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ujun86377回答:
- 2008-12-09 20:00
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泡水蒸熟,然后用木棍舂成糯饭团,使其具有筋力。再制成圆形饼状晾干即成。糯米糍粑在冬天放入清水中浸泡,经常换水,可存放一个多月,吃法多样,可用炭火烤熟粘糖吃,亦可用油煎熟吃,切块用糖水煮熟吃,咸甜随意。和朝族的打糕制作方法差不多。只是在食用时有些不同。朝族的打糕制好后切成小块,外包裹红豆馅、豆面或白糖等。也可油煎着吃。
- 开水煮咖啡回答:
- 2008-12-09 15:29
每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糯米晒干了,洗净了,放进木甑,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两条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头要足,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稳说的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个团,两支木棍架起来,搁上撒面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团,塞进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上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温度降下来后就OK了。做糍粑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做得光滑,美观。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 水车糍粑较之其他地方的糍粑更好吃的原因有三:一是糯米的米质好,二是蒸糯米时用的水的水质好,第三就是制作工艺不同。水车人做糍粑时还是这种古老原始的手工方法。吃糍粑也有学问,用火烤,叫烧糍粑;用青菜汤下糍粑片,叫煮糍粑;与腊肉炒,叫炒糍粑。糍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数月不坏,到插秧时候还有糍粑吃。
人们对糍粑看得很重,圆形、拓有吉祥字画的、洁白的糍粑,在正中点上一个红点,新女婿拜老丈人的,带它;小外甥拜大舅的,带它;学手艺拜师傅的,也带它……
做糍粑的步骤:
一、将糯米蒸熟
二、将糯米饭放进石臼里捣烂
乡亲们说,小伙子要是舂不烂一臼糍粑,是找不着对象的。
石臼的边上摆有二块湿毛巾,这是用来润手的。
三、糯米被充分舂烂后,用杵棒转移到竹筛里。
四、竹筛里抹了蛋黄,在做糍粑的时候就不会粘手
五、用绳子把粘在杵棒上的糯米团拉下来。
六、糯米团被分成若干小团,大伙围在一起将小团捏成圆形,放进模板里。
七、将糍粑从模板里拿出来,手腕一抖,糍粑便在空中转着圈儿,然后圆圆的落到晒席上
八、最后,用报纸或者床单将刚做好的糍粑盖住(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糍粑表面的润泽),等温度降下来后,就OK了。
人们对糍粑看得很重,圆形、拓有吉祥字画的、洁白的糍粑,在正中点上一个红点,新女婿拜老丈人的,带它;小外甥拜大舅的,带它;学手艺拜师傅的,也带它……
做糍粑的步骤:
一、将糯米蒸熟
二、将糯米饭放进石臼里捣烂
乡亲们说,小伙子要是舂不烂一臼糍粑,是找不着对象的。
石臼的边上摆有二块湿毛巾,这是用来润手的。
三、糯米被充分舂烂后,用杵棒转移到竹筛里。
四、竹筛里抹了蛋黄,在做糍粑的时候就不会粘手
五、用绳子把粘在杵棒上的糯米团拉下来。
六、糯米团被分成若干小团,大伙围在一起将小团捏成圆形,放进模板里。
七、将糍粑从模板里拿出来,手腕一抖,糍粑便在空中转着圈儿,然后圆圆的落到晒席上
八、最后,用报纸或者床单将刚做好的糍粑盖住(据说这样做是为了糍粑表面的润泽),等温度降下来后,就OK了。