此必须经常排污:一般排污2/天,摄食旺季可适当增加排污次数。

4、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设防逃网;进水口防逃网要加高,防止鱼类跳跃逃跑;进水口防逃网前开阔水面另外设置隔草网,防止洪水时带来树枝和草封闭防逃网而被冲破。

5、人工投喂:养殖草鱼的一般以青饲料为主,山区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青草、农作物茎叶,特别是水稻收割后的“谷衣”,收集堆放岸上,定期投喂入鱼池。也可以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草种:黑麦草、象草等,养殖其它品种的根据具体品种选择适合饲料。低级池基本上不投喂饲料。草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0―40%/日,颗粒饲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6%/日,每日投喂次数2―3次为佳,投喂次数过多则易造成饲料未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引起浪费,增大饲料系数。具体投喂数量要根据天气、水温确定,生长旺季多投料,天气突变时少投或不投,投喂时掌握“两头慢中间快”、让鱼八九分饱。

6、增氧:有电力供应的养殖场,最好设置豉风机,安装散气石增氧,提高养殖效益。

7、鱼病防治:流水养鱼与土池塘不同,其特点是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因此鱼发病的可能性相对增多,所以必须每天严密观察,经常检查鱼体,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排污,保持水质清新。流水养鱼的用药量,一般是池塘鱼病防治用药量的3―5倍。用药时,把进出水口关闭,泼完药后,浸泡1―2小时,勤观察,适时放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流水养鱼的鱼病防治与池塘养鱼和其他方式的养鱼基本相同。

    在流水条件下,一般水质清新,如果饲养、管理较好,鱼病相对较少;反之,由于鱼的密度大、投饵多,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仍常有鱼病发生,特别是多个鱼池串联流水养鱼和循环过滤式流水养鱼,一旦发病易于传播,应特别做好鱼病预防,以防患于未然。

    防病的方法,除选择体质健壮的鱼种和注意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外,应定期对鱼池和相关设施消毒,尤其是在鱼种还未入池前,应用高锰酸钾浓溶液进行彻底消毒;草鱼种入池前注射免疫疫苗或鱼种药液浸浴,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

    此外,一个经常性的和具有一定难度的预防措施,是要科学地饲养与管理,尤其是要利用良好的流水水质条件,注重流水池内的水域环境改良,即排污是否经常、彻底。在循环用水流水条件下,各排污过滤、净化、消毒、充氧等设施运转是否正常,功能是否保持;由于循环过滤式流水养鱼,经过长期运转后各设施功能都不同程度下降,加上换新水不及时,或有一定难度,环境恶化往往会引发鱼病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必要的测试手段和定期清洗或更换有关设施不可或缺。

    当鱼一旦发病,可参照鱼病防治方法,根据流水条件可短期停水或缓流进行正确诊断,对症选药,精确计算,妥善施药,坚持治疗,以求获得良好效果。对于循环过滤式流水养鱼,除以上措施外,还应加上水环境改良,可利用“微生物制剂”消除不利因素(氨态氮、亚硝酸盐等)的影响。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