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不与之发生关系,就可以防止了
- utrark回答:
- 2009-02-19 11:29
- 首席大弟子回答:
- 2009-02-18 16:16
板栗疫病又名干枯病、胴枯病,是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又是丹东地区板栗树常见病害。板栗疫病主要危害苗木主干、主枝及小枝,感染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造成枝条或全株死亡,轻的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则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危害极其严重。
一、症状。发病初期在病部表皮出现水渍状、边缘不规则、淡褐色至红褐色病斑,稍隆起,后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干并上下蔓延。病部组织早期湿腐,有酒糟味,有时自病皮表面溢出黄褐色汁液,失水后树皮干缩凹陷,表皮龟裂,剥开枯死树皮,可见有污白色至淡黄色扇形伸展的菌丝体。病部在适宜条件下发展较快,病菌主要在皮层中蔓延,当病害发生严重时,木质部表层也可侵染,树势严重衰退,病部树皮纵裂,部分脱落,暴露其内部的黄褐色韧皮部残余组织以及木质部。当生长旺盛的枝条受害后,病斑周围发生隆起的愈伤组织,尤其以病部上端为多,当溃疡围绕枝干后,上部枝叶逐渐枯萎,叶片停止生长,变成黄色或红褐色,继而凋落,病枝溃疡下方常有不定芽萌发成簇的徒长枝。
二、病原。板栗疫病的病原为寄生内座壳菌,分类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科,内座壳属。病原菌以病树上的多年生菌丝体和子座越冬。传播途径主要靠雨水,有时昆虫和鸟类也可以成为媒介。病菌多从灼伤口、嫁接口、剪锯口及其他机械损伤处侵入,其中日灼、冻伤斑及嫁接口是最常见的病菌侵入点。
三、发病规律。每年3-4月份病斑上产生浅棕黄色的子座,病菌开始活动危害,常造成枝干枯死。5-6月份雨水多、空气潮湿,在子座上产生大量橙黄色分生孢子角,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等传播途径侵染危害。7-9月份病情又进一步发展,开始再侵染,产生新病斑后迅速发展,直至病组织干裂后树皮成鳞片状掀起脱落。11月份上冻以前,陆续产生有性孢子,病菌停止活动。此病害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湿度大,发病最严重。土壤瘠薄、树势弱、地下水位高或不易排水的栗园,发病也重。
四、防治方法
⑴加强检疫,防止带病苗木或接穗传到无病区,如需从病区调入苗木,除严格检验外,尚需在萌芽前喷洒1:1:160倍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及其他杀菌剂,然后再定植。
⑵进行抗病品种注意筛选和利用抗病品种。
⑶加强栗园管理,适当修枝,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⑷避免树体的机械损伤,冬、夏季将枝干涂白,以防冻害和日灼,一旦造成伤口应及早用波尔多液等药剂消毒保护,防止病菌侵入。
⑸及时刮除病斑并分期涂抹腐烂敌40倍液,喷洒40%福美砷100-150倍液,401抗菌剂200倍液加0.1%平平加等进行消毒,严重病树及时伐出,集中烧毁。⑹积极防治蛀干害虫,在板栗的整个生长期中,发现有害虫为害嫩梢和叶片时立即喷1:1500倍液乐果或敌杀死进行防治,保护枝、叶少受伤害。
一、症状。发病初期在病部表皮出现水渍状、边缘不规则、淡褐色至红褐色病斑,稍隆起,后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干并上下蔓延。病部组织早期湿腐,有酒糟味,有时自病皮表面溢出黄褐色汁液,失水后树皮干缩凹陷,表皮龟裂,剥开枯死树皮,可见有污白色至淡黄色扇形伸展的菌丝体。病部在适宜条件下发展较快,病菌主要在皮层中蔓延,当病害发生严重时,木质部表层也可侵染,树势严重衰退,病部树皮纵裂,部分脱落,暴露其内部的黄褐色韧皮部残余组织以及木质部。当生长旺盛的枝条受害后,病斑周围发生隆起的愈伤组织,尤其以病部上端为多,当溃疡围绕枝干后,上部枝叶逐渐枯萎,叶片停止生长,变成黄色或红褐色,继而凋落,病枝溃疡下方常有不定芽萌发成簇的徒长枝。
二、病原。板栗疫病的病原为寄生内座壳菌,分类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科,内座壳属。病原菌以病树上的多年生菌丝体和子座越冬。传播途径主要靠雨水,有时昆虫和鸟类也可以成为媒介。病菌多从灼伤口、嫁接口、剪锯口及其他机械损伤处侵入,其中日灼、冻伤斑及嫁接口是最常见的病菌侵入点。
三、发病规律。每年3-4月份病斑上产生浅棕黄色的子座,病菌开始活动危害,常造成枝干枯死。5-6月份雨水多、空气潮湿,在子座上产生大量橙黄色分生孢子角,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等传播途径侵染危害。7-9月份病情又进一步发展,开始再侵染,产生新病斑后迅速发展,直至病组织干裂后树皮成鳞片状掀起脱落。11月份上冻以前,陆续产生有性孢子,病菌停止活动。此病害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雨水多,湿度大,发病最严重。土壤瘠薄、树势弱、地下水位高或不易排水的栗园,发病也重。
四、防治方法
⑴加强检疫,防止带病苗木或接穗传到无病区,如需从病区调入苗木,除严格检验外,尚需在萌芽前喷洒1:1:160倍波尔多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及其他杀菌剂,然后再定植。
⑵进行抗病品种注意筛选和利用抗病品种。
⑶加强栗园管理,适当修枝,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⑷避免树体的机械损伤,冬、夏季将枝干涂白,以防冻害和日灼,一旦造成伤口应及早用波尔多液等药剂消毒保护,防止病菌侵入。
⑸及时刮除病斑并分期涂抹腐烂敌40倍液,喷洒40%福美砷100-150倍液,401抗菌剂200倍液加0.1%平平加等进行消毒,严重病树及时伐出,集中烧毁。⑹积极防治蛀干害虫,在板栗的整个生长期中,发现有害虫为害嫩梢和叶片时立即喷1:1500倍液乐果或敌杀死进行防治,保护枝、叶少受伤害。
- Emp.回答:
- 2009-02-18 15:21
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Murr.) Barr.是危害板栗、锥栗等多种栗树以及栎树、水青杠的一种重要病害。以危害主干、大枝为主。3月下旬-4月上旬病菌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产生分生孢子,10月下旬开始产生有性世代。病菌为弱寄生菌,从伤口、皮裂缝及有腐生条件的部位侵入,因冻害、土壤干旱、瘠薄等造成树木抗病性降低易感病。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严禁调运带病苗木。(2)减少和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在可能有连续几日晴天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和修剪,严格嫁接后的抚育管理,伤口及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等药剂消毒保护;冬夏日可用石灰水将树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伤,同时对蛀干害虫也有防治作用;此外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牲畜糟踏产生的伤口。(3)当树干伤口附近出现水渍状褪色病斑或褐色病斑时,用刀刮除病皮,用402抗菌剂,加水200倍涂抹,每20天一次,连续3次。或刮除病皮后,用钢丝刷重刷创面,刷后用1:10食用碱水溶液消毒。(4)定期检查,发现重病株或病枝,及时清除烧毁。(5)对发病轻的树木刮除病斑,喷洒40%的福美砷或40%退菌特50倍液;抗菌剂“402”200倍液;苗木和树木萌发前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