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知识堂
怎样喝茶
答案列表
楼主的问题可以再详细一点就好了,每种茶都有自己的泡法




学问很大呀
        怎样喝茶:我觉得应慢慢的品,不是口渴了才喝的,可以试着闻其香,方能品其味.抛头去尾:茶叶中难免会有灰尘,固而前面的茶可以不要;最后的茶都泡了很长时间,已经没有什么质了,所以也要去掉.不过废弃的茶叶可作花肥,还可以用来泡脚,可以减轻一天的疲劳.
清饮茶叶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是一种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它与我国古老的“清静”的传统思想相吻合。
  一是清饮茶叶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是一种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它与我国古老的“清静”的传统思想相吻合。

    二是加佐料饮如欧美的牛乳红茶,西北非的薄荷糖绿茶和我国维族的奶茶、香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傣族和拉祜族的竹筒香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傈僳族的雷筒茶,白族的三道茶和响雷茶等。

    三是讲究多种享受的饮茶习俗饮茶时配以佐料,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戏曲、书画等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的美好享受。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饮茶,不少人已经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不过,很多人对茶的认识还是相当不够的。比如一天应该喝多少茶?一杯茶应泡几次?自身的疾病与饮茶保健有些什么关系,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就让我们为你一一道来。
  泡茶有学问

  ・沏茶的要领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订书机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要喝对

  ・四季饮茶有区别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每日饮茶2~6克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不饮用过浓的茶

  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临睡前不饮茶

  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进餐时不大量饮茶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饮茶过多不利消化

  茶中所含大量鞣酸,一旦与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质合成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会使肠蠕动减慢,不但易造成便秘,还会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绿茶和枸杞不可同饮

  绿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别用开水冲泡饮用,对人体很有益处。有不少人干脆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冲泡。但是,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因此,专家建议:上午喝绿茶,以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利安眠。

  ・酒后茶伤身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1.尽量喝高等级的茶叶
高等级茶叶中有害物质少,而茶多酚等有利的物质多。
2.洗茶
第一遍用热水冲过若干秒就倒掉,陈年茶可以洗两遍。这对清除有害物质、提高口感有帮助。
3.用中性水泡茶
现在很方便了,直接用蒸馏水。
4.用青花瓷
青花瓷采用高温封釉,在食品安全方面没有问题。所以
平时喝茶最好使用青花茶具。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用量: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订书机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水温: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时间: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有讲究


  一、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二、讲究喝茶有量,每日饮茶2~6克。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三、不饮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四、临睡前不饮茶。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五、进餐时不大量饮茶。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六、酒后不宜饮茶。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七、品茶不是越新鲜越好。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嘴,口,吸管,奶瓶,随便什么喝到嘴里就行啊
由白菊花和上等乌龙茶陪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应必备的一种茶。因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署气、有害性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都有抵抗、排除的疗效。
    减压茶由缓和不安、愤怒的草药制成。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尤其是短期内的精神重压,会引起血管收缩、虚冷、这样脂肪就会积聚,长此恶性循环下去,会导致发胖。在有压力感的时候,不时喝上一杯减压茶,让血管的负荷降下来,也防止你娇好的身材臃肿起来。

特别提示:睡前饮用有助于入睡更安稳,不过不用担心,白天喝就不会让你迷迷糊糊。

    宴会上交杯换盏,气氛越炙热,醉酒的人越多。要想早些醒酒,喝同量的乌龙茶。它能够防身体虚冷,摄取酒精和积聚体内的胆固醇,带来热量。

 特别提示:利尿解毒的乌龙茶热饮效果最好。

    吞云吐雾的感觉真好,可是一旦因吸烟引起病变后,其中的苦涩悔之晚矣。好烟如命的倩女俊男们,为了健康还是赶快戒烟吧。想抽上一口的时候,泡一虚芦荟茶,那与香烟相似的独特的苦味,是嘴馋时最好的替代品。

特别提示:芦荟茶不仅有助于戒烟,而且促进排便及新陈代谢。

    枸杞茶其实也是一道中药。如果一个人连续三天没有排便,就该买点没特别苦味的枸杞茶喝上一喝了,因为枸杞能够挑出附着在肠壁上的宿便。
    特别提示:晚上多喝一点,隔天上午自会神清气爽,不再有倦怠。
    为了保持婀娜的身材,女性要和甜食说Byebye。可是总是嘴馋的时候,要是有一种甜味纯正、热量很低的茶,你会不会喝?罗汉果茶就是这样的佳饮。
    特别提示:虽然甜如砂糖,热量却尽乎等于零。
    出现浮肿尤其是脸部浮肿,会影响你工作的状态。浮肿的治疗主要是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达到消肿的效果。在浮肿的日子里,坚持喝艾蒿茶,它有利尿解毒的功效,是消肿的干将。
    特别提示:长期减肥体重没有明显下降的人们,不妨尝试喝一喝。
    中国茶多数都有促进脂肪代谢的效果,普洱茶更是消除多余脂肪的高手。茶中含有的元素,有增强分解腹部脂肪的功效。
    特别提示:普洱茶有一点特殊的味道,但不苦。

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页版
©2008- 202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联系电话:0535-6730582
安装食品伙伴网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